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明智的改革者
萬里在北京市副市長的職位上工作到“文革”爆發。1975年鄧小平短暫復出期間,萬里被委以重任,出任鐵道部部長,整頓接近癱瘓的鐵路交通,后來又兼任輕工業部副部長。整頓鐵路和提高普通商品供應能力,是鄧小平“清理整頓”“文革”時期經濟政策最重要的舉措。盡管鄧小平很快被再次打倒,但通過這次合作,萬里再次成為鄧小平的得力助手。這種關系貫穿了整個1980年代。
“文革”結束后,中國經濟仍然瀕于崩潰邊緣。交通和工業混亂并未得到改善,而數億以計的農民仍然生活在饑餓、營養不良和無望的貧窮之中。1977年6月,萬里離開中央政府,出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他到任后不久,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的村民們決定平分集體土地,以提振集體經濟低下的生產效率。在歷史上,平分土地是中共召喚農民進行革命的首要承諾,但在1950年代的集體化潮流中,經過土地改革平分給農民的土地又被收歸集體。今天的經濟學家認為,集體化最大限度地為中國工業化貢獻了農業剩余,并且維系著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小崗村民對集體經濟的挑戰,涉及當時中國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問題,很快遭到批判,變成安徽乃至全國性的事件。
在安徽,萬里做出了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決定:對小崗村民的創舉予以庇護,進而把一個修正版的小崗辦法變成全省范圍內的政策。顯然,在最為關鍵的政治角力中,鄧小平支持了萬里。1979年末,他離開安徽。1980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分管農業。在1980年8月到1982年5月之間,他擔任農委主任。中共的改革政策是從“農口”開始的。整個1980年代里,“農口”都是改革者的搖籃。1982年,萬里當選中央書記處書記,在胡耀邦領導下工作。
萬里留給中國人的形象是明智和順應潮流的。在1980年代的高層政治中,他是推動改革的力量之一。在絕大多數時候,他堅定地支持鄧小平的主張。在決定政策的風格方面,萬里和鄧小平有一個重要而明顯的相似之處,就是講求實用。用鄧小平后來的話說,衡量一項政策是否合理,應該視其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政治家,講求實用意味著不是從意識形態出發向壁虛構,而是對現實保持敏感,一旦發現有效的做法,就進行總結和推廣。
在中國,這種執掌權力的風格最終被提升到了政治哲學的高度。這種理念本質上是精英主義的,但它承認普通人的創造力,強調政府在現實面前應該保持謙遜,并認為政府的職責是發現和遴選有效的做法,作為政策在更大范圍內推廣。直到今天,這一點還有其價值。萬里在1980年代的經歷,就是對這一理念的最好體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