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育部就“雙減”答問:緩解家長焦慮情緒,構建教育良好生態
教育部網站7月24日消息,2021年5月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意見》。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意見》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和過程。
答: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各地深入開展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現在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還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一方面是學生作業負擔仍然較重,作業管理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訓仍然過熱,超前超標培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一些校外培訓項目收費居高,資本過度涌入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培訓機構“退費難”“卷錢跑路”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導致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家長經濟和精力負擔過重,嚴重對沖了教育改革發展成果,社會反響強烈。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雙減”工作作出了重要決策部署,要求從政治高度來認識和對待,從體制機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在《意見》起草過程中,起草組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進行實地調研,召開了部分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同志、中小學校長、教師、家長、專家和培訓機構代表座談會,摸清基本情況,并迅速梳理了近幾年來校內學生減負工作,開展了10個省份100個區縣1.86萬家培訓機構、68萬名學生和74萬名家長的大數據評估,對校內和校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做好研判,搞清因果鏈,理清責任鏈,弄清路徑鏈。《意見》的主要政策經過充分論證,廣泛吸收采納了各方的意見建議。《意見》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于近日印發。
問:“雙減”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制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構建教育良好生態。
一是源頭治理。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堅持應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內“吃飽”“吃好”,減少參加校外培訓需求。二是系統治理。不僅聚焦在作業和校外培訓兩個方面,在加強課后服務、減輕考試壓力、完善質量評價、營造良好生態等方面同樣作出部署,系統推進、全鏈條推進“雙減”工作。三是綜合治理。建立“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加強部門間統籌,集中組織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統籌學校、社會、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體育人格局。四是依法治理。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內明確各項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問:“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答:“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在校內方面,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
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問:如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答: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科學合理有效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培養習慣,幫助教師檢測教學效果、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目前,一些學校還存在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既達不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學生正常的鍛煉、休息、娛樂時間,“雙減”工作之一就是要減輕學生不合理的作業負擔。
教育部將“作業管理”作為“五項管理”的重要內容,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立足于切實發揮好作業的育人功能和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提出了十條具體措施,并對各地落實情況開展了專項督查。在總結以往工作基礎上,此次“雙減”工作提出的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等明確要求,旨在有效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一是減少作業總量。通過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堅決防止學生書面作業總量過多。二是提高作業質量。通過系統設計符合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三是強化教師職責。通過教師切實履行好作業指導職責,指導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并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四是減輕家長負擔。布置作業或批改作業屬于學校教育的范疇,所以《意見》要求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給家長增加額外負擔。
問:如何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答:長期以來,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小學“三點半”放學現象,帶來了家長因未到下班時間接孩子難問題,有的還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機構,增加了過重校外負擔,造成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已經成為了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可以有效解決家長接送難、孩子沒地方去的問題;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還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教育部積極推進課后服務工作,不斷健全完善課后服務有關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共有10.2萬所義務教育學校開展了課后服務,6496.3萬名學生、465.6萬名教師參與了課后服務。其中,城區學校覆蓋率為75.8%,學生參與率為55.4%,教師參與率為62%,部分大城市課后服務學校覆蓋率超過90%,課后服務工作取得重要進展。與此同時,部分學校的課后服務還存在著課后服務時間偏短、經費保障不到位、吸引力還不夠強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為此,《意見》對加強課后服務提出保證服務時間、提高服務質量、拓展服務渠道等明確要求,旨在增強學生和家長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一是解決家長上班時間無法接送的后顧之憂。延長課后服務時間,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延時托管服務,初中學校工作日晚上可開設自習班。二是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既可以通過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又可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還可以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另外,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三是拓展課后服務資源。課后服務通過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提供,組織區域內優秀教師到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提供服務,并充分發揮社會資源,發揮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后服務中的作用,讓學生享受到更多優質的課后服務資源。四是加大對課后服務教師和人員的激勵。通過統籌核定編制,配足配齊教師,使學校師資得到充足保障。通過制定學校課后服務經費保障辦法,將課后服務經費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推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加強對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人員的激勵。
問:如何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
