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非遺尋訪|用木藝重拾傳統、致敬人文,包天偉與“以木造境”
有著千余年歷史的浙江東陽木雕以平面浮雕為主,早在唐代即有“高樓畫欄照耀人目,其下步廊幾半里”的記載,歷經明清,又出現了著意模擬繪畫筆意、講究作品詩情畫意的“畫工體”木雕流派。
出身東陽木作世家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上海市傳統家具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上海海派紅木藝術博物館館長包天偉從小耳濡目染東陽木雕技藝,后在木藝制作中采用紅木材料,投身于海派紅木家具的設計制作及大型木雕藝術品的構思創作。這些天,隨著“天地玄黃——包天偉黃花梨藝術展”在地處陸家嘴的上海中心寶庫文化中心的展出,讓人看到一位非遺傳承人如何在當代傳承傳統木雕技藝,同時在傳統家具制作中注重融入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與藝術特點,以木造境,用木藝重拾傳統、致敬人文、刻畫當代的精神。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上海市傳統家具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包天偉在進行木雕
走進地處浦東南匯的上海海派紅木藝術博物館,這里除展示著眾多古典家具與木雕精品外,也陳列著包天偉這幾十年來的木藝與木雕代表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萬世師表》,這是包天偉十多年前專門為上海世博會創作的一尊巨型木雕,2006年在“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評選亮相時,摘得了最高獎(特等獎)。
包天偉巨幅木雕作品 大葉紫檀罩癭木根雕《萬世師表》 2006年
木雕之外,包天偉在紅木家具設計上匠心獨運。這些天,在上海中心37層寶庫文化中心·琺瑯廳展出的“天地玄黃——包天偉黃花梨家具藝術展”,是以樹齡千年以上、重約八噸的黃花梨原木創作而成的23件黃花梨明式家具及文房藝術作品,無論是尺寸碩大的黃花梨獨板面架幾式大畫案,遍布“鬼臉”紋的黃花梨皇宮椅成對連幾,還是棋盤格路與天然木紋交相輝映的黃花梨圍棋盤,生動成趣的黃花梨雕樹瘤矮筆筒……均讓人體會到一種中式文化的恬淡儒雅與造境之美。展覽現場同時發布了由故宮出版社首次為紅木行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出版的個人作品集《天地玄黃——包天偉木雕與家具作品選粹》。
“天地玄黃——包天偉黃花梨藝術展”展覽現場
包天偉 黃花梨皇宮椅成對連幾
這些木雕和家具何以既有大氣精美的木雕工藝,又能在傳統家具制作中融入海派藝術與人文?在包天偉看來,“木”是有生命的個體,通過因材施藝,結合利用各種木材的特性,用家具、文房用品等形式可以充分體現原木的獨特美學,“一件好的紅木家具應該具備實用、美觀、惜材等特點。黃花梨代表了內斂含蓄的民族個性,也承載了恬淡舒雅的精神境界,這也是我所追求的設計風格。”包天偉說。
“天地玄黃——包天偉黃花梨藝術展”展覽現場
包天偉 黃花梨雕貔貅呈祥擺件
起源商周的東陽木雕,傳承百年的木藝之家
木雕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材料進行雕刻,是傳統雕刻工藝中的重要門類。說到東陽木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唐宋元明時期,是中國文學藝術、手工業大發展時期,唐詩、宋詞、元曲的廣泛傳播,需要借助印刷業。印刷業首先要依賴雕版刻字。因此,東陽木雕藝人的雕刻技藝被廣泛應用于印染業和印刷業,形成了一支技術嫻熟、專門從事刻版印書的制版隊伍。
