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改名“瀘州醫科大學”如何?
一個地處地級市的高校,從1951年的草臺班子“西南區川南醫士學校”,發展到今天可以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設置了博士后流動站的“西南醫科大學”,這所學校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然而屌絲逆襲的故事固然喜興,卻免不了備受屈辱,就如學校改名,四川省會成都八成以上的本科院校改過名,有的學校甚至用過13個校名,似乎也沒有哪所高校改名受到別的學校堅決反對,連續遭到阻擊更是聞所未聞。
既然受盡羞辱,不改名行不行?為什么要舍棄“瀘州”二字?有網友發問,包含這個地名的著名白酒“瀘州老窖”不也沒改名為“四川老窖”或“西南老窖”么?
須知在今日中國大陸,白酒已經大大脫離政府管制,成為高度市場化的商品,商品名稱上的行政層級不再意味著品質保障;而高校不一樣,校名中所包含的行政層級,不僅影響到學校的公共形象、考生的認知度,也給外界該校所占有各種公共資源多寡的強烈印象。
過去的改名實踐也證明,有些學校在校名中提升了行政層級之后,分數線明顯上升,考生質量大有好轉。瀘州醫學院舍“瀘州”而取“四川”或“西南”,并非一時心血來潮。
此外,學院和大學的規格要求不一樣。根據教育部2006年《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就辦學規模而言,稱為學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5000人以上。稱為大學的,全日制在校生規模應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數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5%。其他還涉及學科與專業、師資隊伍、教學科研水平、基礎設施等等,均有明確的數量等級規定。前瀘州醫學院的各項指標如果達到了上述數量等級,改名就是它的正當權利,他人無權置喙。
因校名“混淆”“侵權”而引起爭執是一回事,對瀘州醫學院這種能夠屌絲逆襲的學校來說,同行之間學術、生源等競爭加劇的因素恐怕也不容忽視。
盡管如此,今日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正在巨變前夜。在外部,教育先進國家和地區帶來越來越強的學術與生源競爭,在內部,考生絕對數量多年連續下降,趨勢難以扭轉,加之資訊越來越發達,學校改名的效應可以說微乎其微。未來競爭的要點,絕不是改名之類的花架子,而是學校提供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應該是前瀘州醫學院建校以來的立校之本,也是讓同行最為忌憚的地方。既然“四川”不能用,“西南”也存在問題,瀘州醫學院應跳出這些庸俗的窠臼,改名為“瀘州醫科大學”又如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