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熟為正味?——談談天津飲食中的“老味”

2021-08-26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1.什么是“老味”?
在天津餐飲市場中,“老味”一詞使用得非常頻繁。一般來講,“老味”的使用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餐館飯店的招牌上,如“老味飯店”“老味菜館”等;一是用于菜品或食品名稱之前,如“老味素什錦”等。前一種情況在其他城市或地區也有所存在,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而后一種情況則在天津更為突出,是天津飲食文化的典型特色。

根據我在天津的觀察,加以“老味”的食品主要以天津特色的飲食為主。例如老味鍋巴菜、老味豆腐腦、老味三鮮包子、老味豬肉包子、老味素什錦、老味煎餅果子、老味云吞、老味茶湯、老味熏排骨等,幾乎都是十分具有天津特色的飲食品種。但是,也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即“老味”一詞運用的擴展,如在河西區廣東路附近有一家賣炸貨的店子,也提出類似于“老味炸串”的菜單。然而,炸串這種食品雖然在天津有廣泛的受眾,但也很難說是天津傳統飲食項目。

“老味”作為天津飲食的一種標簽,往往被用在招攬顧客的招牌上。如果招牌上用了“老味”兩個字,顯然是給本地食客營造一種好感。近來網絡上有一種戲謔的說法,說天津人認為煎餅果子加香腸是一種“邪教”。煎餅果子是京津地區特色的早餐食品,尤其以天津為著名,后來隨著傳媒的發展逐漸為全國人民所熟知。天津以外的城市也有煎餅果子,一般會打出“天津煎餅”的招牌,以顯示其正宗。筆者曾在武漢、成都、北京等城市購買過煎餅果子,味道確實與天津的有所不同,并且武漢等地的煎餅果子也確實會加入香腸等其他食材。對于外地操作者對煎餅果子的改造,天津網友因其“不正宗”而戲稱為“邪教”。由此可以看出,天津飲食文化中對具有本地特色的飲食多抱有“本質主義”的態度,在招牌上標識出“老味”可以看作是對這種態度的迎合。

作為飲食文化中標簽的“老味”,也反映著天津本地食客對食物的分類。人類學家指出,所謂分類,是指人們把事物、事件以及有關世界的事實劃分成類或種,使之各有歸屬。與“老味”相對應的自然是“新味”。在天津的飲食中,確實存在著這樣對立的名目。例如,天津有道著名的地方特色菜叫“老爆三”,即將豬里脊、豬肝、豬腰三種食材一起爆炒;同時天津還有一道特色菜叫“新爆三”,則是清真菜館對“老爆三”的改造。再如,天津飲食中有“老味素什錦”,同時還有新派的“素什錦”。可見,在天津的飲食文化中,“老味”與“新味”是兩種不同的類屬。

根據人類學的理論,事物的分類再現了人的分類。“老味”與“新味”相對應,也就形成老年人、老天津人和年輕人、新天津人之間的對應。當前餐飲市場普遍呈現融合菜的趨勢,一些全國連鎖的餐飲品牌進入天津餐飲市場,掀動了天津人的“味覺革命”。比如西貝莜面村、青年餐廳、外婆家等新式連鎖餐廳進駐各大商業場所,拓寬了天津人民的餐飲種類。特別是年輕人和外來的新天津人更青睞于這些流行餐飲文化,而對“老爆三”等傳統菜肴熱情減弱。回溯歷史,與“新味”相等的,或許是“洋味”。天津作為早期開埠通商的城市,一直是近代文明的窗口,也是西洋餐飲傳入中國的重要門戶。隨著西洋文化的傳入以及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西洋餐館逐漸被天津人接受。那么以西洋菜系為代表的“洋味”,自然也與天津本地的飲食成為相對的類屬。于是,熱衷“老味”的人與熱衷“洋味”的人,也相應地劃分為本土守舊與洋氣時髦。

2019年9月3日《中國食品報》上有一篇題為《天津月餅市場老味、津味仍將挑大梁》的報道。在這個語境中,“老味”與“津味”是等同的。“老味”代表天津的飲食文化,也就意味著“洋味”和“新味”無法體現出天津飲食的地域特征。以全國各地均有的豆腐腦為例,且不說北咸南甜這一基本格局,單就北方不同地域的豆腐腦來說,也都各具風格、自成一派。比如西安豆腐腦與濟南豆腐腦、北京豆腐腦與天津豆腐腦,雖然都是北方風格,但是在鹵汁的炮制、配料的擇用等方面皆有差異。既然各地的豆腐腦都是傳統風味的小吃,那么天津的“老味豆腐腦”實際就是“津味豆腐腦”。但是,相關調查顯示,對于天津小吃有多少,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只能知道一部分,很多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天津味兒”是什么,半數年邁的受訪者認為“天津味兒”已經不存在。

