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可以直接導航的三國遺跡地圖,和它背后的“三國迷”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成熙
6月底,一個名叫“三國歷史文化遺跡及景點地圖”的小程序上線了。它匯聚了全國約500個與三國歷史文化相關的遺跡與景點,在地圖上以紅點標記的方式呈現。點開小紅點,便能看到這處遺跡的名字和地點,最實用的,是使用者進入位置信息后,可以調用手機的地圖app,直接開始導航。
小程序界面,紅點中的數字表明了該地址的三國遺跡數量
由于許多三國古跡十分冷門偏僻,在常用地圖上并無位置標注,或者有錯誤。這個小程序不僅詳細羅列,還糾正了一些位置上的偏移,方便了許多愛走訪古跡的歷史愛好者。然而會讓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個信息量巨大的小程序背后,僅一人在操持。
什么是三國歷史遺跡?
袁光裕是一位三國迷,也是“三國歷史文化遺跡及景點地圖”小程序的幕后策劃。他告訴澎湃新聞,他任職于山東省莒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由于工作和專業原因,他經常和衛星圖打交道,所以比較擅長通過衛星圖找地點。
本世紀初開始,袁光裕便活躍于網絡上的三國世界,見證了許多三國文化網站和論壇的建立、興盛與衰亡,他自己手中,也有一個創辦了近20年的三國文化門戶網站——三國藝苑。近年來,社交媒體和手機客戶端應用興起,他也希望自己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不僅能夠利用最新技術來更好地推廣三國文化和歷史,也能吸引來年輕一代的三國文化愛好者。
作為一位資深“三國迷”,袁光裕也參加了央視版《三國演義》再聚首活動
多年浸淫三國文化中,袁光裕發現,雖然國內出過許多關于三國遺跡的書籍,內容也很豐富,但缺少標注明確的地圖,大多只到某個城市有哪些相關遺跡為止。因此,他產生了制作電子三國地圖的想法,通過我們常用的高德、騰訊等電子地圖為底圖,標注每處三國遺跡的詳細位置,并實現導航功能,便于三國文化愛好者外出尋跡。
正巧,前幾年袁光裕在網上瀏覽時,發現了一個日本人做的三國旅游網站,網站里收錄了近千處三國遺跡的資料,這讓他感觸很大,在佩服日本人對三國文化喜愛的同時,也使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中國人自己的三國遺跡地圖。
三國時代,距離今天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千百年來,名人足跡、歷史掌故、傳說歌謠、墓葬考古……層層堆疊,營造出一個紛繁復雜的三國地理世界。由于時代久遠,資料湮沒,許多三國遺跡的具體地點并無定論,更有許多根據傳說得來的附會之說。一位三國名人的故里、墓地,甚至哪怕只是經過的地方,都可能有好幾個不同的地址,都是各地的驕傲。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赤壁的歸屬。蘇軾的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中的黃州赤壁,并不是真正發生赤壁之戰的地點?,F代歷史研究也無法確認它的真正地點,歷史學家普遍認為,赤壁可能在現今湖北蒲圻縣或是嘉魚縣。
還有襄陽和南陽延續千年,直到到今日還在“打嘴仗”的古隆中之爭。這場千年相爭,還引來了一副著名的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由咸豐年間南陽知府顧嘉蘅所做,至今仍懸掛于南陽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
除此以外,全國有多少關帝廟、三義廟、武侯祠呢?又有多少難以辨別真偽的古城、戰場、衣冠冢、紀念亭……以墓葬舉例,袁光裕告訴澎湃新聞,其實國內通過考古發掘確認為三國時期墓葬只有朱然墓、曹植墓、曹操墓(高陵)、丁奉墓和曹休墓等幾座,但是,他并不認為歷史的真實是一個問題。“其實現在的這些三國遺跡,都包含了很廣泛的概念,我的地圖寫的是歷史文化遺跡,就是借用了已故的沈伯俊老師(曾任四川大學教授,三國研究的權威)曾經說的那句話——‘今天所說的三國遺跡,大部分并非真正的三國時期的遺跡,而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與三國有關的名勝古跡?!?/strong>
曹操高陵的發掘現場
他認為,其實去那些后人流傳附會的遺跡,更能品味到三國文化和三國故事的傳播演變。越是民間流傳演繹的遺跡,越可以看到三國文化的寬泛性,通過這種方式,三國文化代代流傳。
因此,在他的小程序中,袁光裕盡量囊括了所有和三國相關的遺跡,除了一些實在找不到準確位置的,他才沒有在地圖上標注,以免誤人子弟。
制作地圖,比你想的還要復雜
2016年,袁光裕開始了三國遺跡地圖的制作和標注工作。他先在高德地圖上標注了100多個地點,后來因故暫停,到了2019年底,他重新繼續搜集資料,2020年借用高德地圖的可視化數據平臺,建立了一個較完善的電子地圖,包括了名稱、地址、文保級別和景區級別,同年在山東東平的羅貫中與三國演義學會上給專家學者演示過,頗受好評。在此基礎上,今年他開發了小程序版。
