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古鎮南翔,看到當代上海高校美術教師的藝術群貌
明年是上海美專成立110年,當下活躍在上海各大高校的美術教師他們對于藝術的追求有何變化,其藝術風貌又有哪些?
9月27日,第五屆“學院中的學院”藝術邀請展在地處上海南翔的翔藝術中心開幕,展覽集中呈現了上海地區包括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東華大學等在內的多所高等院校藝術教師的百余件作品,較完整地展現了當代上海高校美術教師的群體藝術風貌。
上海南翔鎮翔藝術中心的展覽海報
追尋自己心中的對象,堅守自已質樸的狀態,分享自己真誠的情懷,在寫生中感悟萬物,在旅途中發現自我。——馮信群
我在繪畫創作中追求質樸、厚重、永恒的精神感受,通過對物象的理解、概括,以單純的形式語言來闡釋物我關系,從而使作品釋放內在的精神力量。——陳迪
……
還沒有步入展廳,記者就在入門展覽前言邊的展示墻上讀到了此次邀請展的29位參展者的藝術宣言,字里行間不僅可以讀到他們對藝術的追求和理解,還可以感到在學院的藝術家們對生活報以的熱枕和在藝術道路上的態度。
展覽現場
高校是上海藝術家最為重要的集聚地之一,高校的藝術家們在服務于各自藝術教育本職目標的同時,立足藝術本體,潛心于最為廣泛的藝術創作實踐。他們承載著社會發展背景下藝術教育提升與文化傳承的雙重責任。上海自近代以來,就是開海派美術教育先河之地。1912年上海圖畫美術院(后來改名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成立,不僅掀開了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史上的第一頁,也標志了具有現代美術教育理念的新型學校的正式誕生,從而構建了一個確立先進的美術教育體系、培養專門的美術人才,隨之各種藝校如雨后春筍般崛起,使當時的上海成為全國之最,并迅速輻射到杭州、蘇州、北京、南京、廣州、重慶等地,中國美術教育也因此具有規模系列效應,產生了國際性的影響。
展覽現場
展出現場
明年是上海美專成立110年,百余年之后,活躍在上海各大高校的美術教師他們對于藝術的追求有何變化,其藝術風貌又有哪些全新的展現?
在當天的第五屆“學院中的學院”藝術邀請展,記者看到,展覽集中呈現了上海地區包括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戲劇學院、東華大學等在內的多所高等院校藝術教師的百余件作品,較完整地展現了當代上海高校美術教師的群體藝術風貌。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正是基于當下上海高校藝術創作現況、發展契機以及城市融合條件應運而生的一項積極舉措。展覽以“學院中的學院”為名,也體現了他們的一種追求。
現場展出的朱剛戲曲人物畫
從城市風貌的描繪到海濱漁村的刻畫,從家居生活的關注到田園果蔬的記錄,從傳統戲曲的寫意到當代筆墨的視覺表現……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此次參展的29位高校美術教師的藝術作品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的藝術風貌。其中,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朱剛展出的《十五貫·婁阿鼠》等戲曲人物畫刻畫生動,知名美術家邵大箴曾評價:“朱剛刻畫人物,吸收西畫素描技巧,將形體塑造方法融入傳統國畫的筆墨之中,別有趣味。”
上海市群藝館陳迪的海上客廳系列作品,呈現了各種各樣的上海客廳風景,其中有時尚的現代裝潢,也有鄉下老房子里“恍若隔世”的真實場景。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系列作品,一改過去陳迪善用的黑白灰色調,畫面顯得更為明亮輕快。“或許也是我心境轉換的的一種體現,我現在生活在上海,扎根在上海,想紀錄當下上海的客廳狀態,客廳是每家的門面,也是生活的縮影。它們集聚了一個時代的特征,也許過了一二十年回頭看這些作品會更有意義。”陳迪表示,會把這一系列繼續進行下去,作為自己一個長期的創作方向。
陳迪 《海上客廳系列作品》之一
藝術家王小雙的《記憶之城》等作品從自我主觀出發,創造出一些存在于腦海中的意象“怪物”。由一簇簇厚重的油彩堆砌出的高樓,有著近乎于浮雕質感的立體風格,它們表達著藝術家對現實世界的直觀印象。“中國大多數城市在擴建后會變得很像,如果隨便到一個二線城市,會發現感覺都一樣:城市CBD中心的建筑群都長成一樣,以前上海的建筑是老洋房,北京是四合院,但現在去看北京四環以外和上海中環以外的建筑是差不多的,都是那種摩天大廈。人們看到了城市,卻看不到它原本的‘面目’。”王小雙介紹說。
王小雙 《記憶之城》展覽現場
東華大學陳建輝的《樂土之三》將其對視覺文化的認識以及個性解析渾然天成的融入水墨之中;同濟大學吳剛的《過境》以自身對水墨解讀,從當下的視角展開個性化試驗與探索,給人以一定的視覺沖擊力;上海商業學院羅衛民的《花影》等一幅幅色彩斑斕、風格炫麗的油畫作品,在油墨濃重輕逸交錯的變化中,帶給人一種新奇之感。
陳建輝 《樂土之三》
羅衛民 《花影》
此外,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鄭寒的《此山彼山》色彩斑斕,趣味盎然;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王遠的《萬牲園》打破傳統四邊形的構圖,自由而散漫;東華大學馮信群的《巴德崗老漢一》人物肖像刻畫點到為止,神情自若;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倪巍的《摩天東上》勾畫細致,裝飾性十足。
鄭寒 《此山彼山》
王遠 《萬牲園》
馮信群 《巴德崗老漢一》
同時一并展出的還有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蘇巖聲的《靜空NO.3》、上海大學游帥的《吳淞江岸》、上海戲劇學院胡繼寧的《綿綿瓜瓞》、復旦大學人文學院許德民的《紙墨春秋·天圓地方系列》、同濟大學何偉《莫》、上海大學肖素紅的《大陸漂移系列》等,他們均在各自的藝術創作中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
蘇巖聲 《靜空NO.3》
胡繼寧 《綿綿瓜瓞》
據介紹,此次邀請參展的藝術家多為在上海各大高校執教的博導、碩士生導師、教授等。與以往的幾屆“學院中的學院”展覽相比,本屆展覽呈現了上海高校的藝術家最新的藝術探索。作為定期藝術展事,此次展覽以探索、交流、多元平等、創新為導向,旨在構建一個上海高校藝術創作常態化的互動平臺,并展示其最新的創作成果。展覽組織形式寬松,作者思想各異,作品主題多樣。
展覽現場
地處南翔鎮的翔藝術中心
“這次展覽得到了嘉定區南翔鎮的大力支持。”策展人羅衛民現場對澎湃新聞說,“南翔鎮是一個因寺成鎮的、歷史人文積淀深厚的千年古鎮,鎮上至今還保存著修建于南朝時期的蕭梁古井和五代北宋年間的寺院磚塔。明清以來,古鎮更是名家輩出,包括明代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吳之璠、當代國畫家陸儼少等風流才俊都來自南翔。近代以來,隨著上海城市的崛起,以任伯年、吳昌碩等藝術大家為代表的‘海派’成為了中國近代以來最為重要的繪畫流派之一。海派文化體現的是一種‘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藝術精神,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傳統藝術之外,我們把包括油畫、水彩、裝置和綜合材料等在內的藝術門類帶到南翔來,讓更多的藝術家聚集到這里創作、展示,我覺得這對我們南翔鎮文化藝術的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
據悉,此次展覽由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人民政府、上海南翔智地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翔藝術中心、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繪畫藝術創作中心承辦。展期將持續至2021年10月27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