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訪|豪門三代鄭志剛和“無法復制的上海K11”
“這是全上海最好喝的咖啡,我試了(所有咖啡)以后,就說我一定要這個。”
6月1日上午9點,一頂白色巴拿馬草帽,一身麻白色休閑服,鄭志剛走進位于淮海中路300號11樓,上海K11的會議室。
他放松地靠在沙發一角,指著桌上冒著熱氣的Seesaw coffee,對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說,“你一定要試試,就在我們B2。”
身為香港珠寶大王鄭裕彤的長孫,繼承衣缽的壓力并未妨礙鄭志剛追求自我價值。他在哈佛大學念東亞文學的同時,也過了一把學藝術的癮。
2008年,鄭志剛從港府手中接過位于九龍區一個整改項目,便琢磨將藝術與購物結合在一起。這個最終名為K11的項目在開業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且收入比整改前翻了3倍。
2010年,鄭志剛一擲4億元人民幣,要把淮海中路的新世界大廈也改為K11 Art Mall。這個面積僅僅3.8萬平方米的購物藝術中心創造了單月100萬人流的紀錄,并成為上海潮人的聚集地。
如今,身兼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00017.HK)執行副主席兼聯席總經理以及周大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01929.HK)執行董事的鄭志剛,始終對自己一手創立的K11抱有極大熱忱。他每個月至少飛上海一次,把他在全世界各地看到的新潮靈感帶進K11,偶爾還客串消費者走走逛逛,給自家的客服打分。
鄭志剛給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遞過一張黑底白邊的名片,上面印的是K11 ART FOUNDATION(藝術基金會)創始人兼名譽主席。他常說,“K11是有靈魂的,來的人都能感受到。”
這位年僅35歲的創始人給同樣年輕的K11許了一個200億元的遠景:“2020年,全國將會有12個K11。”
屆時,K11的零售網絡將遍及北上廣以及沈陽等二線城市,預計每年總人流3.5億,總銷售額高達200億元。
一票難求的莫奈展
2014年的夏天,上海炙熱多雨。
金色塔樓頂端的K11在高樓矗立的淮海路仍顯得閃亮奪目,知名雕塑家隋建國的金色“蝴蝶”鑲嵌于生機勃勃的綠墻,9層高的飛瀑在夜間會投射出各色光彩。
玻璃罩之下的地下3層,總是排著蜿蜒的長隊,很多人不惜等待數個小時。
克勞德·莫奈的首次中國特展“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在K11展出了3個月,近35萬人紛至沓來只為一睹莫奈真跡。
這個炎炎夏季,上海零售業持續低迷,奢侈品銷售更是跌落谷底,而K11的營業額因為這場莫奈展同比(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0個百分點。
鄭志剛很是滿意:“K11每年至少會有一次大師級別的展覽。今年我們把達利帶過來了。”
由K11藝術基金會與西班牙菲格拉斯的卡拉-達利基金會舉辦的《跨界大師·鬼才達利》超現實藝術展,將在11月登陸上海chi K11美術館。這也是今年大中華區唯一官方授權的薩爾瓦多·達利藝術展。
“有一個價值800萬歐元的國寶展品會過來。”鄭志剛說,“光講達利是沒有意思的,我們做了一個超現實主義與中國當代藝術家的碰撞,講講中國超現實主義的發展脈絡。”
鐘愛當代藝術的鄭志剛在2010年創立的K11藝術基金會,已合作過的藝術家逾600名。為扶植藝術人才,K11位于武漢的藝術村每年免費為11個藝術家提供創作空間。“每年都會變,如果我覺得好,也會繼續孵化他們。”
