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全球變暖成海洋首要威脅,世界上50%的珊瑚已經消失

海洋又有壞消息傳來。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等機構5月6日發布的《重振海洋經濟》報告,全球海洋的價值超過24萬億美元,但如今由于人類過度地依賴化石能源,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海洋面臨的首要威脅,這使得全球海洋經濟正在下滑。
如果把海洋比做一個國家、它每年的生產總值等同于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那么海洋將是排在美中日德等國之后的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它的年生產總值約為2.5萬億元。海洋所提供的價值,包括每年為人類提供各種水產品,它是各種貿易和運輸的載體,它吸收了約30%由人類燃燒化石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它還是人類所向往的旅游勝地。另外,海洋還間接地產生許多無形資產。

這篇報告分析說,全球2/3的海洋基礎經濟依賴于健康的海洋環境,然而它正在急速地走下坡路。
當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正在舉棋不定時,海洋已經成為全球氣候變暖“最大的受害者”。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研究認為,化石能源的使用使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從1880年到2012年間上升了0.85℃,但是人類活動產生的多余熱量約93%被海洋所吸收,這使得人們所感受到的氣溫的變化沒有那么強烈。但科學家們擔心,海洋不會一直持續這樣吸熱,總有一天這些熱量會返回到大氣層中。海水表層溫度的上升使得海水pH值隨之降低,導致海洋生態環境隨之改變,已經威脅到海洋動植物的棲息地。
工業和城市的擴張正在改變海岸線的面貌,填海工程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這份報告指出,在海岸線上,紅樹林的毀滅速度超過森林消失速度的3-5倍。紅樹林為許多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和食物,它還能降低水污染,使海岸線免遭海浪侵襲。
除了紅樹林之外,許多其它海洋物種也正在經受“劫難”。報告說,世界上50%的珊瑚已經消失,如果溫度上升和人類的破壞持續下去,2050年將是珊瑚礁的“末日”。
聯合國糧農組織2014年最新的全球漁業資源報告顯示,海洋在2012年為人類提供了超過1億噸水產品。《重振海洋經濟》卻指出,全球90%的漁業資源都已經被過度開發或充分利用,由于自然資產退化,海洋正在失去它為數億人提供食物和生計的能力。

在中國,從北方的黃海渤海到南方的三沙,漁民也在經歷著漁業資源退化的惡果。在三沙海域捕魚的老漁民王振金說,20年前出海一個月就滿載而歸 ,現在2個月也不行。
盡管海洋的問題聽起來極為嚴重,但報告的作者們認為現在扭轉困局還為時不晚。他們提出,在2015年人們要必須確保在聯合國《2015年后發展議程》中體現海洋恢復的重要位置,要大幅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確保在即將召開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行之有效的氣候協議,各國還應切實履行到2020年保護和有效管理至少10%的沿海和海洋區域這一既定目標,并爭取在2030年把這一比例增加到30%。
“是按下重啟鍵的時候了。”他們寫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