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何里歐·奧迪塞卡:從抽象到舞蹈,從巴西到世界
日前,巴西藝術家何里歐·奧迪塞卡(Hélio Oiticica,1937—1980)的作品在里森畫廊上海空間展出。奧迪塞卡他生于巴西,曾輾轉于倫敦和紐約,最后回到故鄉里約熱內盧,年少成名,英年早逝,短暫的藝術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以此次展出的“Metaesquema”系列為例,作品受到抽象主義的影響,又呈現出巴西獨有的律動性。作為對歐洲中心的現代主義的一種補充或回應,近年來奧迪塞卡的作品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
在熱帶風的音樂里,走進展廳,墻上懸掛著一些抽象幾何的繪畫,視線停留在中央的一件黃色裝置上,似乎靜止的繪畫和裝置都在音樂中微微搖擺。何里歐·奧迪塞卡(Hélio Oiticica)的這批作品作于20世紀50年代末,可以被視為這位巴西藝術家對于當時現代主義抽象主義的一種回應。
展廳現場,何里歐·奧迪塞卡作品,攝影 Alessandro Wang
奧迪塞卡1937年出生于巴西的一個中上層家庭。他的父親是工程師、數學家、科學家和實驗攝影師,祖父則是哲學家,曾出版過一份無政府主義報紙。1947年至49年,奧迪塞卡的父親在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他隨家人來到華盛頓,醉心于現代哲學的研究。回到里約熱內盧后,奧迪塞卡開始學習繪畫,并于1955年加入了藝術家團體Grupo Frente,該團體深受歐洲幾何抽象的影響,發起人Ivan Serpa認為,藝術創作是一種獲得思想解放體驗的方式。
何里歐·奧迪塞卡(Hélio Oiticica)
1959年,奧迪塞卡加參與巴西新具體主義運動(Neo-Concretism),并成為領軍人物。這些年輕的拉丁美洲藝術家們聲稱自己的創作植根于現實,而非對于諸如自然等外在于自身的事物的指涉。隨后,該藝術流派掀起了熱帶主義運動(Tropicalismo),以奧迪塞卡于1966年創作的裝置作品《Tropicália》命名,通過藝術品、詩歌和音樂來呈現巴西的滄桑變遷。奧迪塞卡早期以幾何繪畫和素描為主,但很快便開始探索建筑裝置、電影、寫作、雕塑和大型沉浸式環境藝術。通過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他與傳統意義上藝術的邊界展開對抗,挑戰“藝術是與觀眾分離的物品”這一概念,并大力鼓勵觀眾參與到他的作品中,試圖消弭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隔閡。
奧迪塞卡作品《Untitled (Metaesquema)》,1958
奧迪塞卡的作品不僅汲取了西方現代主義語言,也植根于巴西的文化與政治環境。這一特殊性使他在歐美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1970年,奧迪塞卡參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信息”(Information),并且在紐約居住了一段時間,最終回到里約,在那里度過了生命中最后一段時光。
走出“畫布”
作為對馬列維奇、克利、讓·阿爾普、蒙德里安等藝術家的致敬以及挑戰,1957年至58年,剛滿20歲的奧迪塞卡創作了幾百幅“Metaesquema”系列作品,此次上海展覽中的繪畫便是出自這一系列。在這些紙板繪畫中,規整的方格被注入了某種能量,向彼此傾斜或沖撞,在靜止的畫面中產生動感。藝術史學家羅伯托·孔杜魯(Roberto Conduru)寫道,“每件來自‘Metaesquemas’系列的作品都是一個微觀世界,其動能來自形狀所組成的內核——它們彼此間展開互動,并與它們所創造的空間相互動。”這些幾何圖形讓人聯想到抽象主義,卻時常經過了某種扭曲,而呈現出反秩序、不穩定的狀態。“Metaesquema”可以被譯為“元結構”,藝術史學者Irene V. Small寫道,這種結構“在平面上觸發了一種三維的折疊,構成了一種時空的扭轉而非穩定性”。
展廳現場,何里歐·奧迪塞卡作品,攝影 Alessandro Wang