找到這些遺址的名稱和大概方位,他主要參考了一些像《三國演義辭典》《尋找三國》等資料書籍,但標注它們的具體方位,卻是一件繁復而瑣碎的工作。袁光裕說,這是這項工作的主要難點。
除了尋找到百度地圖、高德地圖上已有的方位標注外,很多偏冷門景點這些地圖沒有收錄,他只能通過查閱書籍知道它所在的城市或村落,然后使用衛星地圖查找。
比如文丑廟。通過資料,袁光裕查找到它位于禹州市鴻暢鎮寨子賈村,然后,他在衛星地圖里仔細觀察這個村子,通過和照片對比,就能找到一個屋頂類似廟宇,明顯和周圍民房不同的建筑。
還有許多遺跡,即便是通過衛星圖也難以辨認,因為衛星圖只能俯瞰到建筑的屋頂。此時,他就要想方設法,四處尋找該區域的實景照片,對比實景照片中的建筑信息來確認遺跡的具體位置。
讓他記憶深刻的一次查找,是合肥的藏舟浦。此地位于安徽合肥城東郊,南淝河從此流過,河邊港汊密布、蘆葦叢生。建安十九年,曹操撤離合肥,留下張遼屯駐,他便開鑿了此浦。第二年八月,張遼率兵與孫權軍隊大戰時,曾將戰船隱藏于此,故而得名。
日本友人發來的藏舟浦實景圖
如今的藏舟浦遺址留下一座碑,位于合肥杏花公園東大門外。但如果不實地走訪,僅從衛星圖上很難找到一座碑的具體方位。袁光裕在一家網站上找到了幾張現場照片。他用這幾張照片上的不同角度的建筑信息,和衛星圖上的這些建筑的位置交叉比對,終于確認了這座碑的具體位置。
藏舟浦一帶的衛星圖
在實景圖上,他發現了兩座高層建筑
從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當地有個圓形的親水平臺
通過比對,他推測出了拍攝者的角度,從而確定了碑的方位
“要這樣尋找的遺跡,總有幾十個。”他笑說。在找到那些冷門的歷史遺跡的那一刻,這位高級工程師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通過查看衛星圖,他還能發現地圖標注有誤之處,比如位于蕪湖市長江岸邊的蛟磯山上當地人為紀念劉備孫夫人所建的蛟磯孫夫人廟,百度地圖上的位置就有些偏倚,查看衛星地圖后,袁光裕將它糾正了過來。
蛟磯孫夫人廟的衛星圖
朝圣之旅,仍在路上
目前,袁光裕計劃改進小程序,添加搜索功能,再加上遺跡的簡介和照片,豐富它的內容。盡管如今門戶網站的用戶銳減,但袁光裕還是不舍得關閉他開辦了快20年的網站,“我的初衷就是以弘揚三國文化為己任,以保護三國傳承為使命,力爭做一個關于三國歷史、文化的專業性門戶網站?!睅孜恢饕难胍暟妗度龂萘x》演員,如唐國強、陸樹銘、鮑國安,都曾為網站題詞,也讓他津津樂道。
諸葛亮、曹操、關羽、曹操、孫策的扮演者分別為“三國藝苑”題詞
現在,據袁光裕說,國內只剩下三國藝苑一家全面的三國歷史文化門戶網站,原來的大話三國、三國在線等,都已關閉或是轉成了游戲網站。他計劃明年給網站改版,去掉論壇功能,增加文史內容,還會在版面和視覺上做大的調整,以便更好的適應移動端。
袁光裕在自己的閑暇時,也愛走訪三國遺跡,居住在山東莒南的他在諸多三國人物中,格外偏愛曹操。這些年,利用地理之便,他走訪了一些山東、河南、河北、安徽的曹魏遺跡,把曹魏五都(長安 、譙、許昌 、鄴、洛陽)都去了一趟,在路上,他也見識了三國文化是如何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根植于當地人生活之中的。
那年去亳州,他在魏武廣場上看到一群孩子寫生,很多人畫的都是廣場上矗立的曹操雕像。聽說他們都是曹魏粉,袁光裕便想考幾個關于曹魏的知識,沒想到他們竟然能把曹操一家的情況都說出來,連曹操有幾個夫人,有多少個兒子都了如指掌,還說他們班里只有幾個人喜歡劉備、諸葛亮的,其他人都喜歡曹操。聊到這里,袁光裕笑道,看來這就是當地名人效應所帶來的三國文化認同差異吧。
眼下他正計劃走一走東吳遺跡。2019年9月,他拜訪了武漢和南京兩座東吳曾經的都城,今年下半年,他還將去鎮江和馬鞍山。鎮江有鐵甕城,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發生的同一年,孫權將政權中心由吳(蘇州)遷到京城(鎮江),在北固山上建造了鐵翁城。大家耳熟能詳的孫劉聯姻“龍鳳呈祥”的故事中,劉備在婚后到訪江東,也正居住在此,甘露寺、試劍石這些由傳說附會而來的遺址,也都在北固山上。
此外,鎮江還有魯肅墓和太史慈墓等遺跡。馬鞍山則有吳國名將朱然的墓,出土文物精美且罕見。其中,漆木屐和貴族生活圖漆盤,被列入國家文物局的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局部
袁光裕說,每次出去探尋這些遺跡,感覺就是一次朝圣之旅。那些古城、祠堂、陵墓、山川河流,作為連接歷史的橋梁,將我們緊緊與歷史連在一起。他記得自己在2016年冬天訪問故魏都鄴城,先是坐臥鋪車于凌晨在新鄉下車,又轉車到安陽,再從安陽坐小客車到臨漳講武城鎮。
“在鎮上一直打不到車,頭天夜里剛下過雨,我站在路邊像個傻子一樣吹著風,最后還是一位好心的修車老兄開著面包車把我拉到了鄴城博物館和三臺遺址。在三臺遺址,我拾階而上,摸著僅存的金鳳臺臺基,想到千年以前曹操與鄴下文人在此宴飲賦詩、與宮女姬妾鶯歌燕舞的場景,不知不覺間誦出了《銅雀臺賦》中那句:‘愿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他說,徜徉在遺址上,遙想千年前腳下發生的歷史,更會緬懷那些英雄人物,深深沉浸于豐富的三國歷史文化精神內涵中。打造這個三國遺跡地圖的熱情與動力,也就來源于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