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完成,為何霧霾仍嚴重
進入采暖季,霧霾頻仍。在這樣的天氣里,一條“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完成的消息引起人們關注,有人憤憤然稱“減排就是數字游戲”。而在此前,關于總量減排考核制度的爭論在環保圈內持續升溫,對其質疑的聲浪日高。
質疑者一般都認為,總量減排考核制度實施近10年,每個五年計劃減排任務都能完成甚至超額完成,但環境質量卻不見好轉,污染減排實際成了“照著目標對數字”的游戲。
生活在北京冬日充斥著煤煙味的環境里,筆者十分理解質疑者們的心情,但絕不贊同其觀點,以“數字游戲”評價總量減排,有失公允。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在“十一五”之前,環保規劃目標從未完成。翻閱“十五”環保規劃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工業污染防治指標”“城市環境保護指標”等目標,即便以今天的視角來看也并不落伍,包括明確的減排數量要求、環境質量達標的百分比,規劃目標清晰明確。然而,“十五”環保規劃實施卻難盡如人意——2005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549萬噸,不僅沒有實現1800萬噸的總量控制目標,還增加了27%;COD排放總量1413萬噸,與“十五”提出的1300萬噸的總量控制目標相差100多萬噸,僅比2000年減少了2%。
沒有考核,沒有獎懲,缺乏剛性的環保規劃讓目標成為空中樓閣。在這樣的背景下,總量減排考核制度應運而生。這一制度讓各地減排工作有了抓手——領導重視,投入增加,問責明確,才有了“十一五”減排指標的全面完成及“十二五”減排指標的即將實現。換個角度說,如果沒有總量減排考核,我國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的趨勢更難以遏制。
總量減排并不是數字游戲,也有明確的事實佐證。監測結果表明,大江大河劣五類斷面大幅減少;美國曾通過全球衛星觀測系統對我國二氧化硫減排情況進行觀測和分析,結果顯示,2007年下半年,排放量確實出現拐點,隨后二氧化硫濃度呈現較大幅度下降。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減排成績顯著,為何百姓對環境質量改善的感受不明顯?必須看到,減排量雖大,在我國各項主要污染物巨大的基數面前還是微不足道,加之多種污染物共同作用,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標數量有限,環境質量改善尚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只有不斷努力持續減排,才能讓百姓切實感受到環境的逐步變化。
限于當時的環保能力水平,總量減排考核設計可能有其局限性,但以此來否定其功績和作用,確實不是科學的態度。毋庸諱言,總量減排考核過程中,的確出現過一些地方造假應對考核的問題,但隨著監測能力提升、考核手段日益完備,造假出現的概率正在大幅減少。
“十三五”期間,我國污染物減排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從單一的總量控制轉向環境質量和污染物總量雙控制。總量減排依舊是重要手段,反思其漏洞不是壞事,我們需要更嚴密的制度設計,更要強調不折不扣地落實。正確評價總量減排,有利于更好把握環境治理的方向,腳踏實地狠抓減排效益,為早日迎來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而努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