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我們還能等來這個最強功夫IP煥發新生嗎?

2021-08-26 20: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原創 柴柴可夫斯基 第十放映室

不久前,CC(Criterion Collection,標準公司)發布了2021年11月發行作品名單,徐克的“黃飛鴻”系列五部曲赫然在列,其中前三部為4K修復版。

恰巧,今年正值徐克版《黃飛鴻》第一部上映三十周年。

黃飛鴻,這個在電影里發揚光大,又在電影中黯然隱退的名字,如今再度提起,是那么近,又那么遠。

短短三十年,足以讓一個在世時名不見經傳的廣東武師留名青史。

短短三十年,也足以讓締造了這一影史傳奇人物的功夫片時代如流星般隕落。

徐克與李連杰聯手打造了黃飛鴻之后,同題材作品再無人能與之比肩,甚至徐克自己都無法復制該系列前三部的輝煌。

徐克版《黃飛鴻》英文名 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致敬《美國往事》,顯示了徐克為近代中國作傳的野心

今天,當我們再度討論起徐克的“黃飛鴻”系列,除了緬懷外,更多的是惋惜:

這個功夫系列片中當之無愧的頭號人物,為何沒有像好萊塢英雄系列電影那樣,成為一個長盛不衰的功夫IP?

01

初見“黃飛鴻”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徐克在酒樓吃飯,耳邊忽然傳來一陣歌聲:

做個勇敢中國人 熱血喚醒中國魂

我萬眾一心 哪懼怕艱辛 沖開黑暗

這首歌名叫《勇敢的中國人》,由汪明荃演唱,黃霑作詞、顧嘉輝作曲,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奮力抵抗外敵的情形。

當年,它幾乎傳遍香港的大街小巷,振奮著這個小島上每個人的精神。

徐克也被感動了。

當時這個在越南出生,旅居紐約多年的年輕人回香港沒多久,剛剛在新浪潮中嶄露頭角,但還沒拍出一部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代表作。

歌聲中激昂的民族情懷感染了徐克,他又想起曾經看過的黃飛鴻電影,心中忽然有了一個形象雛形——

“一個中國傳統儒教精神文化的象征,一個集合了中國傳統優良品質的人物。”

就這樣,幾年后,一個身穿長衫、頭戴禮帽、少年老成的黃飛鴻出現,一舉挽回了功夫片因李小龍去世而造成的頹勢,在港島第三次掀起了“黃飛鴻”熱潮,徐克也徹底奠定了其在主流電影圈的地位。

徐克為什么會選擇黃飛鴻來抒發他的家國情懷呢?

這里就不得不提黃飛鴻系列在香港電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縱觀歷史,香港電影人一共拍攝了百余部黃飛鴻系列電影,論數量,這一紀錄足以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這一切,都源自1949年秋天一艘從九龍到香港的輪船上。

導演胡鵬和編劇吳一嘯無意中看到《工商日報》連載的由朱愚齋撰寫的黃飛鴻小說,于是產生了將其拍成電影的想法。

圖源:民國故紙堆

從第一部《黃飛鴻傳》開始,整個五六十年代共出現了七十多部黃飛鴻電影。

有一種說法是,這一時期的黃飛鴻電影實際上標志著香港電影“獨立”發展的開端,同時,它開香港武俠電影之先河,為后來武俠電影的發展提供了諸多人才——

劉家良、袁和平、唐佳、韓杰英等重要的武術指導、導演皆出自50年代的黃飛鴻電影片場。

此時的黃飛鴻片集多為粵劇名伶關德興主演,他身形端正,有良好的武術功底,又具有廣闊的群眾基礎,自然成為飾演黃飛鴻的不二人選。

關德興版的黃飛鴻處理的都是諸如鄰里糾紛、懲治惡霸之類的不平之事,恰巧暗合了50年代在傳統文明背景下港人尚顯質樸的道德觀念。

戰后初期,他們顯然更關心自己是否能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找到可以長久生存下去的路。

人們需要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銀幕英雄,而就在這時,黃飛鴻出現了。

02.

