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科大創校元老張勁夫:宿舍有臭蟲食堂沒辦好,我馬上就知道
新華網北京8月1日消息,中國科技和財經戰線的杰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原國務委員張勁夫同志,因病于2015年7月31日23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公開簡歷顯示,張勁夫早年參加革命,曾參加過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敵后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后曾在國務院、國家部委和地方多個領導崗位任職。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張勁夫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有著不解之緣——他是中國科大的創校元老之一,和郭沫若一道,對中國科大的創建起到了關鍵作用。
1956年,張勁夫出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作為郭沫若院長的助手,主持全院的日常工作。那一年,黨中央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制定出《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規劃》明確提出,“科學院與高等學校應該重視高級科學干部的培養工作,并不斷為各產業部門輸送新的高級科學干部。”“尤其在力量缺乏、急需發展的學科,如果研究所高級科學干部都同時負責高等學校的教學任務,就可以解決這方面的研究和教學的矛盾。”
而當時中國的高等教育界普遍實行理工分家、教學與研究分家的辦學模式,所培養的人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滿足新中國以“兩彈一星”的研制為重點的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1957年10月至1958年1月,中科院主要領導成員參加中國科學技術代表團訪問前蘇聯。訪問中,代表團參觀了新建的西伯利亞科學分院及同時建立的新西伯利亞大學,受到很大啟發。該大學依托科學分院各研究所的師資和實驗設備,培養研究所的后備人才。訪蘇歸來,錢學森、郭永懷等部分科學家正式倡議,改變中國教育的傳統模式,把教育和科研密切結合起來,由中科院創辦一所新型的理工大學。
1981年3月12日,張勁夫在科大首屆郭沫若獎學金頒獎大會上作報告時談及科大的創辦:“當時,科學家們說,分配來科學院的人,有的合乎我們需要,有的就不合乎我們需要,我們能不能自己辦個大學,選拔最優秀的學生,適合搞科研的青年。1958年4月份時開始醞釀。郭老說,科學家要辦大學,我贊成。他不僅贊成,并很積極,老人家要兼任校長。”
1958年4月,身為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的張勁夫在中央科學小組會議上,向聶榮臻副總理匯報了中科院擬辦一所大學之事。聶帥表示可以考慮,并讓中宣部于光遠同志將此事向中宣部匯報。
5月9日,中國科學院黨組給聶帥遞交報告:“提議由科學院試辦一所新型的大學。”5月20日,聶帥向周恩來總理匯報說中科院擬辦一所大學,周總理當即表示很贊成。5月21日,聶帥寫報告給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國科學院擬辦一大學,我認為是可行的。昨與恩來同志面談時,他也很贊成。校址科學院曾建議用原華北行政委員會舊址,我與彭真同志談過請市委予以調整。請中央同意批準,以便立即著手籌備暑假招生。”1958年6月2日,鄧小平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會議,批準了中科院黨組的報告。鄧小平的批示是:“書記處會議批準這個報告,決定成立這個大學。校址另議。”緊接著,劉少奇、周恩來、陳云同志都審核同意了書記處的決定。6月5日,聶榮臻副總理批示:“張勁夫同志即辦。”
