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0年前,美國黑人歌唱家將《義勇軍進行曲》傳唱至全世界
6月9日“國際檔案日”,第二批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和優秀檔案文化傳播項目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揭曉。
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獲悉,包括有關“中國早期工業之父”盛宣懷的80萬頁檔案、20世紀三四十年代猶太難民上海生活檔案、兩次淞滬抗戰照片集等8項入選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當天展出的檔案文獻遺產披露了不少歷史故事,比如70多年前,是一名黑人歌唱家在許多國際場合用中文演唱《義勇軍進行曲》,才讓這首歌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代表中國的最強音。
“中國私人第一檔”歷經10年整理
盛檔可以補史之缺,糾史之偏,它不僅記錄了一個晚清官員和民族實業家的一生,更是近代中國社會的縮影。當天展出的部分“第二批上海市檔案文獻遺產”檔案中,被稱為“中國私人第一檔”的盛宣懷檔案非常引人關注。
盛宣懷(1844~1916),洋務運動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創辦或參與創辦了輪船招商局、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中國電報局等企業,被譽為“中國近代企業的開拓者”、“中國早期工業之父”。
受父親康喜的影響,盛宣懷十分注重收集、整理、保存個人檔案的習慣,從而為后世留下了一座無比豐富的文獻史料的礦藏。
6月9日上午,盛宣懷之孫盛毓鳳特地從香港返回上海參加這場儀式。“祖父有保存文檔的習慣,每天晚上都在寫文稿、奏章,不到12時不可能睡覺。”據盛毓鳳介紹,其祖父保存的文檔資料范圍相當廣泛,大到中外商貿談判文本、上書朝廷的奏折,小到即興寫下的備忘錄、家庭書信,甚至連出差時在旅店開的洗衣發票,他都保存下來,其中大部分文稿至少是三稿,有時甚至五易其稿,所有書信他還會復制一份保存留檔。
晚年,盛宣懷定居上海,“盛檔”被保存于盛氏祠堂內。1943年,盛氏祠堂被拆除,盛家后人將大部分檔案捐給了上海合眾圖書館。解放后,合眾圖書館并入上海圖書館,這批檔案便成為上海圖書館的珍藏,總量將近16萬件、80萬頁檔案。另一部分則在西安、香港和日本保存。
“由于‘盛檔’實在太豐富,上海圖書館耗費近10年才整理完成,并出版《盛宣懷檔案選編》100卷。” 據負責整理的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介紹,盛檔可以補史之缺,糾史之偏,它不僅記錄了一個晚清官員和民族實業家的一生,更是近代中國社會的縮影。通過研究盛檔,后人可以從一個晚清高級官員和企業家的視角來了解中國近代社會巨大變遷中的許多細節,是研究中國各項事業發展歷程的寶貴資料。據悉,上海圖書館計劃將盛檔進一步申報國家級檔案文獻遺產評選。
黑人歌唱家用中文唱《義勇軍進行曲》
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灌制的《Chee Lai:Songs of New China》(《起來:新中國之歌》)唱片封面。1949年,新中國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代國歌,后來以正式國歌寫入《憲法》。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早在70余年前,美國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曾在紐約演唱這首歌并灌制唱片,后來又在許多國際重大場合用中文演唱這首歌,使它獲得國際影響力,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陣營中代表中國的最強音。
9日,在上海檔案館外灘館,澎湃新聞記者看到了保羅·羅伯遜1941年灌制的名為《CheeLai Songs of New China》(中文譯為“起來 新中國之歌”)的中國革命歌曲唱片,《義勇軍進行曲》就收錄在其中。
黑人歌唱家怎么會用中文唱《義勇軍進行曲》?收藏這套檔案的楊浦區檔案館及楊浦區文物管理事務中心(國歌展示館)專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義勇軍進行曲》唱片、圖書、報紙實物檔案共27件(套),包括民國時期和解放后出版的各類唱片8件(套)、反映國歌配器演變及收錄曲譜的圖書12本、記錄《義勇軍進行曲》被確定為國歌的整個歷程的報紙7張。
1935年5月9日,時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主任的任光為電通公司合唱隊演唱的《義勇軍進行曲》灌制唱片。唱片上的錄音后被轉錄到影片《風云兒女》膠片上成為主題歌。1940年,社會活動家劉良模在紐約教保羅·羅伯遜用中文演唱這首歌,并于次年共同將中國的抗戰歌曲灌制唱片,宋慶齡、林語堂、劉良模用英文作序。后來,保羅·羅伯遜在美國許多群眾大會和國際重大場合用中英文演唱《義勇軍進行曲》,還將稿費寄給田漢,支持中國人民抗戰,田漢則將一部分又轉贈聶耳家屬。
英國傳教士125頁日記記錄辛亥革命
由徐匯區檔案館申報的《辛亥革命日記》也頗有意義,“這是由一名外國傳教士記載的,提供了一個第三者的觀察立場。”上海市檔案館相關負責人評價。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辛亥革命日記》的作者是英國教士計約翰(1859-1927)。1876年,他受蘇格蘭圣經會委派來中國傳教。1911年,他正在武漢三鎮,親歷并記錄了武昌起義的全過程。計約翰于1913年辭去教會職務,留在漢口繼續創辦了英文報紙《楚報》(The Central China Post),自任報社社長兼總主筆。
《辛亥革命日記》記載了1911年9月30日至12月22日(日期不全)漢口地區革命軍和清軍交鋒的情況。日記對于雙方每日的戰況記載較為詳細,從中可窺見當時革命的發展過程。此外,對于革命軍處理對外關系及當時漢滿民族之間的關系等,在日記中都有所反映。整本日記共125頁,包括日記55篇、照片23幅,圖文相佐。
據徐匯區檔案館相關人士介紹,這份日記經百余年的輾轉周折,后來由一位居住在徐匯區的收藏者捐贈給徐匯區檔案館,“難得的是,這份日記至今保存完好,是研究辛亥革命史和中國近代史的珍貴檔案史料。”
上海市檔案館介紹,此次檔案文獻遺產的評選工作,旨在梳理本市的高齡、優質檔案文獻,保護這批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同時讓檔案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認識到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檔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希望更多人參與到檔案文獻遺產的發掘和保護工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