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抗戰(zhàn)14年,中國的損失有多大
90 年前的今天,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關東軍炸毀了沈陽柳條湖附近的鐵路,并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隨即入侵中國東北,“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從這天起,中國開始了長達 14 年艱難曲折的抗日之路。
這 14 年間,日本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根據官方統(tǒng)計,抗戰(zhàn)期間,中國軍民傷亡 3500 萬以上;財產損失和戰(zhàn)爭消耗達 1000 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則有 5000 億美元(按 1937 年比價) [1]。
這組數字非常大,從整體反映了中國人民遭受的苦難。而總數的背后,還有無數血淋淋的事實。有些我們知道,有些則被歷史的塵埃所掩蓋。
好在從 2004 年起,先后有 60 萬人、歷時 10 年,對“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進行了調查,并將調研編纂成書。我們得以更準確地看清,在那 14 年里,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展開了何等兇殘的屠殺、掠奪和破壞。
3500 萬傷亡背后,有哪些事實
十四年抗戰(zhàn)中,上千萬中國士兵前赴后繼,用血肉之軀筑起長城抵擋日本侵略者,有約 400 萬的傷亡 [2]。
但這只占了抗戰(zhàn)時期中國人傷亡的一成,中國百姓也承受了巨大的傷害。他們或是死于日軍的奸殺擄掠,或是倒在了艱險的逃難途中。
此外,中國還有大量的壯丁、勞工,也因為這場戰(zhàn)爭失去了生命。
要指出的是,多方研究都顯示,3500 萬這個傷亡數字,只是抗戰(zhàn)期間中國人傷亡的最低值,實際的傷亡人數要更多 [3]。
數字沒有定論,但日軍的暴行是板上釘釘的。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多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甚至大范圍使用生化武器。
抗戰(zhàn)中,華北地區(qū)成為了中國軍民傷亡最慘烈的地區(qū),其中又以山東人民的傷亡最為慘烈。在齊魯大地上,因為日本的侵略,有超過 650 萬的中國同胞死亡、受傷或失蹤。
為什么山東同胞的傷亡會如此大?
一個主要原因是,作為全國敵后抗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之一,山東遭到日軍的“掃蕩”、屠殺和劫掠異常密集。
在山東抗日根據地,日軍實行“三光”政策,毀壞了大量農田、林地以及生產、生活工具,意圖徹底摧毀當地軍民起碼的生存條件 [4]。
在全面侵華前,日本就意圖強迫中國軍隊撤出“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實行所謂的“華北自治” [5]。整個抗戰(zhàn)中,日軍先后對包括山東在內的大片地區(qū)實施了 3 期“肅正作戰(zhàn)”、5 期“治安強化運動” [6][7]。
面對日軍的瘋狂“掃蕩”,山東軍民進行了頑強抵抗,但也導致了這里的傷亡尤為嚴重。
值得注意的是,日軍除了直接用炸、殺、奸、打等造成了大量中國軍民死、傷、失蹤,還有很多中國人,是因為侵略者的強迫勞動、虐待俘虜等間接傷亡。
在這之中,受到傷害最深的就是 1931 年起被日本侵占的東三省。
雖然在日本發(fā)動“七七”事變全面侵華前,東三省就已被日本侵占,但將黑吉遼視作殖民地的日本,在這十四年間,強迫大量中國人從事挖煤、挖礦、修筑工事等勞動,極端惡劣的生產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造成了大量中國人傷亡。
比如日本在東北實施的“以人換煤、要煤不要人”的掠奪式開采,導致冒頂、跑車、瓦斯和煤塵爆炸等各種事故接連不斷。礦工凡下不了井,就會被扔到荒山野地、廢舊礦井,日積月累,這些地方形成了白骨累累的“萬人坑” [8]。
但悲劇不止發(fā)生在中華大地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日軍的魔爪還伸向了中國周邊國家。定居在這些地方的中國公民,也慘遭日本侵略者的迫害。
在整個抗戰(zhàn)期間,華僑的傷亡人數超過 40 萬,其中以東南亞地區(qū)最為嚴重。
在傷亡的華僑中,有不少是主動回國抗日或去中國以外抗日戰(zhàn)場的僑胞們。
“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不少東南亞華僑就自發(fā)組織趕赴東北抗日。淞滬會戰(zhàn)時,也有很多華僑趕到上海抵抗侵略者……
整個抗日戰(zhàn)爭中,過半的中國空軍驅逐機飛行員都是華僑 [9]。
前前后后,近 2000 名愛國僑胞在祖國大地上因抗日而傷亡。
經濟凋敝,社會發(fā)展遭受巨大破壞
日軍侵華期間,在血腥殺戮的同時,還在對中國的資源和財富進行瘋狂的掠奪。
全面侵華后,日軍所到之處,生靈涂炭,工廠、銀行、鐵路、碼頭等不是被直接摧毀,就是被日軍占為己用。民房民居被摧毀,大量耕田被破壞,社會財產和居民財產遭受的損失數高達千億。
日寇在中華大地橫行,給各地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其中以上海的損失最為嚴重。
當時的上海,經濟容量及活躍度在遠東首屈一指,是中國乃至亞洲的重要經濟樞紐和金融中心。
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上海的損失至少達到 1500 億法幣。這是多大的一筆損失?在 1937 年,用 100 元法幣就可以買兩頭耕牛 [10]。
除了上海,山東、江蘇等沿海地區(qū)的經濟損失也較為嚴重。
日本侵略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僅體現在破壞和掠奪之中,更關鍵的是,這場戰(zhàn)爭直接打斷了中國的工業(yè)化進程。
在戰(zhàn)前,中國的電力、煤炭、鋼材等工業(yè)產值已經開始逐年上升,特別是鋼材,1927-1936 年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 40% [11]。
中國早期的現代工商業(yè)主要集中在中東部,日軍自北向南不斷深入,數以萬計的中國工廠被摧毀。特別是東南沿海的大城市,工業(yè)損失難以估量。
比如南京的工業(yè)損失程度就高達 80%。
1935 年,全國在冊工廠有 6344 家,但“七七”事變后,被日軍毀壞的工廠就多達 3840 家 [12]。
這近四千家工廠,涵蓋了中國各行各業(yè)。
例如最能代表當時中國民族資本發(fā)展水平的紡織業(yè),在抗戰(zhàn)期間,損失比重就超過了 70%,而像造紙業(yè)、鹽酸業(yè)、制鹽業(yè)的損失甚至高達 80%。
除了上述提到的工商業(yè)損失,銀行金融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日軍的破壞。