天津風味的豆腐腦

然而,什么是正宗的“老味”、正宗的“津味”呢?再以煎餅果子為例,民俗學者譚汝為稱,煎餅原是山東產物,與果子結合的制法,來源于杭州的蔥包燴,天津人妙在把二者拿來,進行改造創新。綠豆面煎餅與油炸果子結合,并極富智慧地加上一枚雞蛋,成為風格獨特的飲食名牌,這就是多元包容、海納百川,顯示出善于吸納,善于綜合,善于創新的特點。也就是說,煎餅果子本來就是一種將不同地域小吃結合在一起的食物,是在綜合、改造和創新的過程中出現的,本身不存在任何本質主義的特征。但是,今天天津人提倡的“老味煎餅果子”,反對加香腸的“邪教”,與煎餅果子形成的歷史發生矛盾。或許根本不存在“老味”的煎餅果子,而“老味”作為食品的標簽則是出于人們的建構。

2.“老味”的建構邏輯

“老味”的建構,是在“津味”優先的認識基礎之上。但是,從中國飲食文化整體來看,天津飲食并沒有明顯的優勢,也沒有形成能與粵、川、魯、淮揚抗衡的菜系。前幾年中央電視臺制作的飲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對于天津的市井小吃除了煎餅果子,該紀錄片并沒有過多的關注。筆者采訪過一些在天津的年輕人和外地人,其中不少人并不太認可傳統意義上的天津飲食。他們認為,一是天津菜肴通常喜歡勾芡汁,看上去過于黏稠不夠爽利;二是天津飲食味道偏于醬香,顏色略顯暗沉;三是傳統餐館菜量太過飽滿,使單品顯得不夠精致;四是傳統配菜稍顯單一,如“老爆三”等菜肴純葷無素,不太適合現代飲食品口味。至于豆腐腦、鍋巴菜等早點小吃,他們認為口味過重,醬汁過稠。實際上,天津飲食在精致清淡方面不如淮揚系和粵系飲食,在口味豐富方面又不如川湘菜系,在代表名菜的數量上又不如魯系,確實算不上出眾。由于人口流動和文化的交融,在現代城市中的飲食文化是一種日趨融合的形勢。很多餐館不分菜系,包容并舉,擇取各家所長,并加以改良創新來迎合現代社會中人們的飲食需要。

然而,熟悉天津的人會發現另外一種現象。天津人普遍認為自己“會吃”,也講究吃。這與外界對天津飲食的看法頗為不同。筆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老天津人認為俗語中說的“衛嘴子”是吃出來的。這種認識是歷史的建構。

首先,從自然環境上看,天津地理位置優越,既是交通要津,又臨河面海,物產豐富。天津不僅能夠匯集南來北往的多種食材,而且本地亦產河海兩鮮。有人指出:“津門人處五方,其食欲雖性有所不能強同,但津門究有其特殊之食品。春有蜆、蟶、河豚、海蟹,秋有螃蟹,冬有鐵雀、銀魚、黃芽、白菜等,至青鯽、白蝦則四時皆有,蓋地域使然也。”因此,在天津有“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吃魚吃蝦,天津為家”等俗語。這種自然環境確實要比華北其他地區優越太多了,食材的豐富是造就“津味”的基本條件。

其次,在食材豐富的基礎上,也出現了各大菜系融入津門的局面。研究者發現,在舊時代天津每家飯莊門口都懸掛著“滿漢全席”“南北大菜”“山珍海饈”等牌匾,經營范圍從滿漢全席到鴨翅席再到海參雞席,在飯莊所提供的菜系中,有廣東菜系、江蘇菜系、山東菜系、四川菜系,也有宮廷菜系,在集百家之所長的基礎上形成了天津菜系,并形成天津獨特的飲食民俗文化。而民間家常飲食,雖然沒有那么多名目,但也品種豐富。《天津風俗詩》云:“數到珍饈是食羊,西瓠餃子酸辣湯。今朝供客添佳味,烙餅加攤韭菜黃。”

最后,歷史上天津商業發達,餐飲業也出現過繁盛的局面。天津有喜歡到飯莊就餐的風俗,俗稱“下館子”,就是到飯莊擺宴席請客吃飯。有學者指出:“康熙元年,天津八大成飯莊的第一家——聚慶成飯莊開張營業,它標志著津菜的正式形成。那時,商人為了洽談生意,經常要在飯莊宴請外地來津的客商。凡來津的各地客商到自己的商號后,都得先派人陪同去飯莊用餐,熱情款待一番。”胡樸安在《中華全國風俗通志》中記載:“天津商肆之多且盛者,首推酒席館,茶葉店、鞋店次之。北京名公巨卿,遇有大宴會,輒苦拘束,不能暢所欲為。乃群趨于津埠,呼盧喝雉,任意揮霍。風會所趨,而酒席館遂應時大興。”可見,在清末民初時期天津商業最火爆的當為餐飲業,特別是京城貴族頻頻光顧天津的餐館,自然會給人一種天津飲食饒有優勢的感覺。然而,也要注意到北京的“名公巨卿”來天津吃飯并非因為天津飲食的吸引,而是因在京城這樣的政治中心“輒苦拘束”,天津作為商埠則相對自由寬松很多。

