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軍史糾謬︱南京保衛戰中有一個“川軍團”神秘失蹤?
發生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保衛戰,是抗戰全面爆發初期較為慘烈的一次戰役。為保衛首都南京,中國守軍浴血奮戰,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因知名度較廣,各種關于南京保衛戰的故事不斷流傳,或是宣傳英烈事跡,或是披露種種內幕。其中有一個故事卻顯得頗為神秘,且每年都在不斷發酵,甚至被譽為中國近代史上“十大靈異事件”之一。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南京城破時,川軍某部一個團的殘部2000余人在團長率領下奉命突圍,行至南京郊外的青龍山區時離奇失蹤。事情發生后,國民政府于1939年將該團列為“全團失蹤”。抗戰勝利后,軍政部、軍令部又紛紛組建調查組深入調查,仍“查不清楚真相,最終不了了之”。據傳,青龍山上有若干溶洞,或許“當年那一團川軍黑夜為了躲逃日軍的追殺而躲入了山里某一巨大的洞穴,由于某種原因沒再能出來,全部葬身于洞中”。
這則故事流傳數十年,版本雖多,但大同小異。去年甚至有網絡爆料說在青龍山發現一個“深不見底”的溶洞,可能就是“川軍團”消失的地方。對此,有的媒體還特地聯系救援隊一同前往探險,試圖一探究竟。如此種種,都被說得神乎其神,流傳也更加廣泛。
那么,南京保衛戰期間真有一個“川軍團”神秘失蹤了嗎?要搞清楚這個事情,首先我們要確認,南京保衛戰期間有沒有川軍部隊參戰。
南京保衛戰有沒有川軍參加?
川軍,是四川軍隊的簡稱,代指由川人組成,并擁有獨立人事體系的四川軍隊。比如第20軍、第21軍、第23軍、第24軍、第41軍、第43軍、第44軍、第45軍、第47軍以及所屬部隊,都是川軍。
根據《南京衛戍軍戰斗詳報》的記載,參加南京城以及城郊保衛戰的部隊計有7個軍14個師(含師級規模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并附有若干特種兵部隊(如炮兵、工兵、憲兵、裝甲兵、通信兵等)。
在這些部隊中,第71軍、第72軍、第74軍、第78軍所屬的第36師、第51師、第58師、第87師、第88師,以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屬于中央軍,第10軍所屬第41師和第48師屬于直魯聯軍余脈(有稱其為魯軍),第103師屬于黔軍,第112師屬于東北軍,第66軍、第83軍所屬的第154師、第156師、第159師、第160師屬于粵軍。
也就是說,在南京城以及城郊的戰斗中,并無川軍部隊出現。
一般情況下,關于南京保衛戰的戰史著作往往都把11月22日日軍進攻江陰作為開始,把12月14日唐生智宣布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撤銷作為結束,這個范圍包含了11月底發生在安徽太湖、廣德、泗安地區的戰斗,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南京保衛戰的外圍戰斗。
太、廣、泗戰役的中國參戰部隊恰巧是川軍部隊,即第21軍和第23軍。根據《陸軍第二十三集團軍抗戰經過要錄》和《陸軍第二十一軍戰斗詳報》等檔案的記載,實際參戰部隊為五個師,即第144師、第145師、第146師、第147師、第148師,從11月24日打到12月4日。川軍在這次戰役中為阻擊日軍付出了不小的傷亡,第145師師長饒國華更是在陣前“殺身成仁”,以致參戰各部在戰后不得不開赴皖南地區重新“整理”。因此,從廣義上來說,川軍參加了南京保衛戰的外圍戰斗。
會不會失蹤的“川軍團”是出自這一外圍戰役,而非城郭或城郊戰役呢?遺憾的是,同樣根據上述兩份檔案的記載,第21軍和第23軍雖然在太、廣、泗戰役中遭到重創,但突圍后各師建制依然完整,并無整團失蹤的記載,也沒有向南京城方向突圍的事情發生,更無抽調小部隊開赴南京繼續參戰的記載。此外,根據各部隊戰后的整理情況來看,所屬各團全都存在,沒有一個團是用補充團改替或新建,原來各團團長的去向也都有明確記載。
參加廣德戰役的川軍到底有沒有的團級單位失蹤?
綜上所述,川軍部隊參加過南京保衛戰的外圍戰斗,但與城郭或城郊戰斗無關,這就不可能發生12月12日參戰部隊突圍時有“川軍團”失蹤的事情。那么,根據故事里所說的時間點,也就是在12月12日南京守軍各部隊在突圍的時候,青龍山區有沒有可能發生一個團失蹤的情況呢?
