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敢不敢挑戰一下200多集的印度神劇
稍微留意一下,你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真正長盛不衰、屢試不爽的超級大IP都是不要錢的。這種現象不分國籍,在中國這個永恒的IP可能是一只歷經磨難的猴子,而在這只猴子求得真經的地方——印度,這個超級大IP則是《摩訶婆羅多》。
《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并稱印度古代兩大史詩,所謂史詩自然是以描述英雄為中心,但與側重英雄故事的《羅摩衍那》相比,兩萬多行的《摩訶婆羅多》神話的色彩更加濃重一些,而后者的篇幅是前者的四倍,是古希臘兩大史詩總和長度的八倍。
這部長篇巨著公認最早的創作年限在吠陀文學后期,即公元前十世紀,而直到公元第四或第五世紀才成型,也就是說,人們用了1500年的時間才完成了整個故事從純粹的英雄史詩到神話故事的過渡。這樣看來,印地語同名長篇巨制從兩年前開播,已經演了200多集而絲毫不見收斂完結的趨勢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英國詩人、文學批評家馬修·阿諾德有云:“史詩必事關某一次偉大而復雜的行動。”但總體概括起來,大型史詩《摩訶婆羅多》的故事主線卻十分清晰——一場發生在古代印度的大戰。大戰的起因是古代印度北方婆羅多王國內部斗爭,婆羅多族后裔分為兩支,一支是以難敵為代表的俱盧族,一支是以堅戰、阿周那、怖軍為代表的般度族,兩支為了爭奪王位繼承權而不斷彼此爭吵、猜忌,隨著隔閡的不斷加深而勢如水火,最終兵戎相見。兩方力量為贏得最終的勝利而廣結盟友,最后導致古代印度所有王國都被卷入戰爭,大戰持續18天,最后以帶有正義色彩的般度族一方獲勝告終。
《摩訶婆羅多》劇照《摩訶婆羅多》世界里存在著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觀,大戰實質上是神魔交戰——俱盧族一方的國王王子多數是羅剎與阿修羅轉世,而般度族一方的主要人物則多是天神轉世,黑天是大神毗濕奴,堅戰是正法之神,怖軍是風神,阿周那是因陀羅,無中、偕天是雙馬童,德羅波蒂是吉祥女神……雙方勢力高下立判,從印度教思想來看,人生有“(正)法、利、欲”三大追求,而人生至善的追求就是追求正法,擁有正法,即便強大的軍事也無法抗衡。
天罡地煞轉世、天下大勢分分合合、有神有魔,再加上一點宿命的意味,一部《摩訶婆羅多》竟然匯集了中國四大名著的部分元素,印度STAR Plus電視臺2013年的同名大制作,在剪輯邏輯、特效制作方面充分致敬了中國上世紀末的四大名著經典電視劇。
這部制作費耗資1500萬美元、宣傳費耗資300萬美元的新版《摩訶婆羅多》的超長篇電視劇翻拍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的同名版本,表現手法也頗有懷舊之風。雖然沒有像公眾印象中的印度影視劇中那樣說著說著就跳起來的段落,但鏡頭敘事方式仍然是類型化的。
整部電視劇充斥著大量的人物特寫鏡頭、慢動作鏡頭,感人的是這些鏡頭往往還自帶恒河水同色系濾鏡和三毛錢特效。不過,觀眾大可不必擔心在大量的、頻繁的面部特寫切換中患上臉盲癥,因為這些神魔轉世的國王王子都是自帶背景音樂的,即便在各種生僻的名字、大段大段過分注意修辭的對白中感到迷失,特征強烈的個人專屬背景音樂也會像旁白一樣時刻提醒你,鏡頭中濃眉大眼雙下巴的印度男女到底是誰。
“炫酷”的視覺效果。單憑視覺效果,這部印度神劇很難吸引愈發挑剔的中國觀眾,但在印度,《摩訶婆羅多》從2013年9月到次年8月播放期間,創下了印度收視新紀錄,并攬獲STAR Plus電視臺數項大獎。對于小語種愛好者,這部印度神劇是輔助學習的好工具,大部分臺詞采用印地語,也穿插使用孟加拉語、馬拉地語、金葉語、泰盧固語、泰米爾語、馬拉雅拉姆語等語言,單詞發音清晰,自帶復讀功能,媽媽再也不會擔心你學不會印地語。
除了體驗多元文化,神劇為了迎合現代觀眾,注入了頗具現代感的價值觀,這一改變引發了一定爭議,不過對長期接受穿越劇洗禮的國內觀眾而言,這點真算不上什么了。
雖然印度神劇已于去年完結,但國內的狀態仍然是更新中,三位數的集數乍一看讓人望而卻步,但單集只有20分鐘,就算集中補番也僅需要70多個小時。作為大型長篇連續吐槽素材,它帶來的歡樂足夠你回味更久的時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