天津嘎巴菜

人類的飲食行為,絕不是“純粹生物性”的行為,而是“生理活動加上了社會意義”。飲食也是活躍的文化活動,由人們建構并賦予新的結構與意義。天津人對本地飲食的優越感,即所謂的“會吃”,是根據歷史上飲食行業繁盛的印象所建構的。這種優越感背后,也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歷史上天津商業發達、物質繁榮,既是“會吃”的基礎條件,也是飲食優越感背后的“文化自豪”。“老味”飲食正是這種“文化自豪”的傳承,也是“會吃”最好的證明。

但是,很多所謂的“老味”飲食并非天津地區本生的飲食。如前面所言的煎餅果子,即是融合了山東煎餅和杭州蔥包燴之長。再如前引的“老味”月餅和“津味”月餅,其實也并非天津地區獨有的月餅品種。這是因為現在所吃到的月餅基本上是廣式、蘇式、京式等幾大品種的流變,天津本地沒有特殊的月餅品種。另外,在飲食現代化的進程中,“老味”實際上已經很難滿足現代人的口味了。不少“老味”也做了改良,卻仍打著“老味”的標簽。一個天津著名的包子鋪的例子,2008年12月5日的《每日新報》刊登了一篇《天津衛老味包子》的文章,文章是講老永勝包子鋪經過對餡料的改良,重新贏得市場的事情。文章中作者提到,老永勝的經理透露其對包子肉餡的肥瘦比例、油鹽比例都做了改良,符合現在老百姓的口味。由這件事可以看出,所謂的“老味”也未必因循老技法、老配方,而是隨著時代做出相應改變的。改良之后的包子,依然被稱作“老味豬肉包”,似乎有些名不副實。但是,其中的“老味”已經并不意味著正宗傳統配方,而是成為具有社會文化意義的符號:一方面標志其獨特性,一方面彰顯飲食背后的文化內涵。

嘗試言之,天津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交通位置使其擁有豐富的物產,再伴隨歷史上商業的發達,天津餐飲行業相當繁盛。在這種印象之下,天津人擁有了飲食優越感,即認為自己“會吃”。因為“會吃”,所以天津人對天津本地的飲食尤為推崇,與其他飲食分類區別,于是建構了“老味”“津味”的符號。然而,實際上很多“老味”正是在全國各地的飲食基礎上融合而來,也有很多“老味”在日新月異地改良。這些也都無一例外地被賦予了“老味”的標簽,所以可以認為“老味”一詞已經不僅僅是用于味道的分類,更是文化上的分類。“老味”作為飲食文化的特殊標簽和符號,其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應該是天津地區的社會心態。

天津老味兒黃湯拉面

3.“老味”與社會心態

現代天津的飲食行為,對“老味”的推崇已經有減弱的趨勢。不過在早餐領域,“老味”還是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老味菜肴方面,上歲數的天津本地人對此更為偏愛,年輕的天津本地人則態度并不是那么堅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筆者采訪過一些三十歲左右的天津本地人,如果有外地客人來訪天津,他們依然認為要去品嘗“老味”天津菜。這正體現了“老味”作為文化符號對天津文化的承載功能。

從文字上看,“老味”是一種熟悉的、固定的口味。研究飲食行為的西方學者曾指出:“從一方面來看,食物偏好一旦建立,通常不容易再改變。口味偏好深植于根本的經濟與社會條件下,而且絕對不僅是為了食物里的養分。但是這些口味,也要從另一個同樣明顯的現象來加以研究:這些偏好,即使已是飲食的一部分,有時候說戒也能戒得一干二凈。在日常飲食里加入新的項目,比除去舊而熟悉的項目要更常發生。”這個觀點有兩層含義:其一是人類口味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會呈現相對固定的偏好;其二是在固定的偏好中加入新的東西,比除去某種熟悉的東西要容易發生。前者正好可以用來說明天津人對“老味”的執著,因為“老味”實際上是社會文化所濃縮的符號。然而,若從網上戲謔煎餅果子加香腸是“邪教”這件事來看,與上述觀點中的第二層含義則產生了矛盾:天津人對于部分“老味”食品,不允許添加新的項目。不過,這些持“邪教”觀的人卻沒有意識到,當下即便是對傳統煎餅果子不增不減,也不可能是舊時的味道。這是因為從原料的生產和加工操作,都已經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產生改變。而這種“邪教”觀則反映了天津人在追求“老味”時更為刻意,或者說“老味”的符號意義更受重視。

