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隱形的資源大軍,1500萬中國人,正在垃圾堆里煉金
1噸iPhone主板,能回收超過1斤黃金。
文丨華商韜略 林岳中
2009年,一位大眾相當陌生的女性,成了“胡潤百富榜”上的中國首位女首富,而她的發家行當也同樣冷門:廢舊回收再利用。
她就是至今還被稱為“廢紙女王”的張茵,在資源越發緊張的趨勢下,和她一樣的創業與財富故事,正在中國加速上演。
【資源預警】
“人類正大踏步地走向滅亡。”
這是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對人類資源消耗過度發出的最新警告。
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在二戰之后大規模“原料開采、產品制造、使用后丟棄”的經濟發展模式下,不到百年時間,人類消耗資源就已超出歷史總和,并且還在快速增長。
高速的經濟運轉下,各種資源都已亮起黃燈,甚至是紅燈。
中科院院士師昌緒2008年在一次會議上表示,據估計,全球石油、天然氣及煤炭將分別在40年、65年、162年之后消耗殆盡。
美國地質局等機構,也都先后結合已探明儲量和消費速度,對多種礦物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預警:按目前消耗速度,其中多項重要金屬都將在100年甚至更短時間內消耗到無礦可采。
即便人類已經開啟新能源替代之路,但也同樣面臨資源短缺的威脅。比如,動力電池的重要金屬材料鋰、鈷、鎳、銅等,目前已因電動車的爆發式增長陷入嚴重短缺,成為扼住產業命脈的“新石油”。
國際能源署(IEA)預計,到2040年,鋰的需求量將比2020年增長超過40倍;鈷、鎳將增長20倍左右。今年以來,上述金屬價格狂飆突進,釋放出供不應求的信號。
▲來源:國際能源署(IEA)
資源日益枯竭的同時,巨量的廢棄物也在日益嚴重困擾著地球。
據聯合國《2020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2019年全球共產生了5360萬噸電子垃圾,但其中只有17.4%被回收利用,電子廢棄物回收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其增速。
中國、美國和印度為世界前三大電子垃圾大國,分別產生了1010萬噸、690萬噸和320萬噸的電子垃圾,占全球電子垃圾總量的38%。
其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自然也產生了全球最多的電子垃圾。預計到2030年,中國電子垃圾規模將達到1750萬噸,占全球的23.5%。
再看生活垃圾,規模更是驚人。住建部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出量每年都超過2億噸。2019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均超過了1000萬噸。
中國最大的垃圾填埋場——足足有100個足球場大的西安灞橋江村溝垃圾填埋場,原定使用50年,如今僅用25年就負荷超載,甚至要提前退休了。垃圾場提前被撐滿,在中國大型城市已成常態。
作為垃圾處理主流方式,垃圾填埋降解過程長達百年,釋放的甲烷、硫化物等會污染空氣,滲濾液也會污染城市地下水,帶來的問題更是后患無窮。
【城市礦山】
如何破解資源危機、廢舊污染,已成為全人類的重大課題。
解題的方式之一,正在問題之中:廢舊資源的回收再利用。
比如報廢的汽車,大約含有72%的鋼鐵(69%鋼鐵+3%鑄鐵)、11%的塑料、8%的橡膠和6%的有色金屬。其中的鋼鐵、有色金屬材料零部件90%以上都可以回收、再利用,玻璃、塑料的回收利用率可達50%以上。
再如電子廢物,更全身是寶,不少廢舊電子產品都含有金、銀、銅、錫、鉻、鉑、鈀等貴重金屬。
據美國回收公司ReCelluar測算,1億部廢舊手機中,約含有3.4噸黃金、35噸銀、1.5噸鈀金、1600噸銅。
蘋果公司2019年環境責任報告透露:“在iPhone XS中,黃金占整個產品總重量的比例不到0.01%。”按照一部iPhone XS約177克計算,含金量約18毫克。
在上述報告中,蘋果也表示,身處復雜的金供應鏈中,其正在努力提高經認證的再生金的用量。
環保責任和壓力,驅使蘋果四處苦尋能提供低碳回收金屬技術,并出具證明的廠商。
優勝奈米就是一家這樣的公司。該公司位于中國臺灣,專注于環保型廢舊金屬回收技術,其“煉金術”令人大開眼界,只要將含黃金鍍層的連接器投入其藥劑中,通電幾秒鐘,黃金就會自動剝離,再經過儀器提煉,可得到純度99.99%的黃金。
