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華智冰”研發背后:未來智能產業規?;驎^互聯網產業
中國首個原創AI虛擬學生“華智冰”誕生后很快走紅,這名美麗而聰慧的學霸獲得了大量的關注與議論。這背后,其實包含了很多研發機構的投入與思考。
日前,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專訪作為“華智冰”研發者之一的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譜”)CEO和CTO。因為“華智冰”的誕生,這家公司更被視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黑馬公司。
智譜CEO王紹蘭。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智譜CTO張鵬。
以下是澎湃新聞與智譜CEO王紹蘭、CTO張鵬對話的內容:
“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
澎湃新聞:“華智冰”的研發耗資多少?培養“華智冰”預計還需要多少投入?
張鵬:“華智冰”美貌和才華兼備,迎合了當下年輕人對于美的追求,對于新鮮事物的熱愛。它背后所展現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則是引發公眾和業界激烈討論的核心。對于企業,人工智能尖端前沿技術的研發,目前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找市場、找應用場景,簡而言之就是商業化變現。人工智能從技術研發到市場落地的過程,要求會增加,周期會縮短,否則企業承受不了這么高的成本。技術還是要比市場更領先,然后再反哺市場,這是良性的發展。
如果算上背后超大規模人工智能預訓練模型“悟道”的話,“華智冰”的研發其實耗資就會非常大。光是利用資源去訓練這樣一個模型,可能都是在千萬級別以上的投入,硬件、軟件還有人員的投入都是在千萬級別以上。像GPT-3(生成型已訓練變換模型3),訓練一次的成本是460萬美元。“華智冰”背后的“悟道”模型加上本身研發等,可能也差不多這樣的量級。我相信未來還會持續去加大這方面的投入,畢竟“華智冰”所代表的尖端前沿的技術,是大家公認非常有前途的核心技術,在這方面進行投入是非常有必要,也是有價值的。
澎湃新聞:剛才提及的超大規模人工智能預訓練模型“悟道”是做什么?
王紹蘭:預訓練大模型是認知智能雙輪驅動的數據驅動部分。“華智冰”大腦的認知模型是“數據”和“知識”雙輪驅動的,“悟道”在打造數據驅動的大模型,仿照人的學習過程,大量的自然語言、圖片等多模態數據用來訓練大模型;之后通過以知識圖譜技術為核心的知識驅動系統,以及邏輯推理計算引擎以任務為導向讓“華智冰”的能力發揮出來,讓它像人一樣有思考的能力。
澎湃新聞:智譜已從“悟道1.0”走向“悟道2.0”模型,請問這兩者最大的差別是什么?貴公司對“悟道3.0”有什么設想嗎?未來的研發重點是什么?
張鵬:1.0也好,2.0也好,它是不斷在做知識的融入,數據的增加,模型的規模擴大,能力的提升,應用場景拓展,3.0會相較于現有的版本再上一個臺階。更重要的是,關注它的成長性,我們還是希望人工智能這樣的虛擬載體,能真的像人一樣去學習。
人類智能的核心之一就在于學習。現在的普通的機器學習模型的訓練過程,就是把大量數據通過算法進行訓練,它訓練出來的模型,就不能變了。如果應用場景變化的話,又得回爐使用新場景的數據再訓練一遍。
人不是這樣的,人學到了基礎知識之后,會去考試、跟人交流、去各種場景下應用這些知識,再接受新的反饋,不斷地學習。
對于機器來講,“悟道”正在向這個方向不斷努力,并且在不斷的完善和改進,讓它有像人一樣的自我更新和學習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后,再進一步實現思考的能力,我們未來的目標,就是圍繞這樣的方向去設計的。
“智能產業規模將會超過互聯網產業”
澎湃新聞:智譜擁有清華的學術背景,請問對公司的發展和路徑規劃起到了哪些作用?如何平衡學術與商業?
王紹蘭:智譜源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知識工程實驗室,得益于清華大學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2019年成立。
這也使得我們能夠“兩條腿走路”,一是腳踏實地做好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研究;二是做好人工智能場景賦能,為企業、科研機構、政府等客戶服務。
我們有成系列的科技情報大數據PaaS和SaaS服務,比如論文/專家檢索、人才畫像、企業畫像、人才評價、企業科技競調、論文解讀、產業鏈和創新鏈分析、科技趨勢分析等;
還有知識圖譜工具PaaS, 比如500萬節點的K12(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教育所有學科知識點圖譜、COVID(冠狀病毒?。┲R圖譜等服務;以及基于預訓練大模型的PaaS,例如萬億參數超大規模中英圖混合預訓練模型、萬億參數預訓練模型問答系統等。
上面這些服務已經有大量的用戶群,包括企業、政府、科研機構等。例如在科技情報領域,有近千家科技期刊的編輯部都在使用我們的SaaS服務,幫助提升期刊的影響力和評審稿效率;地方政府使用我們的科技人才服務,幫助加速雙招雙引、產業鏈和創新鏈建設工作;我們的服務幫助企業人才引進、科研合作、競爭分析、以及科技前沿訂閱;還有認知智能的典型應用包括智慧問答、政策咨詢,以及手語服務。
澎湃新聞:人工智能如何商業化,它的市場機會在哪?
王紹蘭:我們一開始的目標就很明確,要讓機器像人一樣去思考,這是基于現在市場的需求,和對未來方向的判斷。人工智能行業的特點是技術先行,首先要有新技術,之后賦能產業。下一代人工智能是認知智能,它所能賦能的市場領域將會遠超過上一個感知智能時代。年初投資界的網紅方舟資本預測,未來智能產業規模將會超過互聯網產業。這是很有可能的。有些技術機構在5到10年后,將會成長為巨獸。認知智能具有的文本理解能力、總結能力、邏輯和推理能力、以及創造能力是之前的人工智能不具備的,或者是指標上達不到的。所以認知智能比如智能問答、智能助手、創作輔助、數字人等將會賦能數字金融、教育數字化、游戲和生活等領域和場景,創造巨大的市場機會和空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