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俠客島:今年兩會習近平首次發聲為何再次強調“講真話”?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聽取委員們意見和建議。 新華網 圖
“眾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每逢兩會,這句略顯生僻的古語都會被很多媒體摘出來引用一番,今年也不例外。中紀委《紀檢監察報》的一篇評論文章直接將這句話作為標題,因為前段時間眾所周知的故事,成為網絡熱文。
在3月3日政協開幕會上,俞正聲主席一句“鼓勵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批評和建議,支持反映人民群眾愿望和訴求的呼聲,鼓勵不同意見的交流和討論,支持講真話、道實情”,著實讓人精神一振。
3月4日,習近平在參加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的討論時,再一次強調了“講真話、說實情”。
輿論界也有“市場規律”,不可否認,熱的背后,是稀缺和期望。
真話
其實,習近平在多個場合都提到過“講真話”的問題。
2010年,習近平在中央黨校秋季開學典禮上就說過:“鼓勵廣大黨員講真話、講實話,堅決反對上下級和干部之間逢迎討好、相互吹捧,堅決反對黨內生活庸俗化,堅決反對搞‘一言堂’、個人專斷。‘一把手’還要注意,不要把自己身邊的人都搞成唯命是從的人。”
習近平也批評過“好人主義”,他說,“好人主義盛行,有問題不指出,有過錯不批評,這種庸俗作風盛行之處,往往就是黨組織和領導上政治軟弱、作風渙散的地方,就是黨員、干部中出問題多的地方。”
無論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曲折,共產黨內部都有一套自我調適系統,走偏了,會被糾正,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莫過于批評與自我批評、提倡講真話都是黨內的政治共識。每一次歷史轉折中,講真話往往成為改革的先聲。
遠的不論,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真理與實踐”的辯論,一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白話,迅速凝聚起了改革共識。
但時移事易,中國早已不是改革開放初期一窮二白的狀態,人心思變,改革很容易凝聚共識。但當改革步入深水區,利益訴求的多元恰恰讓改革陷入了共識困境。就像前些天的“拆圍墻”,要打開的不光是單位機關的圍墻,還要打開普通人早已習慣的封閉小區的圍墻。雖然大家都明白街區制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擁堵,但這改革的刀子動到自己頭上,我們并沒有做好接受改革的準備。
所以,為什么島叔在前段時間的文章里說“改革沒有旁觀者”,我們都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有可能是被改革者,深水區的改革牽扯到方方面面,要讓不同的利益訴求達成共識,難!
共識
缺乏改革共識,這也可能是我們現階段最大的難題。這共識涉及到幾個方面,要不要改革?改革為了什么?怎么改?
前兩個問好容易達成共識,中國現在面臨很多問題,不改不行,改革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整個民族的復興。但具體怎么改?改革有頂層設計,但具體地方怎么根據自身實際落實?這里面就牽涉到一個操作的問題。中央與地方、政府與社會都需要一個良性的互動。
良性是“同頻共振”,在效果上應該是促進改革,而不是顛覆拆臺,這里就必須要有一個規則;互動則是雙向性的,正像改革開放初期一樣,地方有改革的強烈欲望,敢闖敢試,中央及時總結經驗,全國推廣,政府與社會也不是對立關系,大家都在改革的感召下,努力突圍。
所以,良性的改革進程應該是讓民眾有獲得感,同時也要有更多的參與感。只有更多人參與進改革了,才會覺得改革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才不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當旁觀者。
輿論
而民眾參與感的獲得,很大程度來源于一個開放而健康的輿論場。
在利益調整、價值觀重塑的轉型中,社會思想的波動、徘徊、多元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的活力和生機。只不過,這種活力和生機能不能凝成繼續改革向前的共識和動力?
正像俞正聲主席說的:“鼓勵對黨和政府工作的批評和建議,支持反映人民群眾愿望和訴求的呼聲,鼓勵不同意見的交流和討論”,這個輿論場是在改革的共識下開放交流,而不是以謾罵攻擊為能事,不是以挑戰社會道德、法律底線和政治紅線為“自由”的標榜。
所以要有規范。
作為黨員,必然需要接受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約束,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心里要有個底線,而不是故意挑戰黨內根本政治共識。作為公民,言論也需要遵守法律和道德。如果誰都沒有把規范放在眼里,隨意“破窗”,一個看似自由的輿論場必然成為分裂社會共識的導火索,從而讓中國的改革陷入無盡的爭吵和拖延。
但可惜,面對輿論場的多元與爭論,處理不當,就會人為助推社會良性的論辯滑向撕裂共識的邊緣。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一個充滿戾氣的輿論場,大家都不習慣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而是上來就一棍子打死。有朋友問島叔,為什么很多社會熱點,發酵到最后往往會牽扯到意識形態之爭,甚至上升到對黨和政府執政合法性的質疑?如果輿論引導的結果是把大多數人推向反對派,那必然是在損害改革共識,掏空進步的根基。
在中國“第一個一百年”目標開始倒計時的時候,改革的共識尤其難得,也更脆弱。我們在處理輿論場熱點的時候,更要小心。“講真話”不是口無遮攔,人人心中有個規矩和底線,這也應該成為輿論場的共識,只有這樣,我們的“講真話”才更有意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