明代盛行雕刻木版印書后,東陽逐漸發展成為明代木雕工藝的著名產地,主要制作羅漢、佛像及宮殿、寺廟、園林、住宅等建筑裝飾。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東陽木雕已聞名中國,在選材、工藝、題材、藝術風格等方面都已發展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體系。嘉慶、道光年間,東陽木雕進入了鼎盛時期。數百名木雕藝人應召到京城從事皇宮雕飾。清末,木雕藝人流向城市,從上門加工轉向工場生產。辛亥革命以后,東陽木雕更是轉向了商品性,木雕藝人制作的工藝品和箱柜家具被商人買去遠銷香港、美國、南洋等地,形成了東陽木雕產品的盛期。
出身于東陽木作世家的包天偉,其爺爺包聿仕在民國時期的東陽就是小有名氣的木藝匠人,其父包煥武更是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動蕩時期,憑借著高超的木雕手藝和從小練就的武藝只身闖蕩上海,并在22歲時就被選為上海木工木雕工會組織部部長,成為了當時木雕同業工會的“領頭人”。“那時候我爹不僅手藝好,還從小習武,功夫好,一起干活的人都把他當成英雄一樣。然好景不長,淞滬戰役爆發后,他只能與同鄉一起徒步七日,回到東陽故里避難。”至今,說起自己的父親,包天偉言語之間仍滿是崇拜。
1959年,國慶十周年十大建筑中,木雕專家組組長包煥武先生(后排 右二)與專家組成員在北京
1959年,北京“國慶十周年十大建筑”建設任務在全國各地征召了三批工匠組,包煥武組建的一撥人也被推薦去,并最終被留了下來,由包煥武擔任木雕專家組組長,負責所有建筑上的木雕活。“最后工作成績完成得很好,我爹受到了表彰獎勵,獲得了獎狀、金筆和筆記本。現在那本筆記本一直放在我辦公桌抽屜里,雖已有褪色,但我每次看到,都會想到他,也一直激勵著我。”包天偉說。
1959 年國慶十周年籌備組獎給包煥武的紀念冊及其扉頁
“在我小時候,最大的娛樂就是看我爹畫雕花稿、拿著斧頭做木雕活。他干活出手很快,斧頭、雕刀在他手上咚咚鏘鏘,沒一會兒一個花板就敲好了,我很愛在他的工作臺邊上看,一呆就是幾個小時。不過我爹幾乎沒有手把手教過我木藝,家人也不大讓我觸碰爹的木作工具,因為那是養家糊口的東西,我記得我小時候第一件木作是一把木刀與手槍,那是趁著父母外出時,偷偷用家里的材料做的。”包天偉回憶說。
包煥武 香樟木浮雕《三顧茅廬》箱頂面的“劉備、關羽、張飛與童子門前問答”圖案 20 世紀 50 年代
包煥武 香樟木雕漁翁像 局部 20世紀60年代
“后來我爹積勞成疾得了一場重病,那時候的手藝人干太多活,年紀大了身體就不行了,我爹生病以后就沒法再干活了,而醫藥費又一筆接一筆,沒多長時間家底就掏空了。我從小個性比較強,也很懂事,當年我是16歲,春節正月十五一過,我記得我就和我爹說不去上學了,決定輟學干活養家。當時我讀書蠻好,在全鎮唯一的尖子班里成績名列前茅,老師和我爹勸了我好幾次,但是我的責任感告訴我,家里的重擔總要有人來挑,我就固執地拿起工具開始學干雕花活,成了我爹的關門弟子。剛開始我只能自己摸索著做,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到床頭問一問他。現在想起來,他對我的影響更多的是從小的耳濡目染和床邊的關鍵性指導。此外,他的那種勤奮、認真、執著的工匠精神也一直影響著我,讓我受用一生。”
包煥武木雕作品(局部)
走南闖北的木作經驗,匯聚成海派家具之路
與許多非遺傳承人不同的是,包天偉的木作之路雖然始于東陽,但在熟悉了廣作、蘇作家具的精髓,充分了解了上海家具審美及需求后,慢慢開啟了自己當代海派家具的設計之路,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體悟到了中國傳統哲學與審美對于中式家具的深遠影響。
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不少香港與臺灣地區的企業家到深圳、東莞等地方開設紅木家具廠,一時之間許多工廠都在招聘木藝匠人。為了養家糊口,包天偉南下學藝,在意外接觸到廣作家具后發現,與傳統的東陽木雕以浮雕為主,采用香樟木等白木不同,作為中國紅木家具三大流派之一的廣作家具,具有用料粗大、雕工、西式、鑲嵌等特點。此外,廣東紅木家具廠率先使用的一些進口機械化輔助設備也讓包天偉開了眼界。