根據戰史記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于12日下午下達了突圍的命令。各部隊的突圍路線各有安排,但只有第66軍、第74軍和第83軍執行了計劃中的命令。這其中屬于粵軍的第66軍和第83軍奉命“按第160師、第159師、第156師、第154師之順序,由太平門突圍,經湯水鎮、句容向寧國附近集中”,這條突圍路線需途經青龍山。也就是說,如果真要有部隊在青龍山失蹤,那就必定出自第66軍和第83軍中的一個團。
根據《陸軍第六十六軍戰斗詳報》、《陸軍第一六〇師戰斗詳報》、《陸軍第一五四師簡史》、《陸軍第一五六師八年抗戰紀要》(第154師和第156師屬第83軍序列)的相關記載,以及突圍當事人的相關回憶來看,第66軍和第83軍在突圍時有十六個步兵團(分別是第154師所屬第919團、第920團、第922團、第923團;第156師所屬第931團、第932團、第934團、第935團;第159師所屬第949團、第950團、第952團、第953團;第160師所屬第955團、第956團、第958團、第959團)。
突圍中,前述部隊都損失慘重(僅高級指揮官就陣亡有第159師少將副師長羅策群、第156師少將參謀長姚中英、第160師少將參謀長司徒非、第156師第468旅少將副旅長李紹嘉、第66軍副官處上校處長容正平、第159師參謀處上校處長陳節、第159師第475旅第949團上校團長黃紀福、第160師第478旅第956團上校團長蔡如柏),其中第66軍突圍后經過收容還有9500余人,第83軍突圍后先期收容2000余人,至1938年2月又陸續收容歸隊至6000余人。但盡管如此,沒有任何一個團有被記載在突圍途中的任何一個地方失蹤。
除已陣亡的兩名團長外,剩余十四位團長在戰后或有升遷,或留任團長,或因作戰失利撤職查辦。部隊中,還有因率部(兩個團)成建制突圍立功的第475旅旅長林偉儔被授予青天白日勛章。如此種種,都不存在任何記載有某團及團長在青龍山失蹤的可能。
那么失蹤地會不會并不在青龍山,而是其它地方呢?
參加南京保衛戰的粵軍事實上參戰各部在突圍階段中都損失慘重,很多旅、團級單位甚至在突圍時潰散,但根據戰后各部隊組織編寫的戰報來看(如第10軍、第72軍、第74軍、第78軍及所屬師級單位大都留有戰報),各部隊突圍時失蹤人數確實不少,卻都沒有整團失蹤的記載。至于缺少戰報的第71軍,在抗戰結束后由戰史編纂委員會編寫的《抗日戰史》以及該軍幸存者寫有相關回憶著作,都無一字提及這一堪稱軍史上的神秘事件。此外,參戰各團在后續抗戰史中皆有明確延續,各團長戰后的經歷也都十分明確。
據此,我們可以得知,南京保衛戰期間不可能存在任何一個團級單位失蹤的可能性。至于為什么會出現這個故事,又不斷流傳至今?筆者以為,一方面是突圍時的混亂及失蹤情況確實存在,一些段子手從傾奇的角度予以虛構,夸大故事情節來吸引讀者,一方面也是因故事太過神秘而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反倒沒有多少人愿意去關心了。
其他相關訛誤
在眾多南京保衛戰的故事中影響較廣的還有一則,即八百憲兵(一作六百憲兵)大戰日軍梅村師團。故事中提及這些精銳的讓外國使節大感驚訝的憲兵都是德械裝備,并給梅村師團造成了兩萬余人的傷亡。
這里要明確的是,在南京保衛戰中確實有為數眾多的憲兵參加了作戰。尤其是番號涉及到憲兵第2團、憲兵第5團、憲兵第10團、憲兵教導團和憲兵特務營(其中憲兵第2團、憲兵第10團是參戰主力)。
根據《憲兵司令部戰斗詳報》的記載,參戰憲兵實有5452人,其中陣亡794人,負傷56人,失蹤2184人。在南京保衛戰期間,憲兵主要以團、營為單位分配配屬給步兵部隊參與守城作戰,無獨立對抗日軍師團級、聯隊級,甚至是大隊級日軍的記載。
需要指出的是,憲兵雖然有配備德式鋼盔,但卻不在調整師(即通俗稱為的“德械師”或“德式師”)計劃中,更不用說裝備有調整師才擁有的德式裝備了。
占領南京的日軍我們再來看看日軍方面,參加進攻南京的部隊涉及第6師團、第9師團、第13師團、第16師團、第18師團、第114師團等部,各師團的師團長中無姓“梅村”者,更沒有任何一個師團的傷亡達到兩萬人的記載。如果僅以八百人殲滅日軍兩萬余,恐怕抗戰也不用打艱苦的八年了。
至此,所謂“八百憲兵大戰日軍梅村師團”的神話,自不必繼續說下去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