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海南菜霸市場壟斷蔬菜批發16年:政府只罰款了事,不敢查封
海南一家蔬菜批發市場,16年來一家獨大,問題重重助漲菜價。這家本應被查封的菜霸市場,政府主管部門卻只能罰款了事,理由是找不到“替身”,若強行關閉,將導致菜價更不可控。最近,發生在海南因高價菜引起的咄咄怪事,發人深思。
海南雖號稱中國“南菜園”,但物價部門數據顯示,近幾年海南蔬菜價格在全國持續處于高位。菜價畸高為何竟成了當地“老大難”的民生問題?
16年一家獨大,專項調查揭開“菜霸”黑幕
一斤菜最高的50元,最低的也要10多元;“春節我只吃肉,不是任性,是因為已經吃不起菜了!”猴年春節前夕,海南菜價一路飆升。海南省緊急成立專案組,抽調300多名工商人員,對全省唯一的進島蔬菜批發市場——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立案調查。
據了解,海口南北蔬菜批發市場于2001年易地建設投入使用,市場雖有300多個攤位,但可經營外省蔬菜的大型檔口只有49個,由33家一級批發商經營。海南島內其他蔬菜經營者經營的所有外省蔬菜,均需從這些檔口采購。
隨著專案組調查的深入,這家市場的問題被一一揭開。
——缺斤短兩。部分一級批發商長期將包裝皮和蔬菜一起過稱、計價。每箱菜多出4—8斤冰瓶重量一并按菜價賣給二級批發商。后者為此多承擔的成本通過層層轉嫁,最后由消費者承擔。
——哄抬物價。據工商部門調查,2016年1月以來,部分批發商在經營蔬菜批發過程中,與2015年全年度平均利潤相比,在經營成本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純利潤率明顯增長,有的單日漲幅竟超過27倍,已經構成哄抬物價的違法行為。
——限制競爭。對內,該市場的開辦者以簽訂租賃合同的方式,限定了每個檔口經營的蔬菜品種,明確經營范圍,限制彼此之間的競爭,固化利益共同體。對外,該市場以不正當手段排擠競爭對手。
——違規收費。2015年6月起,市場開辦公司利用其市場份額獨大的支配地位,未經相關職能部門批準,要求凡進入市場拉貨的三輪車必須由其統一登記上牌和收取管理費,其中人力三輪車每輛每月250元,電動三輪車每輛400元。
——財務混亂。在經營中,市場開辦公司財務管理混亂,經營收支未依法如實入賬。16年來,市場開辦者和各級批發商一直沒有建立標準臺賬。批發商之間、批發商與市場開辦者之間所有的資金往來,都以現金方式直接打包支付,沒有入賬。針對市場內各個檔口所發放的國家補貼及各種收費項目也沒有入賬。
記者就菜價問題在海口一家超市內采訪市民
針對南北蔬菜批發市場存在的問題,工商部門稱“蔬菜批發市場的管理混亂,加重了批發零售商的負擔,成為蔬菜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于“3·15”前夕對市場開辦者和33家批發商分別罰沒303.315萬元和828.29萬元。
菜價牽出民生問題“老大難”,“南菜園”暴露供需矛盾
海南號稱中國“南菜園”,為何卻在蔬菜上出現重重供需矛盾?記者調查了解到,本地蔬菜淡季自給率僅為40%左右,旺季自給率也只有60%上下。其次,海南因其獨特氣候條件,葉菜種植成本偏高,農企、農民更多選擇種植瓜菜,大量葉菜需從島外補充。每年海南從島外調入的蔬菜總量約80萬噸,占全省全年蔬菜消費量的47%。
市民可在平價蔬菜臨時銷售點選購八種基本蔬菜
“本地蔬菜存在嚴重的季節性和結構性缺陷。”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李龍生說,2012年省政府與全省18個市(縣)長簽訂了菜籃子責任狀,將13.8萬畝常年蔬菜基地建設目標分解到各市縣。完成了這個目標,本島蔬菜自給率就能達到70%,但從掌握的實際情況看,各市縣都沒有種滿。
從需求看,海南常住居民對蔬菜的需求量基本穩定,但是,在冬季旅游旺季,上千萬游客以及上百萬“候鳥”人群涌入海南,讓海南蔬菜的需求量在短期內急劇增加,造成菜價較大波動。
從中間流通環節看,除了批發環節,零售末端的市場建設缺陷也是菜價偏高的重要原因。去年底,海口成立了首家國有公益性菜籃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符明全說:“零售網點空間布局不合理,網點總量與城市規模和人口規模不相符是末端的問題。”據他介紹,目前海口全市78家農貿市場中,只有9家屬于國有,其余均為民營。
“一方面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島內供給嚴重不足,進島蔬菜批發又被一家私企市場壟斷,加上監管不力,菜價豈能不高?”海南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秘書長黃瑯說。
查處企業無法畫句號,“有形之手”更該發揮作用
對市場開辦者及涉案檔口逾千萬元的罰款無法讓事情就此畫上句號。陳楷說,若要嚴格執法,應該吊銷其營業執照,查封涉案檔口。但全省蔬菜批發市場獨此一家,今天關閉了,明天市民到哪里買菜?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已經快30年了,建的高樓大廈、樓堂館所比比皆是,但是作為民生最基礎的蔬菜批發市場卻多年一個樣。”海南省工商局長陳楷說,“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菜籃子建設出了哪些問題?”
“重罰,只是海南降菜價的開始”。專家認為,加強海南“菜籃子”工程建設,努力擴大蔬菜市場有效供給,建立更充分的蔬菜市場競爭機制,理順島內外蔬菜市場的流通體系,則顯得更為關鍵。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海南要加強供給端的蔬菜供給,除了可考慮在外省設立生產基地,直接建立產銷對接渠道外,在本地也應該最大程度擴大和確保生產。農民自身應該通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來種植優質蔬菜,其生產和銷售應通過政府和市場來保障。
李國祥建議,對于基礎性蔬菜,特別是海南本地居民需求量比較穩定的蔬菜,政府應該通過市場保險的方式,平復價格波動,并通過政策性保險保障農民的收益。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孔祥建議,蔬菜問題關乎百姓民生,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要落到實處,就必須加強在這方面的考核和問責力度。
在流通領域,專家建議,應合理布局公益市場和增加銷售網點,開通島外蔬菜進島綠色通道,降低外來蔬菜運輸和流通成本。同時新建或改造1—2個由政府主導的公益性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盡快扭轉一家獨大的現狀。“公益性的國有企業在這方面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尤其在市場蔬菜供求矛盾脫節,價格波動大的時候。”符明全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