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伏制氫,2%棄光率撐起的萬億市場???????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18世紀60年代,化學家亨利·卡文迪許發現氫元素,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化學家拉瓦錫根據這一性質將該元素命名為 “hydrogenium”(“生成水的物質”之意,“hydro”是“水”,“gen”是“生成”)。氫成為元素周期表中的首位即最輕的元素。
經過了兩個多世紀的發展,氫氣作為一種重要的二次能源,熱值高(是同質量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3-4倍)、應用場景豐富,已經成為了全球未來清潔能源的可能解決方案。
對于氫能產業的支持政策近些年密集出臺,涉及氫能的制備、儲運、加注、氫燃料電池等多個產業鏈環節,讓氫能產業插上了快速騰飛的翅膀。也正式將氫能列入重點發展的方向之一: “在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至此,全國各地近些年也掀起了一波氫能的發展熱潮。將時間倒退十年,氫能的今天,像不像新能源(鋰電池)車的昨天?
圖片來源:公開信息整理
一.氫從哪來?
當前我國也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制氫國。203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長至3715噸,2060年將增加至1.3億噸,增長潛力非常可觀,預計到2050年,氫能全產業鏈年產值有望達到12萬億,又一個萬億級市場,你心不心動呢?
氫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單原子形態和等離子態存在。根據氫氣的原料不同,主要分為五種技術路線:氯堿工業副產氫、電解水制氫、化工原料制氫、石化資源制氫和新型制氫方法等。制氫成本從低到高為:煤氣化<天然氣<甲醇<水電解。電解水制氫目前仍是最昂貴的一種途徑,但也是最符合當今綠色能源發展主題的一種,因此也被稱為“綠氫”。
圖片來源:海通國際
目前國內國際是的氫氣主要是通過什么方式制取的呢?國際上目前制氫的首選還是天然氣制氫,占到全球的48%。為什么?成本,成本,還是成本。而反觀國內,我國的能源結構是“多煤少油缺氣”,據報道,我國煤儲量1.6萬億噸,人均擁有煤量超過1000噸。所以國內煤制氫的占比高達64%,其次為工業副產品制氫(21%),電解水作為最綠色的一種制氫方式,目前占比僅為1%。
圖片來源:中國銀河證券
然而,不管是煤制氫還是工業副產品制氫的過程,都會產生二氧化碳,與我國的“雙碳“目標可謂背道而馳。電解水制氫,作為一種綠色環保、純度高的方式,是”全村的希望”。受益于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以及碳排放約束, 2020-2030年間“綠氫”比例將從3%上升15%。
而電解水制氫的原理想必不用多介紹,水分子在直流電的作用下被解離生成氧氣和氫氣,根據電解槽隔膜材料的不同,通常將水電解制氫分為堿性水電解(AE)、 質子交換膜 (PEM)水電解以及高溫固體氧化物水電解(SOEC)。其中,堿性電解水技術已經實現工業規模化產氫, 技術成熟,國內主要廠商包括中船重工 718 所、考克利爾競立等,國外主要廠商包括 NEL(挪威)、 Mcphy(法國)、IHT(瑞士)等;質子交換膜水電解處于產業化發展初期;高溫固體氧化物水電解還處在實驗室開發階段。
二.為什么是光伏?
其實,真正制約電解水制氫經濟性的因素,是電費!
我們將電解水制氫的成本拆解,你將更能窺見什么是目前制約該技術規模發展的因素。
85%的成本來源于電費;
7.8%來源于固定成本;
4.1%來源于設備維護;
2.8%來源于水費。
電費是影響電解水制氫的最敏感的因素。用敏感性分析稍微估算可知,當電價低于0.2元時,電解水制氫成本與其他工藝路線相當。
圖片來源:財經雜志
那么,在現有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中,哪一種能和電解水制氫形成的互補產業鏈關系呢?答案是——光伏制氫。
一方面,隨著光伏產業近些年的發展,規模經濟極為明顯,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光伏度電成本在0.3-0.4元,青海等優質資源地區已降至 0.2 元。
另一方面,光伏制氫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光伏長期存在的“棄光率”(光伏電站所發的電量沒有被電網或居民完全消納,可簡單理解為傳統行業的產能過剩)高的問題。光伏的潮汐性非常明顯,這讓光伏發電并網存在一定困難。據統計,2020年全國平均棄光率約為2%,但在電量消納困難的西北地區棄光率仍有4.8%左右。國家鼓勵在棄光率高的地區增加配套儲能設施,或就地消納。光伏+氫儲能能夠解決調峰、消納等問題,大幅提高光伏發電的質量。
光伏制氫,就在這種背景下“火”了起來。
4月光伏巨頭隆基股份(601012)成立分公司,創始人親自帶隊進軍光伏制氫領域,市場情緒被點燃,時間過了半年,除了隆基股份,也有不少光伏玩家準備或已經入局這條“藍海”賽道。
表格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或年報
本質上看,氫能起到了一個大號充電寶的角色。光伏玩家們紛紛布局制氫產業鏈,在拓展光伏發展潛能的同時,也間接解決了國內能源地域分布不均的問題,例如在中西部地區架設電網的難度大、成本高,想要很好地解決能源消納問題,以氫能為介質實現能源的儲存和轉移,也是值得探索的方案。
三.小結
氫能,作為一種理想的清潔能源,對我國能源的轉型有著深遠的意義,國家近些年頻繁出臺的政策,對氫能相關產業的支持力度可見一斑。但是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氫能在未來商業化和規模化的道路上,也有諸多需要關注的風險。
1.制氫方面,受成本制約,我國制氫的方式還是以煤制氫為主,這種制氫方式并不是完全綠色的,在碳捕集技術還沒有商業應用的背景下,這種方式有先天不足。目前電解水制氫的成本是煤制氫的2-4倍,當光伏發電成本進一步下降,電解水制氫或許會受到更多資本的青睞,光伏巨頭隆基股份、陽光電源的紛紛入局就能證明;
2.氫氣制取后,運輸和儲存是仍面臨挑戰。電力能通過特高壓進行遠距離傳輸,損耗也低。然而,氫氣在常溫下能量密度低,且具備穿透金屬材料的能力。高壓氣態儲氫技術雖然是目前最廣發且成熟的技術,但儲量少、存在泄露等安全隱患,制約了氫能源的推廣與使用;
3.下游應用方面,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是氫氣應用的重要領域。但目前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是鋰電池車的兩倍以上,且氫燃料電池的重要組件(如膜電極、雙極板)的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少數企業的手中,相關的配套設施(如加氫站)也不完善,商業化早期更多還需政策扶持。
所以,光伏和制氫,能否相互成就,產生1+1>2的效果,產業風口能否實現靴子落地,達到規模經濟,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