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總監:稱繪畫已死太愚蠢
在當代藝術的形式語言已經如此豐富的當下,繪畫的存在仍然有其當代意義嗎?
創立于1957年的英國繪畫獎項約翰·莫爾獎是英國當代藝術領域里的一個重要獎項,自2010年起與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合作在中國已舉辦了三屆。2016年約翰·莫爾獎將于近日從3000多位參賽者當中,選出5位獲獎者。擁有200多年歷史的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站在當代藝術的對立面,到如今擁有如杰夫·昆斯、安塞爾姆·基弗、翠西·艾敏等諸多身處世界當代藝術前沿的藝術家作為名譽會員,在當代藝術界的聲望逐漸提高,學院里展示的都是非常當代的作品。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藝術總監蒂姆·馬洛。現任藝術總監蒂姆·馬洛在任職之前,曾經在英國著名的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工作多年,在接受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專訪時,他詳盡地強調并詮釋了繪畫在當代的意義,繪畫對于那些耳熟能詳的活躍的藝術家的意義——繪畫永遠是藝術這張片版圖中重要的一塊。英國與中國的關系,歐洲繪畫與中國繪畫的關系是可以用畫面進行對話溝通的。
“皇家藝術學院的成立奠定了英國藝術堅實的地基和標準”
澎湃新聞:你在英國白立方工作十余年,現在又擔任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總監,從營利機構到非營利機構,兩者的工作有互通之處嗎?
蒂姆·馬洛:營利非營利,其實兩者之間存在相似點。商業畫廊也是為了贏得與藝術家合作的機會,換言之就是為了與最好的藝術家一起合作。如果你只著眼于短期的經濟利益,那你就會失去藝術家。
另一點是,兩者都是獨立的。在白立方工作,我們可以自由地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而成立于1768年的皇家藝術學院之所以稱為皇家,是因為它是由英國女王贊助,沒有來自公眾的資金。皇家藝術學院有教學也做展覽,主要是展覽,以此著名,是一個相較來說更大規模的組織。白立方就是完全自由的,但這也意味著必須是商業化營利的。
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不是賣畫的銷售。我的工作是和藝術家們合作還有指導策展,這些都是營利項目。在皇家藝術學院擔任藝術總監,我仍然經常要和不同的贊助商商討資金事宜。我經常開玩笑說,其實我在皇家藝術學院里面的工作更加商業化。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歷史性,但現在商業畫廊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是藝術領域很重要的一部分。白立方起源于倫敦,在倫敦過去二十幾年的國際化進程中,它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對整個歷史來說白立方只是很小的一個在運行的機構。反之,皇家藝術學院在教學等方面有200多年的歷史,從整個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它的意義更加深遠。每每想到這一點,我就覺得在皇家藝術學院工作做的是譜寫歷史的下一個篇章。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澎湃新聞:因為你的到任,會使傳統的皇家藝術學院有什么新氣象嗎?
