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駐演100場巡演65場,讓更多觀眾看到《電波》《朱鹮》
自2018年問世,上海歌舞團《永不消逝的電波》便在全國范圍掀起“電波熱”,要想一睹這部現象級舞劇的芳容,刷票得拼手速、拼運氣。如今,舞迷們再也不用擔心搶不到票了!
7月5日,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和上海歌舞團宣布,將于7月16日啟動《永不消逝的電波》《朱鹮》駐場演出,計劃未來6個月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演出100場,積極探索駐演新模式的同時,為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貢獻力量。
《永不消逝的電波》
“我們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永不消逝的電波》自2018年12月首輪試演,至今已巡演259場,創造了罕見的“電波”現象。《朱鹮》被譽為“東方天鵝湖”,曾三度赴日巡演,還曾登上紐約林肯藝術中心。過去兩年,根據兩部舞劇改編的精彩舞段相繼亮相央視春晚,“上海出品”驚艷全國。
兩部舞劇不僅獲得票房、口碑的雙重肯定,還打動了包括“90后”“00后”在內的各個年齡層觀眾,所到之處均一票難求。有觀眾乘高鐵、坐飛機追劇,有觀眾連刷了40次“電波”,還有觀眾在“電波”的感召下,在去年7月1日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經典劇目要駐場演出。能不能讓更多人,愿意為一場劇、一個展飛到上海來看?”在最近市委全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提出的這個問題,引發熱議。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和上海歌舞團應時而動,開啟了《永不消逝的電波》《朱鹮》駐演計劃:7月16日《永不消逝的電波》開始駐演,7月29日《朱鹮》緊隨其后,直至明年1月,整個駐演總場次將達100場。同時,兩部舞劇還將在全國巡演65場。
“我們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先嚼一嚼,咬一咬,摸索出一條路,為上海的優秀原創劇目的駐場演出提供先行經驗,供其他兄弟院團參考。”上海歌舞團團長陳飛華說。
巡演、駐場“雙線并進”,在國內舞劇市場上絕無僅有,如此龐大的演出體量,也需要一支更為龐大的演員隊伍來支撐。在中國舞蹈家協會的助力下,上海歌舞團面向全國招募舞蹈英才,包括30名男演員、30名女演員。
“7月2日發布消息以后,短短三四天,已經有200多位舞蹈演員和大學生網上報名。”陳飛華說,考核專家組會先行篩選一輪,隨后在上海、成都、蘭州、長沙、天津、沈陽等6個城市展開復試,7月底,60名“外援”將開始為期2個月的專業訓練和舞劇排練,9月下旬登臺演出,至駐演、巡演項目結束。
“不管是紐約百老匯還是倫敦西區,都有王牌的、經典的駐演劇目,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15年前,我們做了旅游秀《時空之旅》,5年前,我們有了沉浸式演出《不眠之夜》,都為上海的駐場演出帶來了新能量。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將通過《永不消逝的電波》《朱鹮》的駐演,探索駐場演出新模式。”
上海文廣演藝集團總裁馬晨騁表示,在兩部舞劇分別駐演兩周后,他們將從演員、舞美、布景、劇場等方面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大調試,10月開始進入周期更長的駐演,直至演滿100場。此外,他們還將為兩部舞劇調配一個專門的營銷和制作團隊,以確保上海駐演、全國巡演擁有同等的、優質的、上乘的演出質量。
《朱鹮》
“我們再也不愁沒舞臺了”
“在一個劇場里長期駐演,這對中國舞劇市場來說都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動作,興奮是第一位的,很驚喜!”
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演員朱潔靜在《永不消逝的電波》里主演蘭芬,同時也是《朱鹮》里鹮仙一角的扮演者,是兩部舞劇的挑大梁者。1994年,朱潔靜從嘉興來上海求學,16歲畢業后便一直留在上海,她的舞蹈夢在這里起航,她和舞蹈有關的一切,都是在這座城市里滋養起來的。
“舞蹈演員需要舞臺,而現在正是舞劇的春天。我很羨慕師弟師妹們,他們在最好的時代,遇到最好的作品,機會就在眼前。”
朱潔靜記得,在她和王佳俊還小時,舞劇往往會將聚光燈打在男女主角身上,沒有那么多角色、那么多機會給大部分演員,然而《永不消逝的電波》有9個主要人物,有4套演出班底,意味著36個人可以演重要角色,這是他們年輕時想都不敢想的。
如今,《永不消逝的電波》即將開始駐演,演出機會也越來越多,“有這么大一個平臺為我們保駕護航,我們再也不愁沒舞臺了,每天都有舞臺等著我們。”同時,她強調,“我們不能把駐演變成‘流水線’,要對舞臺保持敬畏,要把每場演出當成最重要的一場,把最好的狀態、最精彩的舞姿、最好的故事獻給觀眾。”
通過駐演,她也希望師弟師妹們快速成長,從群舞跳到領舞再跳到角色演員,甚至變成下一個“小小朱”,在舞臺上站穩、站牢,“希望這部舞劇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黯淡光芒,而是能像《白毛女》《紅色娘子軍》等舞劇一樣,代代相傳,成為時代記憶、時代精品。”
“第一天排練,我就覺得這部舞劇非同尋常。我們走進上海各大紅色場館,聽到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回到排練廳我就想,我要用‘80后’的眼睛去回顧這段歷史,要在舞臺上創造一個平凡又偉大的英雄形象,去感染現在的年輕觀眾們。我們成功了!我們不僅演了200多場,還要駐演了。”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演員王佳俊同樣是《永不消逝的電波》的主演,由他扮演的李俠催人淚下,圈粉無數。
“只有好作品才有底氣駐演,這是藝術的肯定、觀眾的肯定、市場的肯定。”王佳俊笑說,“有觀眾看了四五十場,追著我們到處跑,有些人很眼熟,都從觀眾朋友變成朋友了。如今,我們定點演出了,他們再也不用到處跑了,再也不愁買不到票了。”
暑假快到了,王佳俊希望,全國觀眾也可以順便來上海旅個游,看看上海,看看“電波”,從內到外了解這座城市后,再把上海的這張“紅色文化名片”帶回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