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落俄飛機后,土耳其與敘利亞之間未來還有哪些沖突點?
土耳其擊落俄軍戰機的消息可謂舉世震驚,俄土關系以及中東局勢的未來也陡增變數。若無已綿延4年有余的敘利亞國內沖突,這一幕只怕也不會在中東上演。作為敘利亞最為重要的鄰國,土耳其在敘國內沖突爆發之初就深深卷入其中,無疑為兩國關系的未來平添了很多變數。實際上,土敘兩國自獨立以來便結怨已深,除了因分屬不同政治陣營而長期對立外,彼此間還存在著諸多固有矛盾,這些問題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爆發點。
領土紛爭:亞歷山大塔瑞歸誰?
1923年10月,土耳其共和國在獨立戰爭勝利后正式成立。此時,根據1920年英法達成的關于分割奧斯曼帝國領土的《圣雷蒙協議》,敘利亞正處于法國的“委任”統治之下,直到1946年取得正式獨立。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當時的敘利亞更多的是一個地理名詞,它囊括了今天的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及接下來將提到的亞歷山大瑞塔等地區。作為殖民主義屢試不爽的策略,法國統治當局為了分化敘利亞人的反抗運動,在上世紀20年代肢解了敘利亞,其中最具影響的兩項遺產就是黎巴嫩的誕生,以及土耳其對亞歷山大瑞塔的兼并。
亞歷山大瑞塔地區(今為土耳其哈塔伊省,敘稱伊斯肯德倫)在歷史上屬于敘利亞,人口主要由土耳其人與阿拉伯人組成,但是二者人數的多寡卻一直存在爭議。
根據1936年法國與敘民族團體簽署的《法敘友好援助條約》,法國承認敘利亞的獨立與統一,且亞歷山大瑞塔為敘利亞的組成部分。但是,這份條約遭到了法國國會與土耳其的強烈反對。
在土耳其看來,該地區人口主要由土耳其人組成,不應成為阿拉伯人的領地。到1938年,隨著法西斯勢力的崛起,法國迫切需要土耳其來強化自身在東地中海地區的防御,因而對土做出妥協。1939年,法國默許了土耳其對亞歷山大瑞塔的兼并,并以此為條件締結了《法土協定》,將土耳其納入英法同盟。
敘利亞各界對法國當局此舉極為憤怒,因此獨立后的歷屆政府都拒絕承認法土協議的合法性以及土耳其對亞歷山大瑞塔的合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土耳其多次試圖與敘利亞達成水資源的分配協議,以換取敘利亞對領土問題的妥協。但是敘利亞對此極為敏感,因為承認一條河流的國際地位往往牽涉到對相關領土主權的默認。
時至今日,亞歷山大塔瑞已非土敘關系中的熱點,但是與其相關的庫爾德問題卻存在擴大的可能。隨著未來中東局勢不確定性的增加,久拖未決的領土爭端并非沒有再度惡化的可能。
水資源爭奪:土耳其在上游、敘利亞在下游
土敘兩國圍繞水資源的爭端主要集中在歷史名河——幼發拉底河上。翻開地圖可以發現,幼發拉底河發源于土耳其境內安納托利亞山區,流經敘利亞后,在伊拉克境內與底格里斯河匯流為阿拉伯河注入波斯灣。
據統計,敘利亞80%以上的水源來自于這條河,而敘利亞相對于土耳其又恰恰處于下游國家的位置。隨著兩國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敘兩國的用水量都大幅提升,水流量供不應求的情況愈發突出,而土耳其單方面在上游建造大壩,控制徑流量的做法使情況更為復雜化,因此上世紀60年代后土敘兩國在水資源的分配上問題頻發。
1962年,土耳其單方面采取了限制河水徑流量的做法,引起下游敘利亞與伊拉克兩國的極大不滿。作為應對措施,敘伊兩國共同出兵進入土耳其境內,以強力逼其放水,最后竟一度引發美國的軍事介入。隨后召開的土敘伊國際會議力求達成水資源分配方案,但三國各自提出的河水需求量之和遠超幼發拉底河自身的徑流量,會議也因此未能達成任何協議。
進入上世紀70年代后,土耳其為解決本國能源匱乏的問題,決定在安納托利亞山區開展一系列的水壩建造計劃,迄今為止已建成凱班、卡拉卡亞、阿塔圖克、卡爾卡米斯等多座水壩。毫無疑問,土耳其的水壩建設遭到了敘利亞、伊拉克及一系列環保組織的強烈批評與激烈抗議。為平息爭端,1987年土耳其曾與敘利亞達成《土敘經濟合作議定書》,規定自土耳其流入敘利亞的幼發拉底河徑流量不低于500 立方米/秒。但是,紙面協議并不能解決在實際操作中面臨的困難——作為一種天然資源,水資源的生產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被人為控制。在氣候干燥的中東地區,圍繞水資源展開的爭端恐怕只能長期持續下去。
“庫爾德牌”還是“庫爾德國”?