這些K11孵化出的藝術家不僅有機會去巴黎東京宮、大都會博物館、Musée Marmottan這樣的夢想地交流,還可以被輸出到K11自己的藝術品商店(K11 Art Store)。
無法復制的K11
2013年的夏天,一波又一波的外地開發商滿頭大汗,興沖沖奔到上海K11考察。
他們不能理解,為什么如此小的購物中心愿意犧牲靠近地鐵出口的3000平方米面積,用整個B3層做公共藝術空間。
還有人煞費苦心地研究K11的動線,得出了一個先天不足的結論。
任外界如何褒貶,鄭志剛一直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6年前,他在東京中城B1層閑逛,看到了ABC cooking studio。彼時,香港K11已無空鋪,他隨即對上海K11的團隊說,“我一定要這個,而且位置一定要好。”
上海K11的運營團隊對此提出質疑,這個品牌大悅城已經有了而且開出來不是很火爆,租金不夠高,位置卻占很大。
“那時,KLUB11(K11會員)剛剛創立。我堅持一定要,而且一定要這個位置,讓地鐵進來的人流一眼能看到。”鄭志剛回憶這一次他與團隊的博弈說,“我很直接,就要這個,就是這么直觀。”
ABC cooking studio一炮走紅,成了K11 B2層的金字招牌。鄭志剛提起這個案例不禁露出得意之色,“剛開始他們給不了一個很高的租金,現在他們不管是人流量還是租金,都贏了周邊的租戶,而且帶動了整個KLUB11的創意手工主動性。”
K11好評如潮后,不少開發商試圖模仿K11,紛紛給自己的購物中心貼出藝術標簽。
鄭志剛對此不以為意:“他們做這些活動是可持續發展的嗎?是一個品牌的核心價值嗎?即使活動每年都做,背后所謂的空間、開發商和購物中心到底代表什么?是一個空盒子里放一些品牌再去做同一個活動?”
“K11一直在變,但是原本的靈魂、核心價值和愿景是不會變的。”鄭志剛開始反問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K11做了兩年多了,你在其他地方有感覺到同一種五官體驗?看到同一個東西?”
鄭志剛認為,K11給每個空間都創造出了靈魂,這是K11的根本。他管自己這套模式叫博物館零售,他不愛說K11是一個mall,而喜歡反復談及museum。
“K11不是一個地產項目,更不只是一個mall。K11只是一個品牌,其中包括購物中心、寫字樓、K11藝術品商店(K11 Art Store)K11設計店(K11 Design Store)、K11設計師精選服飾店(K11 Select Store),未來還會有服務式公寓。”鄭志剛強調,“我們也不是一個開發商。”
鄭志剛打了個比方:“傳統開發商和品牌都是業主與租戶的關系,K11和租戶是合作方。我們也會收提成和租金,但租戶的整個零售空間、貨品、做活動都是一起去設計,做到有靈魂的感覺。”
MaxMara在K11開旗艦店的時候,第一次從米蘭把一些藝術作品帶進K11,K11的3位當代藝術家與 MaxMara一起在店里做了一個展覽。這是MaxMara在全球第一次將藝術與商業結合到一塊。
鄭志剛也感受到了自己的這種固執。“我是創始人,所以我的員工都要跟著我的角度、我的文化走。K11的會員也是一樣,如果你不熱愛藝術人文,可能你很難融入這種文化。”
四成營業額來自粉絲在上海絕大多數購物中心的業主們哭天喊地說日子不好過的時候,K11在過去9個月里零售額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這源于K11的明星效應。
鄭志剛說,“差不多四成營業額都來自我們的粉絲。”
香港K11的粉絲經濟也很驚人。新世界發展(00017.HK)2015年中報顯示,香港K11出租率接近100%,營業額按年上升11%,每月平均客流量超過130萬人次,其中以本地高消費年輕客戶群為主。
K11在開業之前,就在鎖定目標消費人群。“25歲至45歲的時尚上班族、潮人,就是我們想要的客人。現在,他們正是我們的VIP。”
鄭志剛透露,“現在有約1.2萬名金卡會員和300名黑卡會員。”
在上海K11,一次性消費5000多即可成為金卡會員,而一年消費累計30萬元以上即可成為黑卡會員。
