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共享電單車,一個五環外的BU盈利生意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游戲產業觀察者)
出租車司機老王感覺很奇怪。
多年前,大家一起抵制共享打車,結果最后出租車司機們都成了共享打車的“司機”。
現在,出租車司機們又開始洶涌的抵制共享電動車。
“早干嘛去了,當年大家都沒抵制共享單車,結果紅火了半天,沒影響出租車生意,大部分都自己退燒了。”老王說,這次卻又抵制起電單車了,有點看不懂。
反正,老王知道,當年的抵制,最終放棄抵抗后,自己還能加入到對方陣營里。
這一次,不管結果如何,總不能電單車也配司機吧。
“以后的生意或許會有點難做,短途的。”老王如是說
不得不說,共享電單車是一個極具生命力且充滿變現可能性的戰場。
但也可能是墳場。
來自頭豹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共享兩輪車用戶數約為3.1億人,2016-2020年,中國共享兩輪車處于行業拓展初期,行業用戶數年復合增速達79.3%。2020-2025年,受共享兩輪車需求用戶總數限制,行業用戶增速將大幅下滑,預計共享兩輪車用戶年復合增速將下降至4.2%,于2025年達到3.8億人。
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出臺《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有意思的是,伴隨著多個城市紛紛出臺政策限制共享電單車的發展,2017年9月,哈啰推出了共享電單車業務。
這真的是一片紅海嗎?
青桔的單車和電單車業務幾乎同時起步,2018年1月滴滴宣布接管小藍單車,同時自家品牌青桔也在成都、東莞和北京開始投放,在此之前,青桔團隊還孵化了“街兔電單車”項目。
數據更能說明問題,艾媒咨詢2020年數據顯示,共享電單車用戶城市分布當中,一線城市僅占1.8%,二線城市占據27.4%,三線城市占據36.2%,四線城市及農村的用戶占比達到34.6%。
下沉市場,成為了共享電單車從誕生伊始,就在干的事,甚至可以稱之為農村包圍城市,從五環外向五環內逐步滲透。
而在出租車行業看來,共享電單車則十分可怕,堪稱壓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一些地方,原來出租車動輒7塊錢以上的起步價,再加上里程費用,基本短距離的出行,普通市民花費的成本在10塊錢以上,而共享電車僅需兩三塊錢,還不堵車,即用即走,隨時靠邊停放,更加的方便。
就此,一些媒體和書樂進行了一番探討,貧道以為:
對出租車行業來說,抵制共享電單車是出于利益,確實共享電單車會再次切分出租車已經不大的蛋糕,并和共享單車、網約車形成“速度”大網。
但出租車依然有自己的生存土壤,只是它需要將自己的經營模式進行迭代升級,而不是把對手“搬走”來消極對陣。
事實上, 三四線城市的電單車,在經歷了出租車的抵制之后,經歷了一個被迫撤退,又重新投放的過程,也在說明:
“搬走”不過是一個動作,不可能真正達成驅逐出市場的意義。所以重新投放,只是雙方的一種暫時平靜,不算共存也不算達成平衡,而是無奈選擇而已。
事實上,共享電單車作為共享經濟的一部分,其本身是一種租賃模式的線上版,和網約車、共享單車沒實質區別。
在O2O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布局中,它確實是一個流量入口和串聯本地生活服務各個孤立點的一個“速度”選項,因此盈利不是目前的重點,重點是布局和與共享單車、網約車協同,然后讓O2O的整個內循環更快的流動,讓其他盈利點的效率更高。
同時,網約車平臺和電單車、共享單車之間其實是形成一種“速度”換擋的市場切割,是可以共存的。
換句更通俗的話來說,這又是一個不盈利的事業。
對于出租車行業而言,共享出行這是一個速度與激情的組合拳,共享單車、電動車和汽車組合在一起對出租車來說影響更大,單獨拆解開來的效果就不明顯了。
對于城市管理而言,共享電單車和共享單車的管理相似,即有序擺放、日常維護,確保不制造新的城市垃圾和堵點,只不過現在共享單車都還在混亂,次生的電單車也會繼續加劇這種混亂。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