答: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一是規模總量龐大。據統計,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巨大,已基本與學校數量持平,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如果任其發展,將形成國家教育體系之外的另一個教育體系,不僅增加學生課外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還會擾亂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二是違法違規情況突出。由于違法違規成本較低,導致無證無照機構屢禁不止,虛假宣傳、超前超標、亂收費、與中小學招生入校掛鉤等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存在,機構倒閉、卷款跑路等事件時有發生,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三是被資本裹挾狀況嚴重。近年來大量資本涌入培訓行業,展開“燒錢”大戰,廣告鋪天蓋地,對全社會進行“狂轟濫炸”式營銷,各種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違背了教育公益屬性,破壞了教育正常生態。為此,《意見》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主要提出了以下舉措。
一是堅持從嚴審批機構。《意見》要求各地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意見》要求各地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
二是嚴禁資本化運作。《意見》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三是建立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培訓機構主要采用的是自編材料,一些英語培訓機構使用境外教材。《意見》要求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范圍培訓、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教育部將出臺《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對培訓材料管理提出要求。
四是嚴控學科類培訓機構開班時間。《意見》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五是學科類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后,對其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由各地政府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首先在試點地區實行,之后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國家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
問:如何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答: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不僅要嚴格管理校外培訓機構,更要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緩解社會焦慮,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沖動。《意見》明確提出以下舉措:
一要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推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區域特別是同一區域校際差異,對于減輕學業負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年底,全國累計有26個省份整體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2809個縣(市、區)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占全國縣級行政單位總數的約96.8%。《意見》要求通過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同時,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提供高質量的專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使用率和覆蓋面。
二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要向“45分鐘”要效率。教育部積極加強教育教學頂層設計,開展了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評選及推廣應用工作,成立了首屆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對各地的指導,著力完善教育教學政策保障體系。《意見》要求教育部門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學校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
三是降低考試壓力。針對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考試次數過多、考試形式單一、考試質量不高和“唯分數”傾向等問題,《意見》要求學校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降低學生的考試壓力。教育部正在研制考試管理相關文件,對此作出進一步部署。此外,學生本人也要樹立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必要的減壓方法。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睦的家庭氛圍,引導孩子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正確面對考試中的得失。
四是嚴肅查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教師校外有償補課雖是個別不良現象,但嚴重影響了教師整體形象,必須采取“零容忍”態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教師日常監管機制,完善教師師德師風考評體系,不斷提高教師職業素養。《意見》要求加大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直至撤銷教師資格,形成警示震懾,切斷課外違規補課等經濟鏈條。同時,嚴禁校外培訓機構聘用在職教師,一經發現,堅決吊銷辦學許可證。
問:家長和社會如何配合做好“雙減”工作?
答:學校要建立家庭教育領導和協調機制,規范設立家長學校,健全日常運行機制,配備家庭教育指導專(兼)職隊伍,加強專業知識培訓。要通過家長課程、父母大講堂等方式,以線上線下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咨詢和輔導,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長與學生朝夕相處,是孩子言傳身教的老師,履行好法定監護職責至關重要。一是密切家校聯系。積極參加家長會、家長學校,主動與教師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狀況,制訂有針對性的家校聯動教育方案,構建和諧家校關系。二是更新育兒觀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質和能力,理性規劃孩子未來發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三是融洽家庭氛圍。細心關注孩子思想情緒變化,傾聽孩子心聲,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溝通互動模式,幫助孩子排憂解難。四是要指導學生合理用好在家時間。督促孩子按時就寢,確保充足睡眠。適度安排家務勞動,加強體育鍛煉,開展親子閱讀等。加強孩子網絡行為監管,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網絡沉迷行為。
社會是教育的大環境,要發揮各方資源力量,為學生開拓視野、全面發展、實踐鍛煉提供重要平臺。一是提供校外活動場所和資源。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研學實踐教育基(營)地、博物館等各級各類校外活動場所,要堅持公益性原則,增加開放時間,特別是下午三點半之后、周末、寒暑假等,要向中小學生開放。二是探索社區教育服務。社區要建設學生活動中心,為學生在課后時間參與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志愿服務提供活動場所。三是宣傳科學教育理念。各類新聞媒體要積極宣傳科學育人理念,努力破除“搶跑文化”等功利現象,不炒作考試成績排名和升學率,營造良好社會育人氛圍。
問:為什么選取一些地區開展試點工作?試點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雙減”工作牽涉面廣,十分復雜,為此選取北京、上海等九個地區作為試點。一是因為試點地區影響相對較大,關系全局成效。二是因為試點地區開展“雙減”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礎。三是先行先試有利于降低改革成本,通過部分地區的試點工作,可以積累經驗、發現問題,為后期在全國逐步推廣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
試點地區在全面落實“雙減”工作要求的基礎上,主要針對以下三方面問題進行試點。一是對現有線上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全面排查,重新審核登記,解決過多過濫的問題;二是可探索適當引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由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并建立評估退出機制;三是強化培訓收費監管,將學科類培訓納入政府指導價,通過第三方托管、風險儲備金等方式,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風險管控,預防“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
問:如何確保“雙減”工作取得實效?
答:“雙減”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眾多利益群體,涉及眾多部門職責,必須由黨委和政府高位統籌、各部門通力合作,才能確保各項舉措切實落地。一是加強黨對“雙減”工作的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要把“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重點任務。二是明確部門工作責任,對涉及“雙減”工作的各部門提出了明確工作要求,健全相關部門責任落實機制,做到分工明確、各盡其責、協調配合。三是強化督促檢查和宣傳引導,將落實“雙減”工作情況及實際成效,作為督查督辦、漠視群眾利益專項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重要內容。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門、學校及相關責任人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問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