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濟大學建筑本科畢業設計展聚焦城市再生
《浮想城市——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2021建筑系本科畢業設計展》 展出現場
6月27日,同濟大學與藝倉美術館聯合舉辦的《浮想城市——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2021建筑系本科畢業設計展》在藝倉美術館揭幕,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翔寧、副院長袁烽,藝倉美術館館長余光照等出席揭幕儀式。展覽選取建筑學與歷史建筑保護兩個本科專業的9個課題,從多個維度對歷史、密度、山水等大環境下的城市再生問題展開研究。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7月11日,舉辦地點設置在藝倉美術館的水岸廊橋空間,意在與真實的城市環境建立更緊密的聯系。作為策展人,李翔寧表示,同濟建筑系教師多有著豐富的海外視野,也一直在積極為上海城市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設計藝倉美術館的建筑師和扎哈?哈迪德事務所負責人帕特里克?舒馬赫均在同濟任教,黃浦江兩岸也有很多同濟建筑系教師設計的作品。”
以“浮想城市”為主題,展覽選取的9個課題聚焦備受關注的城市再生的問題。
“楊浦濱江創新街區城市設計”基地位于楊浦大橋與楊樹浦電廠之間的濱江區段,旨在探尋在中國城市中建立低層高密街區的可能性,提出了在街區組織上必須實現多功能混合和多產權共存,以及在該條件下的兩種街區模式。
“重慶朝天門地區濱水地段更新設計” 基地位于重慶朝天門,是三足鼎立CBD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依山傍水的地形,課題組在高密度環境中營造都市山水,通過建立超鏈接的洞天系統,將文人山水的精神圖景帶入煙火人間,從空間和社會維度解決城市建設幾無余地和核心商區發展需求的矛盾。
“深圳市沙頭角片區再生設計”基地位于以“中英街”為代表的沙頭片區,在粵港澳大灣區新一輪協同發展格局下,未來如何發展升級成為設計思考的重要議題。課題由建筑與規劃兩個專業師生組隊,針對邊境區位特征,遵循山城海一體的發展原則,提出“漸入優境·跨境融城·山水漣醫”的構想,將該區域提升為功能多元復合、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合作示范區。
深圳市沙頭角片區再生設計
“鄭州小李莊車站片區核心街坊城市及建筑設計”基地位于鄭州四大主要鐵路樞紐之一鄭州小李莊車站片區。課題聚焦TOD帶動的城市公共活動區的體系建立,通過分析不同人群的城市行為活動特點,研究城市的路網格局、交通組織、公共空間等體系,建立有厚度的多層步行系統。
“北京798及酒仙橋社區老舊社區更新計劃”基地位于北京798藝術區,這個中國最早由藝術家自組織更新的工業遺產地逐漸被畫廊與同質商業占據,藝術創作展示逐漸被割離于其生活之外。“藝術桃花源”將一座融合農林牧漁、飲食起居的高層置入798畫廊密度最高的藝術“心臟”,而都市農業試圖在協調食物、能源、自然景觀與生活聚落關系的同時,也在重構藝術生活與市民生活新的交往可能。
“上海北站樞紐交通綜合體及城市設計”基地位于上海市寶山區,車場采用雙層布置,站房規模約7萬平方米。本設計以新建上海北站鐵路紅線范圍內為重點內容,其周邊環境作為城市設計的研究范圍,探索我國 “站城融合”的新模式;同時,也希望將上海北站地區建設成為上海寶山的區域性城市活力中心。
“上海老城廂喬家路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研究”基地位于上海老城廂具有代表性的喬家路歷史街區,是正在經歷拆遷舊改項目。本次設計研究以歷史遺存豐富的上海老城廂喬家路為例,探索其特殊的保護與再生方式——向地域與傳統中尋求城市發展的多樣化之路,尋求“水意”而非水面實體的再生,為江南諸多傳統水網城市的水意再生、特色再造進行探索。
此次參展課題還有“赤坎古鎮保護與利用設計研究”和“太原崇善寺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前者是廣州開平著名僑鄉,后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旨在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再生進行進一步探索。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