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為公益訴訟敞開大門
字號
公益組織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發會”)打的8個官司,驚動了最高人民法院。中國綠發會“勝訴”了,只不過“勝訴”的結果,僅僅是最高法通過再審程序裁定:寧夏中衛中院要受理中國綠發會提起的公益訴訟。
公益組織僅僅是“遞狀紙”,就經過一審不受理、二審寧夏高院裁定維持不受理,最高法再審裁定要受理。這也折射出了2013年起施行的新《民事訴訟法》明確的“公益訴訟”機制在司法現實中的舉步維艱。
《民事訴訟法》最先規定:“有關社會團體”才可以提起公益訴訟。因為界定不清晰,很多法院搞“從嚴掌握”,導致中華環保聯合會等組織提起公益訴訟一度都不被受理。之后,《環境保護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陸續修訂,明確只要符合“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民間組織,就可以提起環保公益訴訟。
為了把公益訴訟的門開得大一些,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還專門發布了《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對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做了系列的“從寬解釋”,比如,前述的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要“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最高法明確“違法紀錄”僅限定于:社會組織“因從事業務活動”而違法的,避免地方法院借機刁難。
但是,中國綠發會在寧夏起訴騰格里沙漠的污染企業,還是如此步履維艱。2015年8月,寧夏中衛中院以中國綠發會章程中未明確“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為由不予受理。之后,寧夏高法也維持了不予受理的裁定。而中國綠發會在其他省份的公益訴訟資格并沒有問題。之后,才有中國綠發會向最高法申請再審。
公益訴訟不要說是“打官司”,就是進法院的門、“遞狀紙”,都這么一波三折。這讓人對被寄予厚望的公益訴訟捏了一把汗。希望最高法拿出應對的硬措施,一定要沖出地方利益羈絆,讓公益訴訟全面落地。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