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炒股熱、浦東開發25周年等當選4月上海市民最關注時政話題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和新華社上海分社5月11日聯合發布了4月份的“上海市民時政關注指數”。指數顯示,4月份上海市民最為關注的5個時政話題依次為:“A股重上4000點再興炒股熱”、“上海紀念浦東開發開放25周年”、“人社部表示未現公務員‘離職潮’”、“復查聶樹斌案全力維護司法正義”和“對庸政懶政要‘動刀子’‘出重拳’”。
時隔七年,上證綜指在4月初重上4000點,炒股成為近期市民生活中最熱門的話題。這是繼3月住房問題居指數排行榜首位之后,市民再次聚焦與自身經濟利益直接相關的話題。而在專家看來,市民在盼望證券指數上升的同時,恐怕要思考這些增加的金融資本是否有效地拉動了實體經濟的轉型發展。
“全民關注‘炒股熱’并不代表全民炒股,更不是我們的社會越來越走向世俗化。”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石磊表示,很多人對于股市火爆的關心,是因為身邊總有家人、同事、朋友在炒股,耳濡目染,難免成為第一熱點。同時,石磊認為,股市一時間成為熱點問題,必定與過去一段時間比較沉寂的市場有關,在一段時間宏觀經濟運行不暢的情況下,個人財產性收入沒有上升,恰好在這個時候,人們都看到了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機會。“增加財產性收入是中央提出來的,中央一直在倡導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敞開心來,國家也在通過一系列放開貨幣條件的政策,來引領和刺激股市的增長。”
在石磊看來,國家不是在單純用政策來推動指數。“這里面有一冷一熱需要注意,就是現在虛擬經濟相對較熱,實體經濟仍然較冷,這值得謹慎。”石磊分析,一般人們認為,金融就是虛擬經濟,但實際上金融并不必然等同于虛擬經濟,把金融工具,金融產品包括金融政策都變成以錢生錢的時候,這樣的金融叫虛擬經濟,當金融借助于借貸和股市以及其他延伸品的交易,通過直接融資或間接融資進入實體經濟,那么它也是實體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客觀地說,這段時間金融中不斷出現的好跡象,金融資產的增加,股市指數的上升,并不是立竿見影地反映在實體經濟中。”石磊認為,面對現在虛擬經濟相對較熱,實體經濟相對較冷的局面,接下來政策制定的重點,是怎么有效地把股市所融入的社會資本,金融資產,有效地通過渠道的增加,渠道的順暢,制度的改進,機制的優化,來引導到實體經濟中來。
石磊認為,在“炒股熱”背后,值得市民思考的不是點數,如果經濟結構不能有效調整,實體經濟不能借助于虛擬經濟的支持得到發展,那么5000點沒有意義,“因為這樣的5000點是‘瘋牛病’,我們希望看到健康的牛,但中國的實體經濟還沒有到能支撐一個穩定,健康,高效的牛市,短期內快牛往往會帶來不穩定。”
而在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唐亞林看來,炒股熱是一個民生問題,老百姓關注股市有利于實體經濟的再調整,而這一輪股市的發展中,政府的行為不能簡單地回歸政策市的范圍,政策的出臺要考慮中國老百姓的社會心理的現實。“我們重積蓄,輕消費,因為社會缺乏有效保障,例如教育、衛生等等方面。”唐亞林認為,怎么讓閑散到老百姓手里的閑錢成為一種有利于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資本,這一點作為各級政府部門必須要動腦筋的。“去年年底我講過,今年股市肯定要上到5000點,這是我對中國股市的信心。”唐亞林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