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吃魚到達一定量,死亡風險降低15%
文/陳根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殺手”。據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已達到3.3億,且處于持續上升態勢。2018年心血管病死亡居我國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在農村的占比約46.66%,城市為43.81%。
對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做好日常藥物和生活方式管理,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及死亡風險降低的有效措施,而飲食干預,也是不可或缺的方面。
近日,由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廣州市第十二醫院等機構研究人員發現,每周食用魚類4-6份(每份50g;每天約29g-43g),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等特異性死亡風險。
魚類,作為飯桌上常見的菜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愛。魚的營養非常豐富,可以說全身都是寶。例如魚肉,含有優質蛋白,容易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高蛋白質營養品;魚腦,有黃腦黃金之稱,含有不飽和脂肪酸DHA,有利于嬰兒的大腦發育,也可以輔助老年癡呆癥的治療。
研究人員發現,每周食用魚類4-6份或7-10份,均與死亡風險降低相關;每周食用魚類4-6份,與死亡風險降低的關聯更顯著;而每周食用魚類≥11份,則并未與死亡風險降低存在顯著關聯。
每周食用魚類4-6份,與多種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降低相關,包括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3%、缺血性心臟病死亡風險降低20%、中風死亡風險降低25%、缺血性中風死亡風險降低25%,以及出血性中風死亡風險降低39%。
這是因為,魚類中含有多種心血管保護性營養,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ω-3脂肪酸、α-亞麻酸),維生素D和硒等,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進而對全因死亡風險產生影響。此外,食用魚類在女性中的益處更為顯著,可能與女性能更好地將α-亞麻酸轉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關。
對于魚類的烹飪方式,研究建議采用清蒸的方式,避免油炸。因為油炸會升高食物的能量密度以及飲食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的水平,而這兩者都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