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網紅教授被罵哭:跟妻子的命相比,我賺的錢不丟人
原創 霹靂藍 視覺志
作者 | 霹靂藍
不能只顧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
換言之,不能夠只講崇高,不講道理。
在煽情的倫理流行之時,人所共知的虛偽無所不在;
因為照那些高調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餓死。
——王小波《關于崇高》
三年前,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
因為把陽春白雪的古詩詞,
用一口“彎道子”普通話,
一鍵切換成深入淺出的幽默段子,
而在短視頻平臺爆火。
我們眼里才情高超的詩仙李白,
在他這是一個自我感覺賊好的人,
“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悲豈是蓬蒿人,
一看他這個德行就當不了官。”
田園詩人陶淵明,被他蓋章“很有幽默感”,
然后一頓不留情面地調侃:
“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種得個鬼田。”
講孟郊,
“一輩子辛苦地考進士,認真地讀書。
就是為了一日看盡長安花。”
還特別解釋(長安花就是女孩子)
末了,連帶古今男人一塊調侃:
“大概大部分的男人,
就是這個人生理想。”
他講課畫面感十足,
彷佛把遙遠時空的文人墨客,
帶到了大家面前打趣逗樂。
無數網友對這種突如其來「畫風清奇」,
又干貨滿滿的授課方式欲罷不能。
上千萬的播放量,上百萬的點贊,
流量時代,人紅了,
被邀請開講座寫書、接受采訪、參加活動的曝光多了
當然,是非也多了,
質疑和責罵之聲雪花般撲面而來。
01·人命和文人風骨哪個重要?
一次講座中,一位男士義正嚴辭地當面質問他:
“我們承認你的課程很好,
但是你這樣為了錢到處走穴,
有一個文人學者的風骨和風范么?
作為知識分子,
更應該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吧?”
這話很難聽,但在戴教授走紅的那段時間,
這種聲音并不少見,
總結下來就是:
一個知識分子、文化人,
不好好搞學術搞研究,
怎么能想著賺錢呢,
對得起「文人風骨」這四個字嗎?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京報等紛紛發文表態,
認為戴教授“紅得有理”“紅了師生 火了教育”。
對于網上的質疑
很少看到戴教授在公開場合進行回應。
直到最近,
他之前接受采訪的一段視頻被翻了出來,
大批網友才知道,他頻繁露面公開演講,
是為了救自己的太太。
戴建業相伴幾十年的妻子,得了肺癌。
肺癌靶向治療的藥非常昂貴,
一盒就要51000塊,只有30粒,
相當于1700塊一粒,只能吃一個月。
除了藥,還有住院、請護工的費用,
加起來每個月基本都要支出七八萬的醫藥費。
這對于絕大多數的家庭來說,
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最讓他痛心的是,
有一次,他回到家發現妻子在嚎啕大哭,
原來她拿藥的時候手抖,一盒藥全倒到地上了,
還差幾粒沒找回來,妻子心疼到幾近崩潰。
這個畫面讓戴建業很受沖擊,
壓力像山一樣倒過來,
錢成了急需品。
采訪中他強忍哽咽:
“很多人批評我到處賺錢沒有文人風骨,
可是如果丟了妻子,
我要文人風骨做什么?”
于是他才開始接演講接廣告接書稿,
只希望妻子能活下去。
我也翻找了戴教授所謂“走穴賺錢”
接的廣告、商演、合作,
全部都是文化、歷史、詩詞、讀書相關。
即便是合作向的視頻,也是掏心掏肺,
頻頻有扎實有用的金句輸出,
對剛畢業學子寄語:
“我們不能改變風的方向,
但我們可以調整風帆。
一帆風順,既不可能,也不可貴。”
B站的輸出也都是毫無保留的古詩詞干貨、人生經驗分享。
除了內容輸出的盡心盡力,
戴教授身上還保留著老一輩知識分子的質樸和責任感
對于接下的“擔子”從頭到尾的信念感。
有媒體去他家采訪,他一聲不吭也沒叫工作人員,
默默調試起機器,確認燈光的明暗程度。
現在再看開頭那句,
知識分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質問,
那些管中窺豹的評價,
又有多少公允的東西呢?
