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助人反被訛,不管有沒有急救資格均無須自證清白
助人以后反被訛怎么辦?杭州試圖通過地方立法從根子上解決“老人倒地扶不扶”的問題。12月30日,《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經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該條例將為見義勇為者免除后顧之憂,其中相關條款規定,“被救助人主張其損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或者主張救助人在救助過程中未盡合理限度注意義務加重其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舉證責任”。
“該條款與《民事訴訟法》第64條規定的‘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即‘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舉證規則是一致的,都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所主張的事實,有提供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30日向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表示,在文明行為條例中強調救助者要不要擔責問題,正是基于近年來時有發生的救人反被訛事件。2011年,廣東一名兒童小悅悅被車碾壓后,18名路過者無人施救,孩子最后死亡,該事件引發全國反思,“我們在呼喚道德回歸的同時,更需要在法律層面對道德進行有效保護”。
該條例還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擔不利后果;救助人因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而發生費用的,有權依法向被救助人追償。
澎湃新聞注意到,為見義勇為者立法撐腰,杭州早有嘗試。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杭州市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相關條款規定,“鼓勵經過培訓取得合格證書、具備急救專業技能的公民對急、危、重傷病員實施緊急現場救助,其善意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不追究有關法律責任。市衛生計生行政主管部門可以給予其獎勵表彰”。
“《杭州市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中相關條款的免責主體僅限于經過培訓取得合格證書、具備急救專業技能的公民,而無證公民的救助行為也應當受到法律保護。”杭州市法工委上述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中所指的救助人涵蓋范圍更大,指所有公民。在施救行為的規定上也更寬泛,除包含對急、危、重傷病員實施緊急現場救助外,類似扶起跌倒老人這類不涉及挽救生命的救助行為也在其列。
“也就是說,今后如果你有急救資格證救人不成功可免責,沒有證救了人被起訴后,也不用承擔舉證責任。”該負責人表示,兩個條例互為補充,都是為了鼓勵助人為樂,保護好心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