站在歷史交匯處的“黃飛鴻”

其實,很多學者考據后發現,黃飛鴻其人的確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也的確宅心仁厚,在當地頗具聲望。然而,他在世時無論是武學造詣還是影響力,遠沒有后來電影中描繪的那樣神乎其神。

他在死后的聲名遠揚,其實多虧了他的再傳弟子中有人熱愛文藝,先后用筆桿子和執導筒把祖師爺的生平過往一步步呈現在世界人民的眼前(朱愚齋和劉家良都是黃飛鴻的再傳弟子)。

回看黃飛鴻銀幕形象的發展,不難發現,從電影人將他推上大銀幕開始,他便成為承載了香港社會文化心理的重要文化符號,并一路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興衰榮辱。

時間來到60年代末期,由關德興主演的粵語片黃飛鴻系列逐漸泛濫,質量堪憂。

與此同時,一批更具文人情懷的武俠片導演胡金銓、張徹等人逐漸走上舞臺。加上幕后老板邵逸夫對市場的準確把握,香港彩色武俠片時代到來了。

這些國語武俠片吸收了同時期美國、日本等國外電影的先進技術,在觀賞性上有了極大的進步。與之相比,制作粗糙的黃飛鴻片集似乎注定走向盡頭。

但黃飛鴻作為第一位也是最成功的銀幕大俠,他的生命力遠沒有終結。

60年代-80年代,香港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期間有過聲勢浩大的社會革命,6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逐漸崛起,在與港英政府的一番對抗和妥協后,人們的本土意識悄然萌芽。

同時,70年代的保釣運動也激發出了港人的民族熱情。

同時期的武俠片發展迅猛與這股民族熱情不無關系,李小龍就是在這時一腳踢碎了“東亞病夫”的牌匾。

從胡金銓、張徹到李小龍,再到成龍,雖然代際不斷更迭,影響力也逐步擴散,但像黃飛鴻這樣頗具規模的系列形象卻依舊罕見。

更不用說70年代,真正奠定成龍江湖地位的《醉拳》,又讓黃飛鴻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里。

《醉拳》中成龍扮演的黃飛鴻,徹底顛覆了自關德興以來塑造的中年大俠形象。

成龍以“功夫小子”的戲謔成功解構了黃飛鴻身上一直以來的“俠之正統”。

在《醉拳》里,黃飛鴻不再是不茍言笑的武林宗師,他變成了時而滑稽、時而調皮,一喝醉便打醉拳的年輕人。

觀眾對此非常買單,他們樂于看到這樣輕松詼諧的黃飛鴻,更樂于看到一個拼命卻毫無壓迫感的成龍。

成龍為黃飛鴻的銀幕形象注入了新的血液,這一改變意味深長。

黃飛鴻的銀幕形象在眾多電影人的努力下逐漸豐滿起來,其內在有兩股張力彼此拉扯——

深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血脈,和服務于消費文化的娛樂精神。

兩股勢力相互平衡,為日后黃飛鴻的“飛黃騰達”提供了深刻的文化土壤。

講到這里,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徐克在聽到《勇敢的中國人》后,想到的會是黃飛鴻。

畢竟,徐克就是在這兩股勢力的推動下快速成長起來的代表人物。

03

徐克與黃飛鴻

1991年,第一部《黃飛鴻之壯志凌云》的誕生,對徐克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

在此之前的1990年,徐克與胡金銓聯合導演的《笑傲江湖》以徐克實際上接管全片作結,新老代際的變遷暗示著一個全新的武俠時代即將到來。

一年之后,《黃飛鴻之壯志凌云》斬獲了近3000萬票房,進入全年票房前十(且是唯一一部功夫/武俠片),在“雙周一成”的票房攻勢下,這個成績足以令人興奮。

而《黃飛鴻之壯志凌云》在藝術與商業上的平衡,更標志著徐克的電影風格正式步入成熟期。

他將自己對民族歷史的關心與想象,巧妙地融入了對黃飛鴻大刀闊斧的改造中,讓這個文化符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魅力。

首先,徐克各取關德興和成龍之所長,創造了一個介于青年與中年之間的壯年黃飛鴻形象。因此,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既有中年人的沉穩持重,又帶著青年人不解風情的羞澀靦腆。