奧迪塞卡作品《Untitled (Metaesquema)》,1957
奧迪塞卡作品《Untitled (Metaesquema)》, 1958
2007年,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為奧迪塞卡舉辦回顧展,展覽策展人Mari Carmen Ramírez曾介紹道,不同于奧迪塞卡在1955年至56年間所作的早期抽象畫所留有的“表現性”,“Metaesquema”系列直接作于紙板之上,因而“消除了‘圖形背景’的聯系”。而并非單純追求美學價值。奧迪塞卡自己曾寫道,“所謂‘環境藝術’(Ambient art),其實是在推翻油畫框和雕塑等傳統概念,那種傳統概念屬于過去。環境藝術使‘周圍環境’(Ambiences) 得以誕生,從這里開始便出現了我所談到的‘反藝術’(Anti-art)。”
奧迪塞卡作品《無境之場》(Relevo Espacial, 1959—60)
在這一系列之后,奧迪塞卡的作品愈發遠離“畫布”,而走向了空間,強調同觀眾和環境的互動。在此次展覽中,空間雕塑《無境之場》(Relevo Espacial, 1959—60)就展現了這一傾向,明黃色的木板彼此鑲嵌,跳躍于空間,細看之下不同的木板之間有微妙的色彩差異。作品邀請觀眾圍繞其踱步并參與其中,在不斷變換的方位下感受色彩形成、變換和排列的過程。
從巴西到世界
正如展覽名稱“運動中”所展現的那樣,奧迪塞卡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動感,他在創作中大量而激進地運用幾何圖形和鮮艷強烈的色彩,打破了當時歐洲建構主義藝術極簡的線條的桎梏,令他的作品與先鋒派音樂的節奏和巴西本土詩歌的韻律共振。
如同巴西舞蹈,奧迪塞卡的作品強調在互動中達到完整。他曾在里約熱內盧的一所傳統桑巴學校學習,并于1964年開始創作著名的“Parangolé”系列。在該系列中,他將桑巴舞融入作品,創作出“運動中的繪畫”和“可穿戴的藝術”:他讓桑巴舞者穿上彩色的披肩,戴上彩旗。Parangolé是巴西貧民窟里誕生的俚語,意為“突發情況”或者“舞會”。奧迪塞卡在環境中創造了一場人和色彩的“舞會”,讓人們“體驗創造,并發現有意義的事物。”
奧迪塞卡作品Parangolés系列中的一件, ? Projeto Hélio Oiticica
這種類似偶發表演的形式將藝術投入到現實生活,具有其政治意義。Parangolé被視為對于當時巴西獨裁統治的一種回應,并模糊了上中層階級之間的社會與政治張力。1964年,受到巴西左翼政府煽動情緒的危險信號,美國批準巴西發動軍事政變。當涉及他們的天主教保守主義和“傳統”巴西價值觀時,掌權者采取了強硬路線。1966年,奧迪塞卡創作了裝置作品《Tropicália》,營造出熱帶的環境,同時又反映出對于這一時期巴西政治現狀的思考。“這是里約的地圖,也是我想象力的地圖,”奧迪塞卡曾說道,它反映出60年代末巴西流行文化的圖景。
奧迪塞卡作品《Tropicália》, 1966–7 ?Projeto Hélio Oiticica
奧迪塞卡作品《Untitled (Metaesquema)》,1958
奧迪塞卡傳遞出一種反主流和傳統博物館文化的信息。作為對歐洲中心的現代主義的一種補充或回應,近年來他的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并在藝術博物館大量展出。其中,大型回顧展覽何里歐·奧迪塞卡:把控神幻" (Hélio Oiticica: To Organize Delirium)于2016年在費城的卡內基藝術博物館首次亮相,2017年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巡回展出。“何里歐·奧迪塞卡:色彩的化身”(Hélio Oiticica: The Body of Color)展覽于2006年至2007年在休斯頓美術博物館展出,2007年在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展覽。
(本文部分參考tate、newyorker、artnet、theartnewspaper等網站相關信息或報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