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部青春片,張子楓都救不了
這部青春片,張子楓都救不了 原創 從易 有間大學 收錄于話題 #有間電影學院 ,9個
距離那英飆出那句著名的“媽的,最煩裝X的人”,已經過去10年了。
這句話之所以深得人心、運用廣泛,主要是各行各業都有那么一些裝的人,也實在是惹人煩。
看完殷若昕自編自導的《再見,少年》,我腦海里也蹦出了這句話。
這是殷若昕的導演處女作,她的第二部作品《我的姐姐》也在今年的清明檔上映,還大賣了。
溫馨提示:如果您滋生了想去看這部電影的想法,請趕緊打消。
如果觀眾抱著《我的姐姐》的期待觀影,那么《再見,少年》會讓你大失所望。豆瓣上有一則短評直擊要害:“簡直就是初中生和研二的差距。”
電影由張子楓、張宥浩領銜主演。兩位年輕的演員今年勢頭很猛,張子楓接連有《我的姐姐》《秘密訪客》《盛夏未來》等作品上映,張宥浩的《了不起的老爸》也給人留下一些印象。
《再見,少年》成功地讓兩位演員變得好像都不會演戲了。張子楓演了個心事重重的乖乖女,張宥浩差點讓觀眾將《了不起的老爸》里對他積攢的好感全都給敗光。
作為一部爛片,《再見,少年》本身讓人沒什么表達欲。但作為青春電影創作趨勢里的一個樣本,它倒有點說道的價值。
“四不像”的青春片
《再見,少年》以新世紀初中國南方某礦業小城為背景,講述乖乖女兼好學生黎菲(張子楓 飾),與叛逆的“壞學生”張辰浩(張宥浩 飾)若即若離的友誼。高考前夕,他們的命運因為一個意外發生改變……
《再見,少年》讓人覺得隱隱熟悉,因為它有著《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快把我哥帶走》《少年的你》等電影的影子。
開篇以一段審訊戲進入。當年兩個少年牽涉到一場命案,但相互保護。這里是有那么一點《少年的你》的味道。
電影的主體部分是倆人的少年時代。黎菲與張辰浩剛上高一,在同一個班,黎菲又恰好租住在張辰浩所在的居民樓里。
兩個少年經常一起上下學,從陌生到熟悉。張辰浩請求黎菲幫他補課,黎菲答應了。
這一部分是電影里的明亮階段。兩個人的日常相處,倒有點《快把我哥帶走》的歡快感。
《少年的你》劇照 / 來源:豆瓣截圖
之后的校園暴力橋段,又跳回《少年的你》。
電影還涉及了新世紀初的下崗潮。它既講述一個青春故事,也試圖講述一個大時代的故事。
黎菲、張辰浩的父母都遭遇了下崗。
黎菲的父親是高級技工,辭職后下海創業,取得成功。黎菲有愛她的父母,有幸福安穩的成長環境。
張辰浩截然不同。母親出車禍后成為植物人,張辰浩除了學習還得照料母親。父親愛喝酒愛賭博,下崗后把家里的積蓄輸光了,還欠了一屁股外債,時不時就有人上門鬧事……
為了獲得“保護”,張辰浩與社會上的不良分子混在一塊兒。
而在高考的壓力下,在老師的反對聲里,黎菲與張辰浩慢慢疏遠。直至一個意外的發生,將兩個少年推到了懸崖邊上……
這部分劇情,讓人想到的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導演有宏大敘事的野心:經由暴力窺探一個時代給少年造成的傷害,也經由少年的毀滅顯影時代的傷痕。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劇照 / 來源:豆瓣截圖
《再見,少年》什么都像一點,什么都拼貼一點,結果就是“四不像”。
橋段之間風格稍微斷裂,銜接生硬;人物行動缺乏邏輯,劇情沒有說服力;張子楓的演技沒處發揮,張宥浩更是把演技短板給充分暴露出來,多個地方用力過猛的夸張演法讓人頻頻翻白眼……
總之,觀眾沒必要去電影院遭罪了。
國產青春片,都在“感傷”啥
《再見,少年》是落在國產青春片的發展脈絡里的。如果用一個詞形容近些年國產青春片的共同特點,那就是“感傷”。感傷幾乎成了青春片的唯一底色。
青春片其實是一種很普通的電影類型,不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大陸影壇這一類型片并不成熟,雖然有零零散散的青春片上映,但都沒有什么市場影響力。
直到2013年一部電影上映,一舉拿下7億多元的票房,才讓青春片成為香餑餑,同類型電影開始扎堆上映。之后《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也都輕輕松松拿下5億元左右的票房。
