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萬臨床學碩因規培政策陷就業難,教育部:報志愿要了解方向
隨著各院校開始統計2013、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專碩”)與規培銜接名單與臨床訓練情況,2013級的臨床醫學學術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學碩”)卻陷入了集體焦慮。
4月剛剛出臺的過渡政策《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做好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銜接工作的通知》沒有將學碩納入其中,對很多學碩來說,如果錯過6月和專碩一起參加規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簡稱)結業考試的機會,面臨的處境將是繼續三年規培。
多名學碩學生反映,在很多醫學院校,2013、2014級的學碩與專碩的培養模式差異很小,學碩在校期間臨床時間不比專碩少,如果畢業后再規培3年,屆時就業已臨近三十歲,不僅浪費青春,且就業形勢嚴峻。
為此,教育部有關負責人5月17日回應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全國每屆學碩約有1萬人,專碩和學碩,一個面向臨床,一個面向科研,學習的內容、過程、方向全都不一樣,而且高校在錄取時,專碩分數就比學碩要高。因此提醒同學,在報考志愿時就要對以后的方向有所了解。
而學碩學生對此的看法是,2014年6月30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辦發《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文件),第一次提出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專碩掛鉤。那時全國13級臨床醫學研究生已經入學,14級臨床醫學研究生已經完成全國醫學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與錄取,“除非放棄重考,否則學位類型不可更改”。
規培政策幾經補充,但未囊括2013、2014級學碩
2013、2014級的學碩為何會陷入規培政策的尷尬,還要從2013年規培與醫生執業正式掛鉤的政策說起。
當年的最后一天,國家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15年,各省(區、市)須全面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
2014年11月,由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提出:2015年新招收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其學歷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進行,學生畢業后通過相關考核,即可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證書、專業學位證書、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即所謂的“四證合一”。
政策出臺之后,各地2015年以前入學的醫學研究生們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政策窘境”。于是不斷向上級反映。
2016年4月1日,在眾多醫學生的焦急等待中,教育部辦公廳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做好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銜接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16〕1號文件)。
通知指出,2015年以前入學的在讀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按照自愿申請的原則,由所在院校依據培養方案和實際培養過程,對研究生在讀期間的臨床經歷、培養內容出具書面證明,由省級衛生計生、中醫藥、教育管理部門共同審核。
通知進一步指出了哪些人能參加規培結業考核:經審核,在讀期間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關要求并且達到結業考核報考條件者,可按照規定參加院校所在地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在讀期間不符合結業考核報考條件者,其在讀期間完成的臨床經歷、培養內容,可計入今后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時間和內容。
這項規培過渡政策給予了處于規培政策過渡期的2013、2014級兩屆全國臨床醫學專碩扶持與調整。然而,同樣是這兩屆的學碩未被囊括其中。