優勝奈米數據顯示,1噸iPhone主板(數量超過3萬塊),能回收出547克的黃金、2600克銀等金屬。而金礦石的平均品位只有每噸5克,這意味著iPhone的含金量是其100倍以上。
至于我們常見的塑料瓶、廢紙、衣服、建筑廢料等,也都存在巨大的回收價值。
而在這方面,率先走上資源消耗之路的歐美日等經濟發達國家,也率先探索出成熟的模式,并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廢物回收利用產業鏈條,走上了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循環經濟道路,也讓廢舊資源回收利用成為日益發達的產業體系。
2002年誕生的美國再生銀行(Recycle Bank)模式,就是一個通過技術與商業創新推動城市垃圾回收和再生資源利用的成功典型。
其核心操作包括,前期通過政府補貼,為每個家庭提供一個帶有身份識別標簽的免費垃圾桶,讓居民將可回收垃圾分類放入桶中,垃圾車取走這些垃圾時則會通過車上的自動裝置和稱重工具,完成對該家庭回收垃圾數量的確權,然后按照每磅0.5美元(2003)的價格向該家庭支付報酬,相當于從居民處購買垃圾。
為了鼓勵居民積極參與計劃,再生銀行甚至打出“我們離星巴克有多遠——10磅垃圾”的廣告,意思是,每提供10磅可回收垃圾,就換回一杯星巴克。
除了賣掉回收的垃圾獲利,再生銀行還邀請相關的商業企業參與計劃,并且規定所有家庭通過垃圾回收得到的報酬,只能到參與項目的商家進行消費,而商家則要將這些消費所產生的利潤再分配給再生銀行。
依靠這種讓所有人都能獲利的模式,再生銀行很快就將其根據地費城的垃圾回收率由25%提高到75%,而且將政府對垃圾處理的補貼從計劃以前的4000萬美元/年降低到1200萬美元/年。
到2009年,再生銀行的業務已經擴展到紐約、賓西法尼亞、弗吉尼亞、新澤西等6個州,以及英國,參與其計劃的商家增加到400多家,可口可樂、卡夫食品、星巴克等世界性大公司也都參與其中。而再生銀行也成為了一家沒有礦山的“礦場”。
日本則從1980年代就開始分類垃圾處理,在做好有害處理的同時,加強對垃圾中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甚至還直接通過嚴格立法,比如設定“廢棄物非法投放罪”來強制居民分類處理垃圾。如今,日本已是全球垃圾回收和資源再利用做得最好的國家,并由此催生了一批產業企業的蓬勃發展。
挪威和德國作為歐洲各國中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代表,其高回收率主要由三大法寶共同保障:垃圾源頭分類、大型垃圾分選廠、飲料瓶押金制。
尤其德國,還引入經濟杠桿,建立了完整的垃圾處理產業體系。如今,該國垃圾處理與再生資源行業從業人員已超過25萬,涵蓋工程師、工人、公務員等不同職業,年營業額高達500億歐元,約占全國經濟產出的1.5%。
【八萬億級新賽道】
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資源和環境形勢也日益嚴峻。相比上述發達國家,中國對垃圾的處理,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則依然落后太多。
更緊迫的壓力是,當下中國的浪費現象也比上述國家更為嚴重。衣食住行日新月異,消費品不斷去舊換新,耐用品壽命大大縮短。“消費即丟棄”觀念蔚然成風,加劇了中國的資源和環境壓力。
原地礦部部長朱訓曾表示,2010年,中國儲備相對豐富的45種礦產資源探明儲量中,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僅有22種,石油、天然氣等17種礦產則不能保證供應,需在不同程度上依靠進口;鉻、鈷、鉑族、鉀鹽、金剛石等5種礦產則嚴重不足,完全依賴進口。
與此同時,廢舊垃圾對中國的挑戰,也遠超已經在這方面率先應對的發達國家。
目前,中國每年生活垃圾總量已超過4億噸,包括建筑垃圾等在內的垃圾總量則已超過10億噸,且每年以5%-8%速度增長,國內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窘境。
過去幾十年,中國不但日益產生巨量垃圾,而且還長期進口洋垃圾,甚至誕生出洋垃圾回收產業。但中國的垃圾回收處理,無論在技術還是效益上,都遠遠落后發達國家,甚至于回收就是再次污染。
廣東汕頭市貴嶼鎮便是中國電子垃圾回收產業的一個縮影。
在這個中國南海岸的“電子垃圾拆解第一鎮”,當地居民自80年來以來便開始從事電子垃圾拆解,每年都處理超過100萬噸來自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洋垃圾”。