猜猜《再見,少年》會有多少票房 / 圖片來源:貓眼截圖
這個階段青春片的感傷是:開房流產很受傷,簡稱“墮胎的感傷”。
郭帆執導的《同桌的你》,周小梔不小心懷孕,林一帶她去做人流,不料引起大出血。
張一白執導的《匆匆那年》中,方茴為了報復初戀男友而找人一夜情。懷孕后去做了流產手術,為了懲罰自己,她選擇“不用麻藥”……
《匆匆那年》劇照 / 來源:豆瓣截圖
這些青春片一度以其狗血讓觀眾“耳目一新”,但觀眾很快也審美疲勞了。原因顯而易見,這類集結了劈腿、墮胎、車禍等巨型沖突的青春,并不符合大多數觀眾的青春體驗;諸多狗血情節,也都是套路的排列組合。
青春片很快就不那么行了。2016年兩部青春片接連撲街。
狗血過頭,青春片內部也進行撥亂反正。狗血指數有所下降,感傷指數依舊。《悲傷逆流成河》、影版《最好的我們》、《你的婚禮》等,都是調整后的產物。
2019年曹保平的《狗十三》,2020年的《過春天》《少年的你》,總算讓青春片的感傷言之有物。尤其是《少年的你》,票房口碑雙贏,成為爆款電影。
《少年的你》涉及敏感的校園欺凌議題,并對此進行直接且深刻的呈現與控訴。電影追問的是:少年的惡從何而來?少年是如何成為欺凌者的?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失守。審訊室里陳念與女警員言語對峙,她問懷孕的女警員,“你敢讓你孩子出生在這樣的世界嗎”。女警員啞口無言,銀幕外的觀眾亦然。
低分青春片的原罪:形容詞式感傷
青春難道不可以感傷嗎?當然不是了。事實上,感傷是青春的一種顏色。
青春是少年與成人的過渡期,這是一個混雜、斑駁、矛盾卻又豐富、飽滿的階段,少年與成年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并不相同,這便使得過渡本身充滿齟齬、沖突,富于戲劇張力,也具有迷人的闡釋空間。少年總要一邊與青澀、單純、沖動道別,一邊跌跌撞撞地學會規則與成長。
于是就像馮至說的:“人們愛把青年比作春,這比喻是正確的。可是彼此的相似點與其說是青年人的晴朗有如春陽的明麗,倒不如從另一方面看,青年人的愁苦、青年人的生長,更像那在陰云暗淡的風里、雨里、寒里演變著的春。因為后者比前者更漫長、沉重而更有意義。”青春負擔著蛻變與成長,“他們要擔當許多的寒冷和無情、淡漠和誤解”。
因此,如果是《風柜來的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十七歲的單車》《少年的你》這類電影的感傷,那么觀眾自然是覺得多多益善。
《十七歲的單車》劇照 / 來源:豆瓣截圖
市面上感傷的青春片令人不滿,主要在于它們的感傷并無現實根基,是一種形容詞式的感傷。
這讓人想起以“疼痛青春”書寫起家、后來轉入純文學領域寫作的張悅然,事后回想起疼痛青春這段寫作經歷時所說的,這是一種“形容詞文學”。她說:“我們動詞萎縮得很厲害,所以我們的小說缺少了行動,更多的是一種特別空虛的描述……形容詞文學有兩個特點,第一是很主觀,第二是風格可能會變得非常繁復、華麗。”
這是非常精準的評價,“疼痛青春”的疼痛、憂傷、悲傷,都是形容詞堆砌起來的,看似華麗,實則空洞。感傷只是一種標簽、一種符號、一種姿態、一種可用來消費的情緒。
無論是創作者還是受眾,都在這種感傷情緒里顧影自憐、自怨自艾并自我崇高了。人們在感傷中,總能為自己愛情的挫敗、人生的挫折與人性的墮落找尋到借口——“一切都是社會的錯,我是逼不得已啊。”
《再見,少年》是形容詞式感傷的又一例證。下崗潮、不幸的原生家庭、小混混的威逼利誘,的確都是殘酷現實的一部分。它們共同組成了電影里反復出現的“西西弗的石頭”這一隱喻,用以論證少年就像西西弗般無法掙脫宿命。
《再見,少年》劇照 / 來源:豆瓣截圖
可惜的是,電影對殘酷現實的呈現,流于它們的概念本身,不深入、無邏輯,西西弗的石頭只不過是一個感傷卻又空洞的“形容詞”,也就能騙騙不諳世事的少男少女。
真的,青春遠比想象中的開闊,青春片也不只有販賣形容詞式感傷這樣一個拍法。
文藝青年女導演和中年油膩男導演,都別“為賦新詞強說愁”了。你們想站在世界中心傷春悲秋,但觀眾受夠了。
今日互動
哪部青春片你看了不止一遍?
撰稿 | 從 易
原標題:《這部青春片,張子楓都救不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