其中最大的賣點,自然是關之琳扮演的十三姨與黃飛鴻的愛情戲。

據說兩人的感情戲份是徐克特地請女性編劇撰寫,因此有了十三姨幻想二人的影子跳華爾茲的神來之筆。

但十三姨這一原創人物的巧思不止如此,她留洋歸國的身份才是徐克藏在娛樂性之下的真正意圖。

徐克將黃飛鴻放置于清末內憂外患、各種革命勢力此消彼長的大環境中,利用通俗的感情戲碼完成主人公的精神成長與升華,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十三姨是一座連接黃飛鴻與外部世界的橋梁。

在十三姨春風化雨的影響和引導下,黃飛鴻打破了從前坐懷不亂、不近女色的儒者形象,逐漸接受了這段“亂了輩分”的愛情。

他對十三姨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也經歷了從抗拒到接納的完整過程,從一開始拒絕穿十三姨訂做的西裝,到穿長衫戴禮帽,再到最后戴上眼鏡,穿上整套西裝,不卑不亢地與外來使節或侵略者正面交鋒。

“我想在清末民初那個政局動蕩的時代,黃飛鴻作為大英雄怎么會不牽涉其中呢?所以在寫劇本的時候,我盡量把這個人物和整個歷史背景聯系起來。”

探討亂世中勇敢的中國人如何面對外來文化,如何在中西方文化中找到平衡點,這種創作潛意識在該系列前三部電影中如影隨形。

因此,這三部電影也是公認的最為出色的黃飛鴻電影。

《黃飛鴻之壯志凌云》一開場就形象地傳遞出當時廣州地區復雜的社會百態。先是傳教士的聲音,然后是茶樓上唱戲聲,兩方暗中較量,一旁的喝茶群眾紛紛堵上耳朵,接著汽船的鳴笛發出巨響,鎮住了所有人。

再響亮的戲曲也抵擋不住工業文明的入侵,于是,各方勢力紛紛亮相。

黃飛鴻開始作為一個保守的愛國人士卷入其中。

第一部中,他大戰山東的武林高手嚴振東。嚴振東最終死于亂槍之下,這個悲情小人物的死亡讓黃飛鴻明白,在這樣的時代里,固步自封、抱守殘缺,必然要被歷史無情拋下。

第二部電影里,伴隨著粵語南音“飄零去,莫問前因,只見半山殘照,照住一個愁人”,黃飛鴻目光所及之處盡是山河破碎,民生潦倒。

緊接著,徐克“魔改”歷史,讓他偶遇孫中山,并結為知己,主動促成了一次改寫中國近代史的重要革命。

雖說是大話歷史,但這樣的改變卻有根可尋。眾所周知,廣州和香港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上曾經擔任過重要且正向的角色。

而在第三部中,黃飛鴻帶領舞獅隊北上進京,卻無奈地意識到國家落后之根源乃是權力中心的昏庸無能,于是對李鴻章留下了“廣開民智、智武合一”的勸誡。

徐克通過三部電影,假借黃飛鴻之眼,完成了對近代中國何以至此的步步追問,也幫助港島大眾建構起關于近代中國的想象。

它們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史詩氣度,既折射了徐克以及當中眾多港人對古典中國的文化認同,同時也反過來深度參與了當時香港社會的大眾文化心理。

徐克在1990年曾說過,電影的感染力在于“泥土性”,即來源于國族、文化淵源的中國情結。

拍攝《黃飛鴻之壯志凌云》時,徐克與劉家良產生了沖突。劉家良是南派武指,認為徐克想要的動作風格與黃飛鴻本身的南派武術不符,但徐克說:“我的電影是拍給所有中國人看的。”

而前幾部黃飛鴻在商業上的成功,也印證了徐克對大眾心理的判斷是極為準確的。

04

難以為繼的“黃飛鴻”IP

但是,徐克掀起的黃飛鴻熱潮并沒有持續多久。

自第一部《黃飛鴻之壯志凌云》成功后,徐克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進該系列。

但徐克、李連杰、袁和平的最強組合沒能繼續下去。

拍完第三部《獅王爭霸》,李連杰就離開了嘉禾,主演由趙文卓頂替,到第六部《西域雄獅》李連杰再度回歸,卻無法挽回整個系列的頹勢。

究其根本,徐克從第四部電影開始已經完全摒棄了前三部宏大的家國敘事,黃飛鴻淪為一路升級打怪,四處宣泄民族情緒的功夫奇觀的展示者。

沒有了那把從“三大不平等條約”變成“平等條約”的扇子;