“粉絲黏性很強。我們有的黑卡會員一次性消費就是四五十萬元。”鄭志剛表示,“我們非常了解他們,知道怎么去溝通。我們的客服和他們都是差不多大,有差不多的思維方式。”
鄭志剛說,“全部客流來看,每個人的消費額都有30%至40%的增長。這說明,我們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
“場地有限,我們重質不重量。太多人流,對我們來說也沒用。”鄭志剛的團隊對新媒體營銷手到擒來,上海K11如今在新浪微博擁有200萬粉絲,微信服務號上亦擁有20萬粉絲。
“我們的粉絲都是有消費力的時尚達人,他們喜歡用新媒體溝通。我們在微博、微信與他們互動,就能知道他們喜歡什么?”鄭志剛表示,K11在今年3月推出了咖啡藝術之旅,現在在做巧克力之旅,這些都是粉絲想學習的東西。
K11還另辟蹊徑,消費積分兌換的不僅僅是商品,還有藝術人文體驗。在名為K11學院(K11 Academy)的體系下,針對K11各類粉絲的需求,特別開設了藝術人生、小資生活、魅力女人等定制活動。金卡會員憑1萬積分可以兌換一次K11學院的課程,而消費滿1000元的購物小票也可換領課程參與券。
鄭志剛認為,“K11就像是你的一個朋友。因為K11很開朗、很國際化、很藝術,所以你愿意時不時過來喝個茶,看看他。”
奢侈品銷售逆勢走高
有不少商業地產人士對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表示,K11的人流集聚在餐飲,而諸如一樓的奢侈大牌鮮少有人問津。
“不是不是。”鄭志剛立即給出了反駁,“過去9個月,我們一樓國際品牌營業額都有超過20%的增長。B1、B2的零售業態,漲得更多。”
鄭志剛認為,“我們比很多mall(的業績表現)都要好。因為我們是以品牌的角度去營運,而不是以開發商的角度。”
K11的下一批項目在沈陽、武漢以及廣州,這些都是直接開發的幾十萬平方米的綜合體。對于鄭志剛而言,“大有大的玩法,小有小的玩法。”
下一批超級K11,將是驗證鄭志剛基因的最好故事。
澎湃新聞對話鄭志剛
澎湃新聞:為什么叫K11?
鄭志剛:其實K11這個名字本身沒有任何意思。我在一張紙上,看到一個K和一個11。然后我感覺,未來我要創造這個品牌的時候,要走一種自然自在的感覺。希望我的參與者,顧客也好,來看展覽的人也好,粉絲,都有藝術創意。K11不是強硬告訴你,K11有什么意思,而是讓他們自己思考,自己感覺,這個東西是什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感覺什么是什么。自我參考,享受創意之旅。
澎湃新聞:K11的創意核心是什么?
鄭志剛:童真,原創,孵化藝術家。
澎湃新聞:你平常是不是一直逛很多地方?
鄭志剛:當然,我昨天才逛了6個不同的工作室,各種藝術概念。我看很多,我要嘗試一個東西,全部地方我都要試過。
澎湃新聞:那你比較喜歡逛上海哪個mall,除了K11?
鄭志剛:坦白說,我很少逛零售體。我不需要從其他零售體去啟發,我的啟發是從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家去交流。我去吃一個菜,我是從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講話,好比今天和你對話,獲得靈感。
澎湃新聞:你個人收藏最喜歡的一幅藝術作品是什么?
鄭志剛:沒有最喜歡,每一幅我都很喜歡。最近我看了一兩張恩利的抽象畫。我喜歡當代。
澎湃新聞:王健林和王中軍最近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都大手筆分別拍了莫奈和畢加索的畫。你平常會參加這樣的拍賣會嗎?
鄭志剛:很少。
澎湃新聞:K11里面你個人的藏品有多少?
鄭志剛:沒有,都是K11藝術基金會的藏品。我自己的藏品不會展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