02·「網紅教授」浮名之外
而,那些躲在屏幕后面口沫飛濺,
大肆批判戴教授“不搞學術 只會搞錢”的那波人,
更是讓人啞然失笑。
在被冠以網紅教授之前,
戴建業教授已經是陶淵明研究專家,
在漢魏文學研究領域也有頗多貢獻。
在整個中古文學研究領域也頗有地位。
這點可在知網查看戴教授的論文被引頻次,
一目了然。
其中,他2013年發表的:
《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狀與反思》被引43次。
什么概念呢?
《自然》期刊曾經報導過在所有已出版的文章中,
只有1次引用的論文,已經在前55.8%中。
被引用次數達10次以上時,
該文章已經是全球被引用次數中排名前24%。
(注:不同學科的平均引用數差異很大,此處僅供對比參考)
而作為陶淵明研究專家,
戴建業先生的《澄明之鏡》從2001年出版,
到現在已經出了五個版本了,
豆瓣評分均在8分以上。
閱讀人數最多的那版,甚至達到了8.7分。
可謂功力深厚,經得起學界內外研讀推敲。
盡管發表了非常多專業嚴謹的學術論文,
但是戴教授多次強調:
“傳統文化淪為說教就死了 ,
要激活古詩詞在現代的生命力。”
這也許就是他獨樹一幟,不走尋常路,
這種授課風格的根本原因,
也是學生愿意追隨他,
沉浸在古詩詞里的原因。
03·社會的擰巴風氣
現代似乎有一種很擰巴的風氣,
網紅、小明星博出位博眼球,不顧底線,
賺得盆滿缽滿,那叫勵志人生。
文化人、知識分子一談錢,
那就是一身銅臭。
不吃青菜豆腐,不夠形容枯槁,不夠捉襟見肘,
就不夠文人風骨?節操就不夠純粹?
那我們鼓勵的是什么呢?
拿不出任何代表作,直播間里賣賣萌刷刷臉,輕松下班?
早在15年前的2006年,
易中天教授開講《品三國》系列,
和戴教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講課風格,
一掃學院式的高雅嚴謹,
標志性的易式斷句發音,圈粉無數。
接下來的劇情還是更古不變的:
人紅是非多。
歷史也總是驚人的相似。
現在指責戴建業的人說的話,
幾乎和當初指責易中天的人“不謀而合”
“我覺得您本職是一個教師,
但是到了快退休的年紀您又上了電視……
我知道您有兩個兄弟,
是不是在家里能夠得到的最基本的關心也被除以了三,
以至于您到現在沒有一個存在感,
是不是您當年在放牛的時候,
那些離您而去的母牛造成您的空虛,
也造成您沒有存在感?”
「不務正業,刷存在感,走穴賺錢」
有沒有記得,
當年多少人因為易教授愛上了歷史,
有多少學生因為易教授不費力地記下了知識點。
15年過去了,
又有多少人因為戴教授愛上了古詩詞,
領略到詩詞在當代的生命力,
多少小學生因為這樣有趣的啟蒙,
愿意多背幾首古詩。
而,一波人還在苛責「文人風骨」。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真正的知識分子能過上好日子,
難道不是件好事嗎?
這樣才會有更多人更多年輕人正視知識的價值:
知識不僅可以為精神世界服務,
為社會服務,
也能為落地的生活成本服務。
很可惜的是,
戴教授的妻子最終在疫情期間去世了。
忘不了他那句:
“很多人批評我到處賺錢沒有文人風骨,
可是如果丟了妻子,
我要文人風骨做什么?”
如今他的生活終究會回歸平靜,
希望他的生活如他所愿:
“我喜歡在家里讀書,
寫一點我喜歡寫的東西,
我準備退休以后,
既讀中文,讀古文,
也重操舊業,翻譯點英國的小品文。
我覺得這樣比較快樂。”
原標題:《網紅教授被罵哭:跟妻子的命相比,我賺的錢不丟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