“當時在紅木家具廠內,地位最高的是木工,木雕只是配角。因為我是從東陽木雕走出來的,所以我最開始是從雕花做起,在逐漸了解了家具的各個制作工序后,我開始了家具造型設計,隨著越來越得心應手,我開始明白這將會是我一生的事業了。”包天偉介紹,在熟悉了廣作家具的工藝流程后,他又前往了寧波學習蘇作家具,當時的寧波有“小上海”之稱,紅木家具制作歷史悠久。也因為這段經歷,讓他充分了解了廣作和蘇作家具的制作工藝及審美理念。
此外,從東陽的椴木、白桃木、香樟木、銀杏木等白木,到廣作、蘇作的花梨木、酸枝木、紫檀木等紅木,在接觸到各式木作材料后,包天偉開始突破材料的局限性。“根據不同的家具和作品,我會選用不同的材料,有的時候我會用紅木,有的時候我會做香樟木和楠木,有的時候我會主張多種材料的結合。比如,我喜歡用黃花梨創作簡約而線條感強的作品,而繁復或是肅穆的作品我就會用紫檀,因為紫檀更適合表現雕花的立體感和深沉的風格。”包天偉自信地說。
1995年,幾經坎坷的包天偉終于在東陽老家創辦了紅木家具廠。1998年,包天偉舉家來到上海闖蕩,并最終創出了“藝尊軒”,“‘藝尊軒’這三個字就是對藝術的真正尊重,軒是一間小房子的意思。當年之所以要到上海,一來是感覺只有在上海才能有更大視野,放開手腳做自己喜歡的木雕和家具設計,二來也是想要實現我父親當年在上海未竟的夢想。”包天偉說。然而,來自“百工之鄉”、又有十幾年木作經驗的包天偉突然發現,數百年中西文化在上海碰撞交流,使得許多上海人既懂得西方文化的現代之美,又承載中國傳統審美的內斂與含蓄,在功用與哲學之間的取舍與進退,錘煉出了他們體面而紳士的海派家具美學。所以,在深諳審美之道的上海人面前,包天偉常常感覺要學習的太多。再加之,當時上海作為明式家具的源頭之一,自開埠后躍然成為全國最大的紅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不斷催生出中式家具的頂尖之作。對此,包天偉不斷學習,醉心于學習海派文化的方方面面,兼收并蓄,同時與真正喜愛家具的愛好者進行深度交流,在他們的點滴要求中吸收、磨煉和創新,終于闖出了一條寬廣的海派紅木家具之路。
包天偉 酸枝木天圓地方貴妃椅 2007年
包天偉認為,中國傳統家具,囊括了歷史、文化、美術、民俗、宗教等各個學科,僅就一個榫卯結構,就是幾千年中國匠人集體智慧的結晶。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紅木家具工藝師和設計師,他必須是個全才:不僅要有創造力,有獨到的審美眼光,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透理解;又要懂榫卯結構,懂雕刻技法,會畫圖放樣;還要有擁抱世界的藝術視野,海納百川的思想意識。
上海海派紅木藝術博物館 “紅木家具工具的分類”等展示單元
上海海派紅木藝術博物館“紅木家具基本工藝流程”展示單元
造型設計鐘情明式風格,家具精品青睞海南黃花梨
“隨方制象,各有所宜”。明代《長物志》中描繪的明代家具,是適應江南園林居室和雅集活動所需的,反映著明末清初中國人順應自然、浪漫純美的造物情懷。包天偉的家具設計延續了這一人文精神的傳承。他的家具風格源于明式,器型簡約,以線條勾勒造型;細細感受的同時,還能發現與傳統的不同,流露出現代審美的痕跡。這得益于包天偉的明式家具的收藏以及對傳統制作技藝在當代發展的思考。
上海海派紅木藝術博物館 包天偉收藏的明式家具展示現場
據其子包浩乾介紹,“我們幫父親整理的家具拍賣圖錄,最早的從1996年起到現在,幾乎沒有間斷過。”包天偉不僅喜歡通過家具圖錄了解傳統的經典家具風貌,時不時還會以收藏家的身份出現在拍賣場,拍下一些明清以來比較經典的家具。如在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萬靈路上的上海海派紅木藝術博物館內,在穿過以“紅木家具工具的分類”以及“家具榫卯結構”等展示單元拉開的展廳序幕之后,步入主展廳,首先看到的即是包天偉多年來的明式家具收藏。無論是明代的羅鍋棖方凳、束腰裝卡子花方凳、老紅木酒桌、黃花梨矮柜,還是明末清初三彎腿香幾、半圓桌……都展現出明式家具設計精巧,制作精良,風格簡約的獨特氣質。
對此,包天偉表示,“我認為中式家具既是實用品,也應當是藝術品,要以簡潔的形式予人無窮的回味,在線條的曲折中創造無限的變化。雕花精湛美觀雖很精彩,但應該是畫龍點睛的裝飾;刪繁就簡,以線條來呈現作品的韻味,才是中式家具未來的設計方向。”
