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55位外援來報到,未來兩月他們要扎根“電波”魔鬼訓練
上海歌舞團最近涌進了一群新鮮活潑的面孔。這些新面孔大部分是大學生,有不少“00后”,因為上海歌舞團面向全國廣發“英雄帖”,他們義無反顧地從各地趕來了上海。
今年7月,上海歌舞團兩部看家大戲《永不消逝的電波》《朱鹮》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拉開了駐場演出100場、全國巡演65場的大幕。駐場、巡演“雙線并進”,如此龐大的演出體量,需要一支更為龐大的演員隊伍來支撐,為此,上海歌舞團面向全國廣招舞蹈英才。
招募消息發出不久,上海歌舞團便收到三百多位大學生和舞蹈演員報名。經過兩輪篩選,7月31日,來自14座城市的55位“外援”,來到上海歌舞團報到。接下來的兩個月,他們將深扎劇組,開始專業訓練和舞劇排練,10月正式登臺演出。
新人們觀摩藝銜榜
“能參與其中,無比幸福”
21歲的郭星伶是四川大學舞蹈表演系的一名大三學生。初中時,她就迷上上海歌舞團當家花旦朱潔靜,聽說舞團要招人,很快報了名。復試時,經過舞蹈基礎訓練、技術技巧組合表演、劇目表演三輪測試,她很順利地跳了進來。
“很幸運!未來六個月,希望自己有一個質的飛躍,無論是專業能力還是舞臺經驗、表演能力。”這是郭星伶第一次來上海,時間緊任務重,還沒出去逛過。即將大四的她很快面臨找工作,有了上海歌舞團這樣一塊跳板,她對上海也有了期待,“未來能留就留。”
郝雪瑜同樣來自四川大學舞蹈表演系,是一枚“電波”粉,“能參與其中,無比幸福!”初出茅廬的郝雪瑜除了興奮、期待,更多的是緊張,“這里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演員、優秀老師、優秀作品,通過這段經歷,我相信我會完成從學生到演員的轉變,塑造一個更自信、更優秀的自己。”
“我跳過張繼鋼導演的民族舞蹈詩《侗》,還有民族歌舞劇《八桂大歌》。”和那些略顯青澀的面龐不同,26歲的陳曉更顯沉穩,是帶著舞臺經驗來的。
上海歌舞團演員招募的基本條件為18歲-23歲,特別優秀者可放寬至25歲,陳曉算是破格錄取的。此前,她在柳州市藝術劇院跳舞四年,辭職后正好遇上“電波”納新,專門從廣西坐高鐵去了長沙復試。
“我學東西快一點,在舞劇的表達和詮釋上,可能比剛出學校的學生好一些。”陳曉同樣因為“電波”被圈粉,“演員的肢體動作會感染你,你會跟著進入劇情,很多觀眾看著看著就流淚了,我也看哭了,小裁縫犧牲那一段,太感人了。”
和記者聊起對上海歌舞團的印象,陳曉頻頻跳出“專業”一詞。比如,上海歌舞團給每位新人發了一本管理手冊,所有安排井然有序,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該干什么。再比如,再忙碌再專業的演員每天都要參加基礎訓練課,“這太重要了!可以確保演員的身體素質一直在線。”
新人觀看管理手冊
兩個月魔鬼訓練,新人要脫兩層皮
在報到現場,記者看到,每位新人人手一份“大禮包”,內含駐(巡)演項目組管理手冊、兩件T恤衫、醫用口罩和消毒液。
其中,管理手冊不僅記載了基訓老師、鋼琴老師、排練老師、演員管理、行政管理的詳細信息,也對演員的管理、訓練、排練、演出制度提出了細致入微的要求。
大禮包
為了應對55位已經報到的新人,以及一批尚在路上的新人的各項工作,上海歌舞團專門組建了一支28人的師資和保障隊伍。
“上午有一個半到兩小時的基礎訓練課,配置了10位老師;下午到晚上是‘電波’各個群舞角色的排練,又配置了10位老師;還有8位老師負責行政和后勤。”
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笑說,這是充滿愛的“高配”,希望大家看到上海歌舞團對他們的歡迎、對他們的擁抱,“孩子們初來乍到,對上海還不太熟悉,我們要提供足夠的溫暖,給他們信心和力量。”
“未來的兩個月可以說是‘魔鬼訓練’,他們至少要脫兩層皮吧。”陳飛華坦陳,要想達到上臺演出“電波”“朱鹮”的標準,新人們尚有一定距離,強化和集中訓練是必經的一關。
“舞蹈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能練,只能付出,你們沒理由有半點閃失、半點恍惚。”動員大會上,陳飛華號召新人們放下心理包袱,不受影響,靜心訓練,專心跳舞——因為他們要代表“電波”“朱鹮”出戰,藝術高度絕不能降。
“兩個月后,相信他們會脫胎換骨,會收拾成另外一個人。”陳飛華已經對新人們提出基本要求——少吃多練,加大運動量,甚至建議大家,可以打扮得更講究一些、更漂亮一些。而聽到少吃多練,不少女孩紛紛表態,接受到了信號。
新人填表格
7月31日晚,上海歌舞團將組織全體新人觀摩正在駐場演出的《朱鹮》,8月1日開始訓練。
“這段難忘的經歷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一定要珍惜。”即將朝夕相處6個月,陳飛華已經提前放話了,“如果他們足夠優秀,我們會擇優錄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