但家庭作坊式的經營和落后的人工拆解方式,如硫酸“洗金”、煤炭燒電路板等,也導致了嚴重的水、土壤、空氣污染問題。隨后,該鎮不得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付上慘痛的環境代價。
電子垃圾回收行業的野蠻生長階段,反映了該領域市場機制不健全、產業體系不完善、技術薄弱、法律法規滯后等昔日行業亂象,也折射出廢舊回收行業蘊藏的巨大商機。
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固體廢物分類資源化利用產值規模將達7萬億-8萬億元。
據商務部《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0)》,我國可再生資源回收主要集中在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機動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等領域,2019年底,它們的回收總量超過3.5億噸。
我國前三大再生資源回收品種分別是廢鋼鐵、廢紙、廢塑料。2019年,廢鋼鐵回收量為2.4億噸,占再生資源總回收量之比達到68%;廢紙回收量為5244萬噸,占比為14.79%;廢塑料回收量為1890萬噸,占比5.33%。
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2019年,我國196個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達13.8億噸,綜合利用量8.5億噸,利用率達到55.9%;工業危廢產生量達4498.9萬噸,綜合利用量2491.8萬噸,利用率為47.2%。總體來看,我國固體廢物利用率還有待提升。
我國每年丟棄的舊衣回收率更低,才10%左右,卻已形成一個價值千億的回收產業鏈。創業者還將舊衣商機還拓展到了非洲,產值規模達數億元。
在市場的持續激勵下,涌現了一批以創新努力推動廢舊回收產業不斷進步的龍頭企業。其中,既有已經在此領域深耕多年的老牌企業,如光大環境、中國天楹、格林美;也有新興的互聯網科技企業,如愛回收等。
越來越多的公益機構、民間組織,也在加強與有關企業的合作。很多城市,也都有了類似美國再生銀行的創業機構,并結合中國國情,進行改良創新的應用實踐,共同“變廢為寶”,把挑戰化為機遇。
根據2019年數據,我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約10萬家,從業人員約1500萬人。
相比發達國家,這些企業在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但這龐大的規模,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基礎,若能在政策指引和有效利益驅動下繼續發展,憑借中國創業經營者的勤勞智慧,實現跨越式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與此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也在不斷制定和頒布相關政策法規,加快這一產業的發展。
2017年4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14個部門明確指出,到2020年,主要廢棄物循環利用率要達到54.6%左右,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要達到73%的目標。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將“無廢城市”建設提上日程。
今年1月1日起,我國還全面禁止了固體廢物進口。掐斷洋垃圾,一方面是保護國內的環境,另一方面,也引導國內再生資源企業更好地耕耘國內的“城市礦場”。
巨大的市場空間,日益成熟的政策環境,正讓廢舊回收成為新的財富應許之地,類似玖龍紙業張茵的創業和財富故事,必將越來越多地在中國誕生。
【參考資料】
[1]《報廢汽車產業市場分析》易普咨詢
[2]《德國垃圾分類回收率83%,真相可能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樣!》環境評論
[3]《俄防長紹伊古:人類正大踏步走向滅亡,因毫無節制地尋求利用資源》環球網
[4]《疫情催生英國電動踏板車激增2倍!鋰“擴能大戰”將持續上演》智通財經
[5]《電子廢棄物:一座尚待開采的“金礦”》中國經濟網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