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分析|美國萬億美元基建投資法案獲參議院通過,前路幾何?
北京時間8月11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先后通過了高達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和拜登政府的3.5萬億美元預算框架,彭博社、英國《金融時報》等多家外媒將之稱為美國總統拜登和民主黨的一次重大勝利。
包括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在內的19名共和黨人與國會上院所有民主黨人一道支持上述基建法案,最終參議院以69票對30票通過了該法案,一名共和黨人棄權。
“經過多年的‘基礎設施周’,我們正要步入一個基礎設施十年,我真的相信這將改變美國。”拜登在參議院表決后說道。
法案或將在眾議院受阻
這份2700頁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還將交由眾議院審議,而民主黨以微弱優勢控制著眾議院。
根據上述基建法案,未來5年將撥款5500億美元作為聯邦支出,用于升級美國的道路、橋梁和隧道,以及機場、鐵路網和電網。此外,該法案還包括投資改善美國人的寬帶接入和清潔飲用水。如果基建法案最終獲得兩院批準,美國各個州都將受益,據該法案,約1100億美元用于道路和橋梁支出,730億美元用于電網升級,660億美元用于鐵路和軌道交通建設,650億美元用于寬帶建設,550億美元用于污水處理設施,730億美元用于清潔能源轉型。
當日,美國參議院還通過了拜登3.5萬億美元的預算框架,為其推行經濟日程鋪平道路,從而在聯邦層面施行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支出計劃,以緩解貧困、照護老年人、保護環境。
該預算計劃包括:為3-4歲兒童提供統一學前教育、提供帶薪家庭假期、兩年社區大學免費教育。該決議還呼吁采取一系列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包括針對進口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征收“污染費”、聯邦政府用車電動化、鼓勵電力供應商到2030年實現80%的清潔供電目標。
接下來,基建法案在眾議院還將面臨障礙。眾議院將休會到9月20日,眾議院也可能尋求修改基建法案。眾議院運輸委員會主席Peter DeFazio警告說,他對當前版本的跨黨派基建法案并不滿意,如果不做修改,該法案將在眾議院“停留很長時間”。
“美國增加公共投資的理由非常充分”
拜登于今年3月31日宣布了總額約2.25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攬子計劃,以升級美國現有基礎設施,刺激經濟復蘇和創造“上千萬個就業崗位”。此后又公布了一項總額為1.8萬億美元的“美國家庭計劃”(American Families Plan),大幅增加兒童保育、帶薪休假和教育方面的支出,該計劃包括約1萬億美元的投資和8000億美元的稅收抵免。部分資金來自于對最富有的美國人征稅,拜登呼吁將收入最高的1%人群的最高個人所得稅稅率提高到39.6%。美國財政部也發布“美國制造稅收計劃”(Made in America Tax Plan),旨在接下來的15年內新增2.5萬億美元稅收收入,以此作為“美國就業計劃”的費用支持。
可是至今,國會兩黨關于這兩項計劃仍爭執不下,目前僅推進了一項縮水版的約1萬億美元的兩黨基建計劃。
針對拜登政府提出的有關基礎設施投資的構想、家庭支持計劃和增稅計劃,美國財政部前部長勞倫斯·薩默斯近日在一場線上活動上對話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時表示,他對此總體上支持。他指出,這些公共投資是必要的。
“如果看到美國的高速公路和機場,看到我們城市的維修狀況,看到供水,看到美國人在多大程度上接入了或沒有接入寬帶,你會發現增加公共投資的理由非常充分,所以我非常支持增加公共投資的想法。”薩默斯稱。
他也支持提高對公司的稅收,適當提高對高收入個人的稅收,以便進行必要的公共投資,這對應對經歷了一段不確定時期之后面對經濟不安全風險必不可少。在他看來,這些計劃的宗旨在于“多些以防萬一,少些及時補救”。因此其大體上是適當的。
樓繼偉則表示,在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和調整的背景下,疫情時期正好又疊加了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趨勢令人擔憂。尤其是在綠色復蘇方面,中美存在合作空間。比如拜登“新基建計劃”中提出建設充電樁,改進美國老舊電網效率過程中,可以加大投資推動其基礎設施改造,按照“低利率環境,市場化融資,使用者付費”的方式進行,在成本不會大幅上升的同時,可以降低傳輸過程中的損耗,節約能源。
通脹高壓或將持續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上周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規模達1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預計會在未來10年讓美國的國家赤字增加2560億美元。
債務上升而引發的通脹壓力也成為市場爭議的焦點。
盡管疫情以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公共債務比例都在攀升,但美國因為其更為激進的財政政策而成為債務可持續性討論中的焦點。目前美國的巨額財政赤字將公共債務占GDP比率推高至二戰后高點,達到了127%。
而今年以來,美國通脹漲勢迅猛。8月11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未季調CPI年率5.4%,前值5.40%,預期 5.30%;美國商務部7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5%,創近20年來最大同比漲幅。
摩根士丹利分析指出,在如今的環境下,假設實際GDP平均增長1.5%至2.25%,要穩定公共債務占GDP比率,美聯儲需要在未來十年將平均實際利率保持在-0.5%至+0.5%的范圍內。一旦美國的年化通脹率突破美聯儲設定的2.5%上限,這種微妙的平衡就可能被打破。盡管美聯儲可以采取政策措施來迅速遏制過度通脹,但由于實際利率大幅上升會導致金融狀況收緊,從而擾亂市場對美聯儲政策路徑的預期。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將拜登團隊的經濟政策稱為“高壓經濟學”,旨在實現中低收入群體最大化的就業,這不僅是試圖讓美國的GDP增速回到疫情前水平,更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化的功能,照顧到中低收入群體。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縱容、甚至主動尋求經濟增長的超調,不達目的不松油門,寄希望于未來勞動力市場的工資會上漲。
邢自強認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刺激政策超量帶來的副作用之一就是通貨膨脹。如果美國經濟過熱,核心通脹率很可能到今年年底還沒有下降跡象,繼續保持在2.5%以上,這是周期性的通貨膨脹。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