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張憲文認為,日本的這場侵略戰(zhàn)爭,直接“打斷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13]。
文化、教育遭遇空前劫難
日軍的槍炮想摧毀的,不僅有中國的經濟、工業(yè),還有承載著民族希望的科教文事業(yè)。許多學校都遭遇過日軍飛機、大炮的襲擾,甚至學校都被日軍強占。
為了保存中國文化教育力量,眾多高校在日軍全面侵華的前期,就遷往內陸。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的師生們先是遷到了長沙,隨后又歷經千辛萬苦走到了昆明。這三所學校在抗戰(zhàn)中聯(lián)合辦的大學,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西南聯(lián)大。
人可以往大后方走,但很多資料、文物卻來不及轉移。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有大量的圖書館、博物館以及文物古跡都被日軍摧殘。
據統(tǒng)計,中國有近一半的圖書館在抗戰(zhàn)中被摧毀,圖書損失數量超過 274 萬冊。其中廣東的圖書損失數最多,超過了 63 萬冊。
除了圖書館,博物館里的文物也難逃日軍的洗劫。
日寇奉行“能拿則拿,拿不走就砸”的策略。他們對占領區(qū)各地的歷史遺址、博物館進行瘋狂搜刮,還有的為了軍事目的而拆毀古建筑。
還有很多文物因時局混亂而失蹤。在抗戰(zhàn)期間,歷史價值極高的北京人頭蓋骨就因在抗戰(zhàn)轉運中失蹤,至今都下落不明。
在戰(zhàn)后,中國就對日本造成的文物損失進行了估值,達到了近千萬,單是書籍這一項,損失就超過了 500 萬。
但文物的價值無法單純用錢來衡量。
日軍對中國文物古跡的摧殘和劫掠,直接造成了中國文化事業(yè)的停滯,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災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以上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是一代代中國人用詳實的證據,一點點考證得來的事實,是對日軍在中華大地所犯戰(zhàn)爭罪行的最有力控訴。
除了千萬級的人口傷亡和千億級的經濟損失,我們還要看到的是,那些數字背后許多無法用數字來衡量的精神創(chuàng)傷。日本侵略者給中國和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是全方位的,社會發(fā)展被打斷,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但面對日軍的侵略,中國人沒有坐以待斃。
中國軍人在戰(zhàn)場上奮勇搏殺,斃傷俘日軍 150 多萬 [14];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在淪陷區(qū)建立了一個又一個抗日根據地,同敵人爭奪物資;沿海工廠內遷,在后方建立工業(yè)基地,支援了前方;學校的內遷也為中華民族成功保住了教育的火種。
歷經 14 年的艱苦抗戰(zhàn),中國人民終于成功抵擋住了日本的侵略,用沉重的代價,為我們換來了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尊嚴。
*本文由網易數讀聯(lián)合廣東共青團共同發(fā)布
參考資料:
[1] 抗戰(zhàn)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 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中國政府網. (2015). Retrieved September 15 from http://www.gov.cn/2015-07/14/content_2896515.htm.
[2] 彭玉龍. (2016). 抗日戰(zhàn)爭中國軍隊傷亡調查. 中共黨史出版社.
[3]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論文集. (2017). 中共黨史出版社.
[4] 山東省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 (2017). 中共黨史出版社.
[5] 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5). 日本鼓噪華北五省自治. 山東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 Retrieved September 17 from http://www.sdkrzzjng.com/kzlct/rbxmqlsd/201506/t20150624_12600110.htm.
[6] 日本防衛(wèi)廳戰(zhàn)史室. (1982). 華北治安戰(zhàn). 天津人民出版社.
[7] 歷史檔案中的晉綏邊區(qū)抗戰(zhàn)-黨史文匯. (2020). Retrieved September 16 from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0/0927/c85037-31876655.html.
[8] 遼源市檔案局. (2017). 遼源檔案記憶1917-1945. Retrieved September 15 from http://www.liaoyuan.gov.cn/hlly/rwls/lydajy/201701/t20170117_31732.html.
[9] 上千華僑投身“飛虎隊” 空軍飛行員多半為歸僑-南方日報. (2015). Retrieved September 17 from http://www.chinaqw.com/gqqj/2015/07-21/57683.shtml.
[10] 央視網科教頻道. (2013). 人民的勝利-第一集曙光 [Video file]. Retrieved September 15 from https://tv.cctv.com/2013/11/09/VIDE1384011738301132.shtml.
[11] 嚴中平. (1955). 中國近代經濟史統(tǒng)計資料選輯. 科學出版社.
[12] 中國通商銀行. (1967). 五十年來之中國經濟(1896一1947). 京華書局.
[13] 日本侵略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人民日報. (2015). Retrieved September 15 from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820/c1001-27490927.html.
[14] 專家詳述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新華社. (2015). Retrieved September 15 from http://www.gov.cn/xinwen/2015-07/14/content_2896619.htm.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