對舊食物的忠誠,基于對舊日生活的記憶。社會變革與發展使得人們對食材認識發生改變,人們重新劃分它們的意義類別,食用不同的食物或飲料。在近代史上,天津長期處于中國與西洋二元結構之下,因此在食物的分類上呈現土著和洋化兩種。將土著食物視為“老味”反映了味覺上的忠誠,也反映了對土洋不相侵的穩定局勢的渴望。而在今天社會結構再次發生變化,首先是時代迅速發展,使天津人呈現新、舊二元結構。新,是指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接受新鮮事物的人,他們樂于接受天津本地飲食之外的各種食物。舊,是指安于過去時代的穩定,不太愿改變自己對食物喜好的人。直觀上看,舊結構中的人多歲數較大,這可以從一些主打“老味”菜肴的餐館中以上年紀的老顧客為主的事實中看出。除新、舊二元結構之外,在人口流動中還形成了天津本地與外地的二元結構。本地人多對“老味”食物感覺良好,但外地人則更喜歡多樣的飲食。在這種結構下,天津本地人也不斷嘗試和接受新鮮的飲食文化,但對“老味”的良好感覺很少能夠消除。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老味”反映了天津人對熟悉、穩定狀態的追求。雖然食物食材都在隨著時代發生變化,但“老味”長期受到追捧,實際是對背后文化的追捧。這種文化的追捧,首先是對天津歷史文化的優越感,其次是對物質文化的優越感。這些優越感塑就了天津人對天津的依戀。這種依戀和“老味”一樣,也反映了天津人對熟悉、穩定的追求。在網絡上流傳著對天津人的評價,最集中的是戀家和不進取。這當然不能概括所有天津人,但也確實反映了不少天津人的心態:希望永遠處于熟悉的環境之中,不希望有太過顯著的改變。這種對熟悉、穩定狀態的追求,是和“老味”這個符號相表里的。

換個角度來看,當評價“老味”菜肴是否烹制成功時,老天津人往往會提到一個詞“味正”。“味正”,意味著這道菜符合食客對味道的期待,這種期待則來源于熟悉的味道。天津人評價飲食口味時用到“正”,令人聯想到儒家所言的“飲食之正”。孟子曰:“饑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饑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饑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孟子·盡心上》)

“老味”作為天津地區的飲食文化民俗發揮了維系功能。它將人們的味覺進行分類,維持了結構的穩定,也反映了社會心態的穩定。同時,“老味”背后蘊含著巨大的文化意義,對天津人也有文化上的凝聚效應。正如鐘敬文所說,民俗文化協調民眾心理,滿足民眾的審美需要,具有維系功能。但與“老味”相應的社會心態,自然有其合理性的方面,也有需要隨著時代進步必須革新的方面。這一點非本文所關切,不多贅言。

有學者提出,風俗雖屬俗事,卻經久性地養成積習;風俗雖日常、瑣碎,卻是人們實踐的基礎。通過對天津飲食文化中“老味”風俗的介紹和探討,可以發現味覺與社會的關系。人類的味覺,不僅僅是對食物酸甜苦辣的感受,也有社會和歷史的體驗與記憶。天津“老味”承載著天津人記憶中熟悉的印象,也反映了天津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尋求穩定的心態。“老味”的構建是在歷史條件影響下形成的,當“老味”成為天津飲食文化符號時其又涵括了更多的歷史、社會文化。或許,在對天津文化的研究中,“老味”并不是最起眼的,但卻是老百姓每天都會碰到的,是日用而不知的,也是最能反映城市社會文化特質的。

老味兒包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技术方式| 百家乐官网资深| 百家乐官网的出牌技巧| 首席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腾飞国际娱乐城| 百家乐tt娱乐场开户注册| 恒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看牌技巧| 累积式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明星婚讯| 百家乐画面| 做生意摆放的招财物件| 京城国际| 威尼斯人娱乐城 104| 百家乐最佳投注办法| 百家乐官网牌数计算法| 水果机上分器| 在线百家乐游戏软件| 聚宝盆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那里最好| 百家乐筹码防伪定制| 试玩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做生意属虎的朝向| 真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威尼斯人娱乐场 五星| 百家乐澳门百家乐澳门赌场| 荔浦县| 财众平台| 澳门赌场娱乐城| 大发888娱乐城官方网站| 新全讯网768866| 威尼斯人娱乐城海立方| 百家乐娱乐平台真人娱乐平台| 澳门百家乐现场游戏| 百家乐是咋玩法| 百家乐实战技术| 百家乐视频麻将| 澳门百家乐官网怎么玩| 澳门百家乐官网秘积| 百家乐官网八卦投注法| 澳门百家乐官网家用保险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