- +1
水凝膠“人造皮膚”,可拉伸77倍
文|陳根
水凝膠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材料,可以用來制造類似皮膚的機械傳感器?;谒z的人造皮膚設計,一般需要在兩層水凝膠層之間夾一層介質以實現電容傳感。然而,這種平面結構限制了皮膚的靈敏度、延展性和自愈性。
人造皮膚是一類重要的生物醫學傳感器,與人體皮膚一樣能夠感知外界不同的壓力,也可暢通傳導觸覺信號的最基本功能。早在2003年,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利用低分子有機物并五苯分子制成薄膜,通過其表面密布的壓力傳感器,實現了人造皮膚感知壓力。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凝膠基質中分散添加表面被多肽覆蓋的石墨烯片,開發了具有體相電容結的單層復合水凝膠,可用于構建具備多重傳感模式的人造皮膚“SHARK”(single-layer hydrogel artificial skin)。
與傳統的三明治電容傳感器不同,SHARK被認為是由無數分散于凝膠基質中的微納電容器組成的,這些微納電容器分散但相互連接,類似于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結構,與人體皮膚的傳感機制高度相似。

這種獨特的層級設計使其具備極大的等效電容面積和超高的傳感靈敏度,任何微小的機械刺激都可以很大程度改變其總體電容。實驗中,其可拉伸至原來長度的77倍,并在0-2600%的形變范圍內保持線性傳感特性。
值得一提的是,該材料能夠在受損后迅速恢復其機械和電學特性。由于其快速自修復特性,該種材料能夠直接進行3D打印,應用于復雜的傳感芯片制備,打印精度達到200微米。
此外,研究團隊展示了該材料在手指傳感、聲波傳感和水下傳感方面的應用示例,證明了其在不同傳感模式和場景下均具備可靠的傳感和抗疲勞特性。其有效感知空氣和水環境中的應變和壓力,為下一代離子電子學提供了機遇。
總的來說,該凝膠材料具備出色的拉伸性能、自修復能力和可打印特性,在新一代柔性離子電子器件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