蒂姆·馬洛:我想用當代的展覽模式來展示歷史題材的內容。我也想要邀請更多的藝術家加入進來,比如請一位21世紀比利時知名畫家來當一位19世紀著名的比利時藝術家作品的策展人。還有一件我想做的事情是,至少每一至兩年舉辦一位當代藝術家專題論文形式的個展,這是皇家藝術學院歷史上沒有過的。現在有許許多多當代藝術的群展,而我想做的是和藝術家共同合作性質的學術上的專題論文的展覽。這不是一個激進的改變或是對過去的顛覆,而是一種延續和革新。
我是想用當代藝術的眼光來看歷史。皇家藝術學院正在經歷轉型,就像經過大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之手,過去的房屋被改造成了現在皇家藝術學院倫敦校區的廣大的校園,所以建筑也是皇家藝術學院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另外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年舉辦一次一位建筑師的個展。
皇家藝術學院最重要的點是,它是一所學校,一所藝術學校。皇家藝術學院的設立是為了培養藝術家、展覽藝術作品還有討論藝術。所以,所有我提到的這些也是每位當代藝術家肩負的責任。我們會用當代眼光去看過去的東西。我會找時間和藝術家一起進行關于藝術的公開演講。我也會去學校授課,雖然這不是我的工作,但是建立公眾和藝術的橋梁,還有研究藝術的教學、參與到學校工作中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澎湃新聞: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名稱聽起來就特別有捍衛傳統的特色。
蒂姆·馬洛:1950到1960年代之前,英國波普藝術奠基人彼得·布萊克 (Peter Blake)、畫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pney)成名。而同一時間,皇家藝術學院是站在反對當代藝術的立場上的。一直到近三十年間,皇家藝術學院在當代藝術上的名望才逐漸提高。1953年Royal Academy年終晚會上很多人都喝醉了。當時的主席當場站了起來踢了當時藝術總監的屁股,說皇家藝術學院太過于傳統。皇家藝術學院用了將近20到30年從這件事情恢復過來。現在皇家藝術學院展現的都是很當代的東西。現在倫敦有那么多博物館和藝術學院,但大師的展覽都愿意在皇家藝術學院舉辦,因為能吸引到更多的藝術家來看。
負有盛名的風景畫家約瑟夫·瑪羅德·威廉·特納是皇家藝術學院最早的幾位主要成員之一,他是歷史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么歷史很重要,因為皇家藝術學院的成立奠定了英國藝術堅實的地基和標準。
達明·赫斯特和他的作品——《獻給上帝之愛》“白金鉆石骷髏”。 東方IC 資料圖“達明·赫斯特是當代藝術家中特別的一個”
澎湃新聞:你和很多當代藝術家有過深入的接觸,如何理解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他在中國當代藝術界帶的頭不好,像一位代表財富的藝術家。
蒂姆·馬洛:他是一位重要的藝術家。他進行大批量生產,玩弄市場,還有他飽受爭議的資本家身份。而對于他,我的觀點是達明·赫斯特不是做的每件事都是明智的,但他現在確實是世界上很重要的一位藝術家。你也許不喜歡他眼中的世界和對藝術的理解。可惜的是,他不是皇家藝術學院的成員。杰夫·昆斯、安塞爾姆·基弗、翠西·艾敏都是名譽會員,沒有人受到邀請會拒絕加入。我問過他,他是否有想法來加入我們。但他回答說:這對我來說太難了。他覺得自己名氣足夠大,不需要這個榮譽會員的名號。
他的作品是對當代藝術的反思,對傳統的關注。他的作品像《一千年(A Thousand Year)》等,打破藝術的界限。他吸取很多人的作品元素,然后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比如說極簡主義,他用藥品來表達。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是他的偶像,培根也有很多用到獸籠作為元素的作品。
安塞爾姆·基弗《der Morgenthau Plan》,2012澎湃新聞:你如何理解他的作品《獻給上帝之愛》鉆石骷髏?這成為了他非常負面的一個標記。
蒂姆·馬洛:首先,他能這樣做是因為他有錢去做,藝術家大部分沒有這么富有。他卻有錢用1230萬英鎊的鉆石來做這件作品,鉆石對男人來說是很少會用到的珠寶又價值連城。他將這些鉆石變成骷髏,也許你可以說這是代表人死后也帶不走的財富。同樣也因為鉆石永遠不會磨滅,所以也象征著時間、換代和生命的輪回。
他用了一種極致的表達方式:“我做得到所以我就要做,我也可以在市場上玩得很好”。誰買都沒有折扣。這是一個很機智的做法,而且其實這也是一件很漂亮的作品,但因為這是一種表面非常膚淺的方式。這經受了很多方面的壓力,因為膚淺的東西會受到指責。全世界都在指責他的膚淺。這令很多人都會發瘋,我也是。因為這么一大筆錢是我們賺不到的。但其實這些都只是身外之物,來自地球的土和來自地球的鉆石,只是人們定義了鉆石比土更值錢,他就要做一些不一樣的。
他確實是當代藝術中特別的一個,作品也有深遠意義。很多人去大英博物館看埃及的死人面部模型,通常國王死后面部模型用純金打造,從來沒有受到過爭議或指責。而達明在作品中用的是18世紀一名普通人的頭骨。前者是代表著國王,我們沒有進行批評。后者實則是紀念了無數我們并不知道的生命。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兩者在整個歷史中的地位是一樣的。
翠西·艾敏《完美夢想》,2014“聲稱繪畫已死是愚蠢的行為”
澎湃新聞:英國當代藝術始終走在世界前列,各種形式層出不窮,你如何看待繪畫在當代的意義?
