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拯救童年
不可避免的事實是,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展,人所需要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隨著中國的市場化發展,競爭越來越大,這些都不可避免的向童年轉移。不過,即使我們承認十五六歲的少年應該為學習付出,承認高考壓力也是人的歷練,卻絕不愿、也不能接受四、五歲,十來歲的小童為了幼升小、小升初而挑燈夜戰,奔波于各種學習班之間。中國幼童的壓力之大,的確超過了世界上很多國家,超過了應有之必要。
市場競爭的壓力,向童年傳遞的時候,本來是平緩的,年齡越小,就越感受不到,可是,中國的教育系統卻可以高效地傳遞這種壓力——“我們不學,別人在學,幼升小落后了,上不了好小學,小升初失敗了,上不了好高中,接下來就會與好大學失之交臂,最后就會錯過好工作、好人生”。于是,在一系列的連環套中,上個階段的勝利會固化為下一個階段的優勢,于是,每一個階段都變得非常重要。與此同時,成年后的壓力順著這個連環套,高效的侵蝕了我們孩子的童年。
由此可見,取消示范校、實驗校等一切名目下的重點學校,打破目前高效的壓力傳導機制,方能延緩社會競爭壓力向低齡段擴展,降低低年級的負擔。而不設重點校重點班的本質,是教育資源均等化。
均等化首先是投入的均等,即財政投入上一視同仁,分配到每個學生身上,應該是差不多的。除了財政投入上的均等化,均等化還應包括師資力量的調配均等化。
好學校的優勢在于有較好的教學質量,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好學校集聚了較好的生源,但是,生源是因為學校好,才慕名而來,是結果,而不是原因。所以,好學校的優勢,主要還是好教師的聚集。
學校師資力量很多時候源于強者愈強的路徑依賴,師資與教育系統領導干部的成長與學校本身的培養與傳承確有關系。但是,公立學校體系中的所有資源,都應該考慮公平性目標。從這個角度看,教育資源的調配,不過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轉移支付。既然同為一國國民,這種轉移支付是公平的,也是國民義務與權利。
當教育資源均衡了,孩子們努力所取得的勝利,不再被固化為下一個階段的優勢,苦與累就變得低效,壓力的傳遞就被高效地阻止了。他們就可以得到本該得到的童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