沒有了俯瞰蒼生的眾生百景圖景,沒有了落在嚴振東腳邊的“明日黃花”……

這些帶有反思意味的細節逐漸消失,該系列對傳統文化的尋根之旅就此止步,只剩下功夫本身的奇技淫巧來吸引觀眾。

這還只是該系列經典性的喪失。

實際上,徐克和嘉禾當年的競爭者也沒放過黃飛鴻。

因為《黃飛鴻之壯志凌云》打響了第一炮,武俠/功夫片種再次短暫地流行了一陣。

1993年又被稱為“李連杰年”,這一年又有七八部關于黃飛鴻的電影上映,但大多是粗制濫造的跟風之作,無非是想蹭黃飛鴻和李連杰的名氣,企圖在巨大的電影市場里分一杯羹。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想當年,胡鵬與關德興掀起第一次熱潮后,也是一堆跟風之作蜂擁而起,彼時“黃飛鴻”的價值被吃干抹凈后,觀眾審美疲勞,“黃飛鴻”后繼無力,在銀幕上沉寂了十余年,才迎來成龍的第二次復興。

對此,張徹還提出,當時的粵語片場有“七日鮮”之說,“就是七天拍完一部戲,其水準低至慘不忍睹,自是勢所必然。當然也有人想力爭上游,那時也有少數粵語片從業人員,不甘于‘七日鮮’,花多點時間,用多點心思和金錢,希望能拍出較好的影片,但終陷于市場規律,不能形成主流。”

張徹(右)

在徐克版黃飛鴻之后,從前“七日鮮”的惡性循環再次襲來。

當時的李連杰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寶藏男孩。他本人分身乏術怎么辦?

于是大量“平替”紛紛出現,許多香港導演北上“尋寶”,挖來李連杰的同門師兄弟王玨、王群等人,從扮相到氣質全方位復制李版黃飛鴻,然而無一不是慘敗而歸。

王玨

實際上,徐克版黃飛鴻能夠成就經典,與李連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功夫片與喜劇片類似,十分“認臉”。每位最成功的功夫明星身上都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它與合適的角色一起將功夫片演員推上人戲合一的經典之位。

而徐克為李連杰版黃飛鴻打造的標簽則是——“儒俠”。

儒家的俠者,就是要“齊家治國平天下”。親民、入世,是徐克版黃飛鴻身上的重要標志。

他開藥鋪,接濟窮人,這是親民。

不怕得罪官府,在洋人那里為中國老百姓討回公道,思考中國的未來,這是入世。

他需要與各方勢力周旋,盡力保住“寶芝林”,保住徒子徒孫,保住十三姨,他是“大家長”,注定不能做孤膽英雄,于是“中庸”之道不可少。

不僅如此,徐克版黃飛鴻還擔任了重要任務——談戀愛。雖然武功蓋世,卻情竇初開,必要時又得是個懵懂青澀的少年郎。

縱觀黃飛鴻的所有扮演者,李連杰從整體氣質而言,可能是最能同時提供以上四種氣質的人。

論身手,李連杰剛中帶柔,姿態輕盈,袁和平曾親口說過,李連杰是他見過打得最漂亮的人。

論長相,李連杰也許不是功夫明星中長相最出眾的(畢竟這點見仁見智),但就均衡感而言,年輕時端正甚至略帶清秀的長相,使李連杰在靜態時頗具文人氣質。

一對不怒自威的眼睛負責做大家長,鎮住總是在跑偏的梁寬和豬肉榮。

而一張娃娃臉又給予了他憨憨的一面,正好用來和十三姨談情說愛。

這種文武兼備的氣質,且看前輩以及同輩,李小龍、成龍顯然無法勝任。

細數后輩,曾經最被看好的甄子丹、趙文卓、吳京:

甄子丹擅長綜合格斗,面相兇悍,早年游走于各種反派之間,直到上了年紀后面相緩和下來,才能穿一襲長衫做溫文爾雅的葉問;

