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女子被魚刺扎破后渾身長滿疙瘩,愛吃海鮮的人要小心
原創 知妹 騰訊醫典她知
有多少小伙伴喜歡吃海鮮?知妹第一個舉起手!
但你想過吃海鮮也有可能發生危險嗎?最近看到一條新聞就讓知妹又揪心又后怕:
河南的陳女士發現自己全身長滿了疙瘩,去醫院詢問醫生后才得知,原因竟然是半年前在家收拾海魚時被魚刺扎到,被魚攜帶的細菌感染,引起了慢性肉芽腫,叫游泳池肉芽腫。
但處理海鮮被扎到又很常見,難道這海鮮真吃不得嗎?
新聞中的陳女士是因為海鮮中存在的“海魚分枝桿菌”引起的感染。這種菌容易從皮膚破損處侵入,引起皮膚軟組織及手部感染[1,2],表現為肉芽腫性病變,也就是看起來很多小疙瘩。
(來源:網絡)
海魚分枝桿菌感染潛伏期也比較長,一般是為2~4周,但也有一些人長達6個月[3]。
感染后皮膚會出現紅腫結節、斑塊、潰瘍、膿皰等,如果嚴重還會直接擴散,引起腱鞘炎、滑膜炎、關節炎、骨髓炎等,非常嚴重!
(來源:網絡)
但陳女士已經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每年都會有人因為被海鮮扎傷而截肢或死亡……
(來源:網絡)
這些慘劇都是因為被海鮮扎破后造成了“創傷弧菌感染”。
“創傷弧菌”在海水中分布非常廣泛,以毒力強、感染死亡率高著稱。接觸或食用被感染的魚、蝦、貝類等海產品,或者身體有傷口又接觸海水就會引起感染,從而引發急性胃腸炎、壞死性筋膜炎,甚至是毒血癥[4,5]。
看到這,生活在海邊的朋友可能要哭了,不吃海鮮臣妾又真的做不到啊。
(來源:網絡)
不用慌,海鮮還是可以吃的,也不是所有人被扎到都會感染,但遇到以下這些情況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1. 身體有傷口:手上或嘴里有傷口的人盡量避免接觸、生吃海鮮,以防讓細菌有機可乘。
2. 免疫力低下人群:老人,小孩,孕婦以及有糖尿病、肝損傷等患者要小心,目前感染后轉成重癥敗血癥的人都和自身免疫力比較低有關。
3. 被扎傷后出現發熱、寒戰、腹瀉、惡心嘔吐、腹部痙攣性疼。繼而四肢(尤其是小腿)劇烈疼痛、腫脹、出現紅斑等,一定要立即就醫,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除了自身做好防護,挑選海鮮時也要留意!有些海鮮吃著爽,實際上“殺機四伏”!
1. 生蠔等貝殼類海鮮:貝殼類動物是創傷弧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媒介[6],所以盡量不要選擇生吃。蒜蓉粉絲生蠔、海蠣子湯它不香嗎?
2. 螃蟹:像海里的梭子蟹,尖尖的刺和能夾碎核桃的蟹鉗很容易傷人,處理的時候要注意力集中并戴上厚手套。
3. 小龍蝦:夏天小龍蝦就啤酒,越喝越有。但龍蝦雖小,鉗子依然不可小覷。曾有新聞報道一位70歲的奶奶在洗刷小龍蝦時手指被夾出血,經歷發燒昏迷,最終搶救無效后身亡。
4. 海魚:常見的海魚在處理時很容易被魚鰭、魚刺扎到。所以如果對自己的技術不夠自信的話,可以拜托熱心攤主幫忙處理,畢竟他們是專業的,防護措施做得也會更好。
1. 戴好橡膠手套
很多海鮮殼體尖銳,一般的手套容易被刺破。所以盡量選擇材質偏厚的手套。用好工具給自己一份安心,也給海鮮們一個痛快。
2. 海鮮都要高溫蒸煮,熟透了再吃
一些生吃的海鮮,比如三文魚,只要在正規廠家購買,經過超低溫冷凍殺死寄生蟲,可以放心吃。但除此之外,江湖流傳能殺死細菌的辣椒大蒜都沒有用!烹飪熟了再吃衛生又健康。
3. 被刺傷后要及時處理傷口
把血擠出后立即用清水清洗,如果出現瘙癢腫脹等不適癥狀,立即到醫院就醫,千萬不能大意!
不要小瞧了海鮮小小的一根刺,有時命運就在一念之差,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記得轉給身邊愛吃海鮮的朋友,吃得開心,更要吃得健康平安!
審稿醫生:劉文斌 | 北京航天總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龍航,陳世玖.手部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分子診斷技術的研究進展 [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4,31(7);1616-1618.
[2]何丹華,李其林,李湘君,等 . 皮膚及軟組織非結核分枝 桿菌病研究進展 [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011,18(3):207-209.
[3]Tebruegge M,Curtis N.Mycobacterium marinum infection[J].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2011,719: 201-210.
[4]付凱飛,劉劍飛,王欲曉,吳成林,欽可為,周麗君.海洋創傷弧菌感染對宿主免疫系統的影響研究.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E-J Transl Med) 2017,4( 10)
[5]Huang KC,Weng HH,Yang TY,et al. Distribution of fatal vibrio vulnificus necrotizing skin and soft-tissue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Medicine ( Baltimore) ,2016,95( 5) : e2627
[6]Jackson JK,Murphree RL, Tamplin ML.Evidence that mortality from Vibrio vulnifi cus infection results from single strains among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s in shellfish[ J] .J Clin Microbiol, 1997, 35( 8) :2098-2101.
【主創團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