土耳其進行水壩建設的動因,除了能源外,還有借此帶動東部貧苦地區的經濟發展、解決該地區庫爾德人問題的戰略考慮。
庫爾德人問題的產生同樣與殖民主義分不開關系。作為中東的第四大民族,庫爾德人被殖民者刻意分割在不同國家,廣泛分布于包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在內的中東諸國,其中近半生活在土耳其。長期以來,庫爾德人都在為自身的民族權利奮斗,較為激進者如庫爾德工人黨(PKK)則希望通過武力斗爭的方式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
1984年以后,庫爾德工人黨一直在土耳其東南部從事反政府活動,既以游擊隊的形式同土耳其政府軍交戰,也在土境內進行了大量帶有恐怖主義性質的襲擊活動,成為土耳其的心腹大患。
為了增加解決領土、水資源等問題的籌碼,敘利亞政府長期以來接納并支持包括庫工黨在內的庫爾德獨立分子,土敘邊境也一度成為庫爾德武裝的重要根據地。實際上,1987年《土敘經濟合作議定書》曾達成以水資源換取敘利亞放棄支持庫工黨的協議,但由于實際操作的困難,這一協議并未得到落實。
土敘雙方圍繞庫工黨的矛盾在1998年迎來總爆發。與以色列進行溝通后,土耳其于10月向土敘邊境大量增兵,并列出敘利亞支持庫爾德好戰分子的諸多“罪狀”。土耳其時任總統德米雷爾在議會上強調,“我再次向世界宣布我們保留向敘利亞進行報復的權利”,土軍總參謀長則宣稱“土敘兩國已不宣而戰”。最終,土敘之間一觸即發的戰事在阿盟的協調和美俄等國的關切下和平收場,雙方達成了對土耳其十分有利的《阿達納協議》,主要包括驅逐庫工黨領袖奧賈蘭,敘利亞停止對庫工黨的一切援助,禁止庫工黨成員進入敘利亞以及在敘利亞活動。此后,奧賈蘭于1999年被捕,庫工黨活動也陷入低潮。雖然敘利亞在1998年危機中做出了極大的妥協,但是庫工黨問題的解決實際上為下一階段土敘關系的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3年具有濃厚伊斯蘭色彩的正義發展黨(AKP)在土耳其贏得大選上臺執政后,改變了土耳其在國內庫爾德問題上的政策。一方面,埃爾多安直面庫爾德人的政治訴求,不再一味拒絕承認庫爾德民族身份的存在,逐漸認可庫爾德人的語言、文化等民族權利,土耳其國內和平的庫爾德人政治運動也取得較大發展。另一方面,土耳其政府與軍方拒絕承認庫工黨的停火姿態,并多次越境進入伊拉克打擊庫工黨。
總體而言,正發黨的政治策略有效分化了土耳其庫爾德人,大部分庫爾德人越發熱心于通過和平渠道爭取民族權利。在今年6月與11月進行的土耳其議會選舉中,親近庫爾德的溫和力量人民民主黨(HDP)均突破10%的國會門檻,其主要票源就位于土耳其的東南諸省。
盡管庫爾德人在土敘兩國的處境在總體改善,但是數十年來沉積的矛盾與情緒并非短時間可以消解。中東諸國之間既互相打“庫爾德牌”爭取有利籌碼,又共同戒備一個庫爾德國家的出現。
1991年海灣戰爭后,面對伊拉克北部風起云涌的庫爾德自治運動,關系還很緊張的土耳其、敘利亞、伊朗就多次召開協調會議,相約協同維護伊拉克的統一,防止庫爾德國家的出現。今年6月土耳其議會選舉(AKP仍為國會第一大黨卻未過半數,無法單獨組閣)后,正發黨再度發起對庫工黨的打擊,被不少觀察家認為有借炒作國內緊張局勢來爭取選票之嫌。10月發生在安卡拉的造成百余人死亡的襲擊事件,針對目標就是親庫爾德選民的政治集會。再考慮到土耳其國內極右翼民族主義行動黨(MHP)在兩次選舉中都取得與人民民主黨不相上下的選票,土國內民族和解的前景并非一帆風順。
敘利亞庫爾德人在國內的處境同樣微妙。2011年底,敘利亞國內抗議活動惡化為大規模沖突,庫爾德人地區雖一度發生大規模抗議活動,但敘利亞庫爾德人總體保持著對阿薩德現政府的支持。
在他們看來,盡管庫爾德人數十年來飽受敘政府不公對待,但是巴沙爾政權對庫爾德人公民權利的及時承認,使庫爾德人相信:一個由對少數族裔持同情態度的鐵腕人物統治的敘利亞,好過由遜尼派阿拉伯人掌控的政府,因為敘利亞反對派魚龍混雜,其中包括有不少立場極端的組織。隨著“伊斯蘭國”異軍突起,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與伊拉克的庫爾德人一道成為抵抗恐怖主義勢力的重要力量。目前,敘利亞庫爾德人寄希望于國內和平進程,希望在戰后將敘利亞改造為聯邦制國家,庫爾德人能夠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隨著美俄等區外勢力的介入,敘利亞內戰以及庫爾德問題在中東的前景更為撲朔迷離。庫爾德人的勢力在國際反恐戰爭中能否進一步增強?他們在敘利亞國內和平進程中又將發揮怎樣的作用?未來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個屬于庫爾德人自己的國家?這一切都要交給時間去回答。
(作者是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研究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