趙文卓接替李連杰擔任黃飛鴻一角,然而一部不如一部的票房道出了觀眾的選擇。

除了珠玉在前難以超越之外,趙文卓從面相到體格再到性格,都是絕對的剛正不阿、棱角分明,最近上《披荊斬棘的哥哥》,還因為和周圍人格格不入的反差萌二圈了一波好感。

但是,“鬼腳七”熊欣欣在采訪中曾說過,李連杰在戲外也始終給同劇組人員一種“師父”的威嚴與關照,但趙文卓卻沒有這種感覺。

趙文卓是一位優秀的功夫演員,卻不是徐克塑造的那個剛柔并濟、收放自如、得遍民心的黃飛鴻。

而吳京,這個年輕時同樣清秀,同樣娃娃臉的功夫小子,卻沒有了李連杰當年的好運氣。

吳京1995年入行時,武俠片雖然盛行,但已進入盡是泡沫的虛假繁榮時期。

李連杰之后,再無人接得住黃飛鴻這個角色。

1997年,徐克李連杰再度聯手拍攝《黃飛鴻之西域雄獅》。然而這次,在好萊塢大片地毯式的碾壓之下,一系列連鎖反應撲面而來:市場萎縮,武行沒落,功夫明星后繼無人……

輝煌轉瞬即逝,這個親手創造了黃飛鴻神話的港島,還沒來得及等來下一任復興黃飛鴻之人,卻先迎來了自身的衰落。

透過黃飛鴻系列電影的三起三落,我們甚至能看到關于整個香港電影的興衰隱喻。

05

飛鴻遠去 余暉何在

徐克版黃飛鴻形象在后九七時代難以為繼,文化層面上的原因不容忽視。

黃飛鴻這一形象的根,始終深藏于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之中。

對黃飛鴻的認同與推崇,本質上是對廣義上中國文化身份的高度認可。

關德興版黃飛鴻對“家”的守護,李連杰/徐克版黃飛鴻對“國”的熱愛,都建立在一種抽象的篤定的身份認同之上。

正如當年戰后重建時,人們要將生活的希望寄托在關德興版的黃飛鴻身上,90年代初經濟高度繁榮,又需要徐克/李連杰版的黃飛鴻來釋放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一個新的時代,需要一個新的黃飛鴻,一個可以回應當下觀眾心理的黃飛鴻。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黃飛鴻系列為何沒有像007系列、漫威英雄電影那樣,即便不停更換導演,更換主演,也能經久不衰地拍下去,幾十年來一直擁有穩定的受眾和市場呢?

也許,正是因為難以解決這個問題,拍完《醉拳》之后沒多久,成龍沒有再繼續執著于武俠/功夫片,而是轉向了以都市為背景的現代時裝動作片。

作為最成功的功夫明星之一,他十分敏銳地意識到武俠/功夫片天然的短板。

處在每天都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功夫打得再好看,似乎也很難一直吸引觀眾的眼球,而推動故事發展的核心,又要從民族情懷引向何處呢?

這不是三十年前的那片夕陽下,帶著民團操練武術的黃飛鴻能夠解決的。

他在自己的時代,已經盡了自己的使命,用一腔熱血,耀出這片港島的千分光彩。

而他背后的功夫片,依舊在等待下一個銳意進取的徐克,下一個渾然天成的李連杰......

參考資料:

1. 《武俠電影與香港社會演化》,榮智慧。

2. 《香港武俠電影的發展和演變》,陳墨。

3. 《徐克電影中的香港意識和中國想象》。張燕。

4.《香港簡史》,高馬可。

原標題:《我們還能等來這個最強功夫 IP 煥發新生嗎?》

閱讀原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大发888亚洲游戏| 玩百家乐678娱乐城| 新大发888pt老虎机| 网上百家乐的技巧| 百家乐官网牌机的破解法| 单机百家乐棋牌| 星际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利记娱乐场| 新全讯网3344666| 百家乐鞋业| 百家乐咋个玩的| 娱乐城百家乐官网送白菜| 全讯网六仔开奖| 百家乐庄家必赢诀窍| 百家乐官网官网| 百家乐官网java|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试玩优惠| 体球网足球即时比分| 大发888真人娱乐场游戏| 免费百家乐官网缩水| 百家乐代理合作| 大发888下载英皇国际| 百家乐官网筹码套装| 乳山市| 银河国际娱乐场| 91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戒掉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三遍| 金冠娱乐城开户| 摩纳哥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资深| 游戏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赌博平台| 百家乐官网大小牌路的含义| 真人百家乐官网好不好玩| 新和县| 皇冠国际| 太阳城网站| 乐九娱乐| 临桂县| 百家乐官网游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