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憶鐘銀蘭先生:蘭心蕙質韌如絲,竹間仙格清若水
2021年8月22日,古書畫鑒定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研究員鐘銀蘭先生因病辭世,享年90歲。為紀念鐘銀蘭先生對上海博物館和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的重要貢獻,上海博物館于9月23日舉辦鐘銀蘭先生追思會。海內外近30余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會議,共同追思一代書畫鑒定學人鐘銀蘭先生。
追思會現場
鐘銀蘭先生的離去, 是上海博物館, 也是書畫界、文博界的重大損失。追思會上,大家深切緬懷了鐘銀蘭先生的生平事跡,從治學、為人等方面回顧了她刻苦奮進、提攜后學、寬厚待人的往事,取得的學術成果以及對我國書畫研究與鑒定作出的重要貢獻。
青年時期的鐘銀蘭
上海博物館楊志剛館長在發言中說:鐘銀蘭先生從1952年上海博物館成立起,就進入上海博物館從事文物工作,是第一代上博人,見證了上海博物館近70年的建設與發展。她是當代中國古書畫鑒定承先啟后的一輩專家,在上博書畫的展覽、收藏、保護、征集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她的書畫鑒定不僅眼力好,而且人品高,一生秉持一個文物工作者應有的良心與正直,值得上博人紀念傳承。希望通過追思先賢,激勵一代代上博人追尋前輩足跡,不斷奮進。
追思會現場
美國舊金山亞洲和藝術博物館館長許杰,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楊臣彬,天津博物館原副館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李凱,上海博物館捐贈人家屬董嘉玫,上海博物館原副研究館員勞繼雄等無法到現場與會的專家學者,也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共同回顧了與鐘銀蘭先生在工作中、生活中接觸交流的印象與感觸,從文博理念、審美意識、史學視野和人文關懷的高度緬懷了鐘先生對文博事業的奉獻。大家一致認為,鐘先生把畢生精力投入到中國的文博事業之中,潛心于書畫鑒定,在書畫鑒定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實事求是,不為利益所誘,具有鐘靈毓秀的大家風范,在全國文物界聲名遠播,是書畫界、文博界的翹楚。同時,鐘先生也非常重視傳承,從前輩那里學習到的知識,她會結合自己的鑒定經驗和感受,將自己的學問和眼光傳承給下一代。
鐘銀蘭跟隨沈劍知學習過程中臨摹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習作
1992年,鐘銀蘭與謝稚柳(右)在美國圣路易斯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陳燮君在發言中說,鐘銀蘭女士傾情于上海博物館,潛心于書畫鑒定,不覺就是一個甲子。她兢兢業業、靈性豁達、業績斐然,在全國文物界聲名遠播,我們都親熱地稱她為“先生”。我感懷她在60多年前與上海博物館結緣,把自己的青春年華、人生智慧都奉獻給文博事業的發展;感恩她在書畫鑒定工作中,以堅毅化解各種難題,以銳眼辨別書畫真偽;感激她在上海博物館的文脈傳承,年輕人才的培養上竭盡全力、持之以恒;感嘆她在培育上博精神和發展上博收藏方面所展示的精神風采和所作出的非凡貢獻。
1959年初于上海博物館老館(現南京西路325號),鐘銀蘭(量尺寸者)、陳佩芬(記錄者)青銅器編目現場
春秋鱗紋觚壺 上海博物館藏
鐘銀蘭手書上海博物館青銅器藏品登記卡“春秋鱗紋瓠壺”等信息
(以上三張照片由陳佩芬之子丁一兵和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副主任馬今洪提供)
上海博物館書畫部原主任、研究館員單國霖和鐘銀蘭先生的學生、上海博物館書畫部主任凌利中代表部門回顧了鐘銀蘭先生在博物館書畫的收購、鑒定、編目、研究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點點滴滴。提及她通過長期刻苦學習,最終成長為沙里淘金,碩果累累的專家,是博物館最早一批成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的高層次人才。同時,她在培養年輕的書畫專業人才方面也傾注了大量精力。在她的不厭其煩、不遺余力的言傳身教之下,部門形成了把工作作為一生志趣,專注嚴謹的工作傳統和甘于清貧、實事求是的治學作風。為人方面,她熱情、謙和、低調,交際能力強,與許多收藏家是好朋友,每年都會去拜訪捐贈人,使上海博物館和收藏家之間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鐘銀蘭與單國霖(右)在菲律賓華人企業家莊萬里之子莊長江家鑒賞書畫
鐘銀蘭與劉光啟(中)等在香港中文大學鑒賞書畫
鐘銀蘭與何惠鑒(右)在美國“董其昌世紀大展”開幕式合影
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克倫和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原主任、研究館員周亞回憶說,鐘先生發自內心地熱愛工作,在工作中專注勤謹、一絲不茍,從文物復檢等點滴細碎的工作中學到了許多真本領,積累了豐富的文物知識,在業務方面進步非常迅速,也從不隨便在市場、拍賣行亂講話。她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職業操守都是新一代上博人的榜樣。
2006年,鐘銀蘭(中)與凌利中(左二)在波士頓美術館鑒賞書畫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王運天、李維琨、陸明華、包燕麗、周燕群、馬今洪,人事處原主任顧嘉群以及長期從事征集工作的老同志倪賢得等與會專家學者亦先后發言。與會者表示,鐘銀蘭先生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她治學的勤奮刻苦和對事業的孜孜追求,永遠是文博工作者最珍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永遠的學習目標,她對前輩關心尊重,對后輩循循善誘,無私、忘我的精神風范令人起敬。我們將繼承她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堅毅執著的事業追求、孜孜以求的勤勉學風、靈動溢智的研究方法、持續發展的交友方式和瀟灑超然的人生境界,進一步推進文博事業的發展,以實際行動和成果來告慰、紀念鐘銀蘭先生。
鐘銀蘭在香港與銀行家、收藏家、虛白齋主人劉作籌鑒賞書畫
鐘銀蘭先生之子張泓先生和鐘銀蘭先生之媳高劍敏女士對與會的專家、朋友、領導和同事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最后,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總結:鐘銀蘭先生在患病期間依然念念不忘博物館的事業發展,一生為上博的館藏作出了巨大貢獻。鐘銀蘭先生通過自己刻苦勤奮的學習和鉆研,從一名普通的博物館工作人員成長為博物館文物鑒定骨干人員,并成為上海博物館承前啟后的專家,提攜后輩,努力培養年輕人。這樣的個人經歷與成長,與上海博物館的歷程和發展相輔相成,相映成輝。“二目神奇,一生清白”,正是如鐘銀蘭先生這樣的前輩們,通過他們的專業素質與高尚人品,積累起了上海博物館如今的海內外盛譽。我們希望通過追思和紀念,能更好地激勵后來者、青年一輩學習這種攻堅克難、無私奉獻的情懷,在傳承的基礎上踐行“上博精神”,勇于創新,再創上博輝煌,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與會人員合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