上海海派紅木藝術博物館 包天偉收藏的古典家具
然“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為良。”在古人的造物觀里,僅僅工巧是不行的,除順應天時,適應地氣,還要材料上佳。明式家具亦是如此,據文物專家、學者王世襄編寫《明式家具研究》一書的考證和實地考察,中國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黃花梨制作的。古家具收藏家、鑒賞家張德祥此前還表示,他了解很多家具商到海南采購,連舊的門窗料、農具料都幾乎收購盡了,在這些家具廠商的倉庫里面,只能看到像山藥一樣的彎曲小料,真正能夠達到胳臂粗的就算大料了,由此足見海南黃花梨的珍貴。
包天偉收集黃花梨已有近30年。“我遍訪海南等地,山野民家都要拜訪一番。我有一根碩大的黃花梨原木,就是我尋木之旅的一次大機緣,當我看到那株黃花梨原木的第一眼,我就知道,這是絕無僅有的。我最終用它完成了23件成套家具,這或許是前無古人、后也難有來者的。業內人都說是‘天下第一黃’,這套天然華暢的黃花梨家具,承載著我對于中式家具設計的理解。俗話說,嘉木配良工,這或許就是我和黃花梨的緣分吧。”包天偉說。
單棵重約八噸黃花梨原材
“天地玄黃——包天偉黃花梨藝術展”展覽現場
由這株黃花梨原木制成的部分家具正在“天地玄黃——包天偉黃花梨藝術展”上展出,與之一同呈現的還有17件(組)黃花梨作品。在包天偉看來,設計制作這些家具作品,其本質也包含著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時代的觀察。
“天地玄黃——包天偉黃花梨藝術展”展覽現場
包天偉設計制作的黃花梨雕麒麟紋圈背交椅
對東陽木雕工藝的迷戀,也是對父親的一種致敬
在紅木家具設計之外,包天偉還對東陽木雕十分迷戀。為此,他創作了許多精美的木雕作品,其中既有傳統的儒家文化為內容的根雕,也有宏大的主題性題材的木雕,還有與其父合作的家族雕刻。
如大葉紫檀罩癭木根雕《萬世師表》,這件大型根雕作品以山峰為造型,是一部頌詠謳歌孔子博學多才、終成萬世師表的璀璨史章。作品以整塊癭木雕刻而成,在山石的刻畫中拉開了故事的序幕,在密林深穴中依次鋪列了“入平仲學、太廟問禮、學琴師襄、問禮老聃”等20多篇歷史典章。作品選用了重達數噸的整塊癭木制成,凝聚了10多位工藝大師、能工巧匠長達4年的心血。又如前不久完成的巨型木雕《祖國萬歲》呈現的天安門、中華藝術宮、東方明珠等地標建筑。
包天偉 大葉紫檀罩癭木根雕《萬世師表》(局部)
包天偉 大葉紫檀罩癭木根雕《萬世師表》(局部)
再如烏木鑲花梨木雕《鳳求凰》掛屏,是包天偉于2008年創作的,作品設計稿為其父包煥武遺作,后由包天偉補完并制作。“鳳求凰”比喻男女青年真摯的愛情及家庭和睦的美好祝福。作品采用散點式構圖,布局安排均衡合理,通過深浮雕的技法,表現出豐富的層次。百鳥、樹木、花卉都刻畫得活靈活現,充分體現出東陽木雕的特點。
包天偉 烏木鑲花梨木雕《鳳求凰》掛屏
包天偉 烏木鑲花梨木雕《鳳求凰》掛屏(局部)
包天偉 烏木鑲花梨木雕《鳳求凰》掛屏(局部)
在包天偉看來,在上海中心這樣高度的展廳展示木藝,代表著他的一種追求,“木雕藝術與字畫藝術一樣,欣賞的價值應當遠超于其實用價值。一件真正的木雕藝術品首先在技法表現上應當是很高的、是精彩的,但這只是及格線。真正的木雕藝術品應該是弘揚‘真善美’的。我的木雕作品大多是為了體現我個人的情懷,表達我內心的思想,記錄我不同階段對社會、對世界的感悟和體會。”
包天偉(右二)在上海中心37層“天地玄黃——包天偉黃花梨藝術展”展覽現場
談到東陽木雕,包天偉說:“造化弄人,由于環境與個人原因,我父親雖有一身好手藝,但終其一生郁郁不得志。而現在我對木藝與木雕的追求,一方面是從小的迷戀,也是對我父親的一種致敬。”包天偉表示,他非常感恩生活在這個時代,“一方面,這個時代給了我們這代人創業的機會;另一方面,社會變化給了我許多設計的靈感。我現在還有很多創作的想法,我想繼續創作把自己對人生、社會與國家的感悟,對生命的體會,在木藝上進行呈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