蒂姆·馬洛:非常重要。大約在1965-1975年間,人們用各種方式聲稱繪畫已經死了,但這是一件愚蠢的行為。概念藝術的出現和物質的極大豐富。像16年前成立的以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名字命名的杜尚獎每年頒發給一位卓越成就的當代造型或視覺藝術家。我喜歡也愿意加入概念藝術,但如果認為繪畫已經死了肯定是一個愚蠢的想法。但約翰·莫爾繪畫獎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獎項,也聯系著全世界。
現在這個時代,繪畫可能不是最占優勢的藝術形式,現在有音頻、攝影、視頻等等各種形式。可只要人類存在,繪畫永遠不可能變得不重要。不管科技如何發展,有什么新技術出現,都不會改變繪畫的重要性。我有一個6歲的兒子,他當然喜歡玩蘋果手機,但他最喜歡做的事情還是畫畫。他看過人類創造的古老的洞穴壁畫,繪畫能表達和記錄所有的事情,這是別的藝術語言可能做不到的。有時,也許繪畫是有所限制的,但是這也會激勵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去尋找更多可能存在的不一樣的藝術表達形式。我認為繪畫是人們用來感知世界和表達的一個重要方式,非常重要。
杰夫·昆斯《 Antiquity (Farnese Bull)》, 2012澎湃新聞:我之前到訪過耶魯藝術學院,看到了那里學生的作品,發現那里平面作品太少,幾乎沒有人畫畫了。
蒂姆·馬洛:有些學校是不注重繪畫的,但大部分的藝術學校都是有繪畫系的。像皇家藝術學院57個學生,他們中四分之一是畫家,而且這個數字正在上升。如果你分析一下現在的當代藝術家們以及我們談到過的那些藝術家,達明·赫斯特也是個畫家,還有安塞爾姆·基弗和翠西·艾敏他們畫畫也拍電影。安東尼·葛姆雷雖然是個雕塑家,但繪畫對他來說也是一樣重要的。大衛·奇普菲爾德是一名建筑師,但同樣繪畫也是必不可少的。安迪·沃霍爾也是一名畫家,畫作進行多大批量生產。杰夫·昆斯重視繪畫就像重視雕塑一樣。
他們中有些人只進行繪畫,有些人不僅繪畫還有別的藝術形式。我想說的是,也許有些學校不注重繪畫,是想要把學生往別的方向培養,但這是不長久的。我個人認為,繪畫永遠是藝術這片版圖中重要的一塊。雙年展里面仍然有很多繪畫作品。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為什么人們會對視頻影像給予更多的關注。實際上很多時候,你不可能把一部4個小時的影像作品從頭看到尾,但看完4個小時你才能理解。也許你可能花30秒看一幅畫,然后就走開了,畫作已經留在了你的腦海中。當然,好的畫作每次看感覺都會不一樣。我認為英國與中國的關系還有歐洲繪畫與中國繪畫的關系是可以用畫面進行對話溝通的。
澎湃新聞:那通過約翰·莫爾獎的評選,你對中國年輕一代的藝術家有什么了解或者建議嗎?
蒂姆·馬洛:“當你早上起床的時候,想一下今天你要完成什么,然后想一下要怎么樣去完成,最后就讓老師滾蛋吧!”這是玩笑話。在比賽中,也許很多業余畫家不會得到好成績。關鍵的是如果你不斷學習,在繪畫上用足時間、努力和精力,你就會成為一個更好的畫家。只要堅持這么做,不斷嘗試,敢于冒險和實驗。但最基本的是,要保持真我,不要為了取悅市場或者評委而進行繪畫。你要用有你自己風格的繪畫來吸引市場和評委。這雖然是非常理想主義的,但就應該這樣。
(徐佳和、實習生劉姝寒整理錄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