從中央書記處會議批準創辦,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式成立,只有短短的110天。期間,張勁夫與郭沫若等院領導,以及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們一道,為學校的籌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當時,由于時間緊迫,校址問題一時很難解決。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同志決定,將原中央黨校在玉泉路的二部讓給科大當校址。但這塊校址在此之前已商定交給解放軍工程兵設計院。時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的黃克誠同志得知此事后,立即表示支持,下令已進駐的工程兵設計院搬家。張勁夫向郭老匯報了這一情況并陪同郭老一同去拜訪工程兵設計院。院長唐凱少將在門口迎接,一見面,唐凱少將快人快語,主動先開口:“郭老來的意思,我完全明白,保證在一周內搬家,絕不會耽誤開學。”1958年首批共招生1600多人,可學校沒那么多宿舍。“正好隔壁是解放軍政治學院,我找了副院長莫文驊同志,借了兩棟樓做宿舍,借用大禮堂舉行了開學典禮。就這樣,科技大學從醞釀到招生開學,只有四個月,就辦成了。”張勁夫曾這樣回憶道。
由于學校初創,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比如冬天很冷,學校熱水供應不足,只能照顧到女生群體。女生每晚可以到鍋爐房打一瓶熱水,而男生則沒有如此“權利”。很多男生就穿一雙鞋行走過冬,抵御寒冷。
盡管沒有在中國科大具體任職,但作為負責中科院日常工作的黨組書記、副院長,張勁夫同志對科大師生的生活條件依然非常關心。當時有不少中央首長的子女在中國科大就讀,因此“科大食堂伙食好不好,我的消息很靈通。好多干部子弟回去一反應,電話就到我這里來了。所以,宿舍有臭蟲的,食堂沒辦好啦,我馬上就知道了。”張勁夫曾回憶說。
張勁夫同志還非常關心科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當時每到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的時候,學校都會邀請陳毅、羅瑞卿、譚震林等中央領導同志出席并講話。張勁夫則經常陪同到校,參加典禮活動。他曾自我調侃道:“我每學期去一次,當個拉拉隊員。”當然,這不過是自謙而已,事實上,作為久經考驗的革命家、長期在科教界工作的領導干部,張勁夫同志無論是理論水平還是工作能力都是受到廣泛認可的。而他對科大學生的諄諄教誨,時至今日也能讓人入耳入心。
1981年3月12日,時任安徽省省長、省委第一書記的張勁夫應邀出席中國科大首屆郭沫若獎學金暨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授獎大會,并作題為《勤奮學習 熱愛祖國 立志當社會主義中興大業的積極分子》的講話。講話中他告誡同學們“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不能靠偶然吃飯,要靠必然吃飯,要相信科學,不能靠碰運氣,要找出必然規律,按科學辦事才靠得住。”希望同學們“搞科學研究要‘安、鉆、迷’,要安心,三心二意,五心不定是不行的;要肯鉆研,而且要到入迷的程度。”在這次報告中,他還給同學們講起建國后曾任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的沈鈞儒先生的故事:沈鈞儒先生是上海救國會“七君子”之一,有一次寫一首詩,題目叫“我是中國人”。本來是要寫一些內容的,結果第一句寫了“我是中國人”,第二句還是“我是中國人”,第三句想了半天,還是“我是中國人”,最后一句還是“我是中國人”。筆一放,老人家放聲痛哭。張勁夫說,“熱愛祖國,這是低要求,至少要做到這一點,不然你就夠不上是一個中國人。”“一個青年,起碼要愛國,你是中國人,不能有辱國格,不能做對不起祖國的事,說一些不象話的話。”
還是在這次報告中,張勁夫同志指出,辦好中國科大要發揮三支力量:一是教師力量。科大有不少教師出去做訪問學者,在全國有這么一批中年教授、副教授是不可多得的。今后還有很多機會,科大是同國外進行學術交流的重點大學。和北大、清華、交大,是類似的。所以,這是很好的學習條件;二要靠行政工作的力量,做好后勤工作,保證科研、教學的進行。這個力量是不能輕視。這個方面的工作是高尚的,不可缺少的。馬克思理論講了,社會是一個整體,大家都要勞動,科研、教育都是勞動,后勤也是勞動,這叫勞動交換。行政工作同志為辦好科大已經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今后還要付出巨大的勞動;三是建立政治工作隊伍,包括做學生工作的隊伍。這個力量也是很重要的,教育首先是教人,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做思想政治工作,科技大學有一個傳統,好的思想政治的風尚,學習很勤奮的。“這三支隊伍在黨委的領導下,共同奮斗,才能把這個大學辦好。”張勁夫說。-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