天津醫科大學專碩與學碩的教學與培養流程。2013、2014級學碩:我們成了政策的棄兒
“同屬于規培政策制定的過渡期,但我們成了政策的棄兒。”安徽中醫藥大學的白合(化名)正在讀“學碩”研二。2014年讀完本科5年之后,她選擇了在臨床醫學繼續深造。
白合認為,今年4月出臺的這項過渡政策對學碩群體來說,意味著研究生期間的臨床時間被忽略不計,畢業之后仍需重新規培3年。
與同屆專碩同一年取得執業醫師資格證,卻因政策的差別要晚3年正式執業,甚至比畢業就能拿規培證的2015級師弟師妹也要再晚2年。“那我們讀這3年研究生的意義何在?而且對于本就鬧醫荒的現狀是否是一種醫學資源的浪費?”白合感到疑惑。
白合說,“入學在先,政策在后。如果早知如此就不可能選學碩,或者根本就不會讀研。多讀三年反而不如本科生直接參加規培,這不符合邏輯。并且再耗上三年去學讀研三年學過的臨床能力,對于原本學制就長的醫科生和其家庭,無論從經濟還是精神上都是沉重的負擔。”
而這也是2014級專碩訴求得到解決的原因,白合認為,政策制定者沒有把學碩納入規培過渡政策,是考慮到專業劃分中專碩重臨床,學碩重科研。理論上,學碩、學博跟本科生一樣缺少臨床經驗,因此畢業以后還需要再規培三年。
可是多名來自不同省份的學碩告訴澎湃新聞,在實際執行上,大部分院校學碩和專碩培養模式上差異很小。培養模式基本有三種:第一種是三年全在實驗室,無臨床培訓,培訓時間為零;第二種是既有臨床又有實驗室;第三種是臨床時間比搞科研的時間還多。
天津醫科大學的學碩蘇海(化名)介紹,他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是第二種情況。和專碩同時上臨床,同時跟各自導師上門診,同時出科輪轉進行臨床訓練。
蘇海說,如果導師有課題,專碩也有可能做三年實驗,如果導師沒課題,學碩也完全有可能在臨床待三年。很多學碩都是白天在科室里與專碩同學同樣管病人、處理病情、值夜班,晚上回實驗室做科研。
從蘇海提供的天津醫科大學教學與培養流程可見,專碩與學碩皆有臨床實習環節,兩者差別甚微。
此外,蘇海認為,學碩論文發表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在校期間面臨的壓力往往要高于專碩。因此被政策排除在外讓學碩感到不公并身處困境。
教育部回應政策差別:專業方向不同
雖然現行政策明確規定,規培證在2020年之前不可作為招聘門檻,但規培證的確正成為醫科生求職的敲門磚,且越來越重要。
澎湃新聞記者查閱了江蘇、河南、北京等地多家醫學單位2016的招聘簡章,發現部分單位有“有規培合格證者優先”或是“必須提供”(規培證)的字樣。
蘇海告訴澎湃新聞,如今因為沒有規培證,即將畢業的2013級學碩已或多或少經歷著失去面試機會的窘境。
而且,蘇海表示,畢業重新規培的3年工資由錄取單位支付,而由于有資格作為規培基地的醫院并不多,很多情況是出去為其他單位工作三年,“以每月3000元基本工資來算3年也要花費10萬元。所以沒有哪個醫院愿意收13、14級的學碩,等于是賠錢貨,情愿等有規陪證的15級之后的研究生畢業。”這就是擺在學碩眼前的“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再過三年,我們都30歲上下,沒有規培證,找不到工作,誰都有爹媽,我們也是沒有辦法。”蘇海說,“現在我們的路基本都堵死了。雖然學碩有直博的名額,但是一個專業四十多個人爭那么兩三個名額,根本就搶不到。就算科研型的直博,將來也還要規培三年,如果想考專業型博士也需要規陪證,我們連報考的資格也沒有。”
白合稱,其根據2014級各校招生簡章統計出該年入學的學碩全國有6萬名。“不管是學校還是業內都承認2014級學碩就業形勢是最嚴峻的。”
白合說,她向上級反映訴求后,安徽省衛計委、省中管局此前的回復是政策處于制定的過渡期,也會逐漸完善的,但需要時間,目前只能按照國家政策執行。學校方面雖然認可學碩和專碩的培養模式沒差別,但也只能告訴學生學位類型從招生入學時就已經確定,既然政策是出給專碩的,學校只能按文件辦事。
17日,針對這一情況,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表示,正是為了強化臨床醫學,提高臨床質量,重視應用,重視規培,幾部門才出臺了《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做好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銜接工作的通知》,而之前在這方面的要求還不夠嚴格。
“一年的專碩約3萬人,學碩約1萬人。不存在影響6萬學碩的說法。”該負責人稱,專碩和學碩,一個面向臨床,一個面向科研,不管是學的內容、過程,還是方向,全都不一樣,而且高校在錄取時,專碩分數就比學碩要高。因此提醒同學,在報考志愿時就要對以后的方向有所了解。
如今,擺在蘇海眼前的兩難選擇是要么放棄醫學轉行,要么認命去和本科生一樣接受三年規培繼續當醫生。“如果沒有政策出臺,我們在醫學領域就很難發展了,同學之間都在商量出路,都很迷茫,我們不知道有多少單位會收28歲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畢業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