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中國氣象局長警告:氣候變化影響中國重大工程的安全性穩定性

蘭文飛、李玉梅/學習時報
2015-05-04 07:18
來源:澎湃新聞
? 綠政公署 >
字號

【編者按】

       5月4日出版的中共中央黨校機關報《學習時報》刊登了對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的采訪,他表示,大家都在關注南水北調工程,實際上,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重大工程面臨的風險加大。氣候變化影響重大工程(如,青藏鐵路、電網、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能源工程、生態工程等)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影響重大工程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影響重大工程的技術標準和工程措施等。本文原標題為“高度重視氣候安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文如下:

因為干旱無雨,重慶一兒童正在收集山上滴下的泉水。澎湃資料

        記者:鄭局長您好。采訪之前向您請教一個術語,從專業角度說,氣候變化都指什么?

        鄭國光:我們一般所說的天氣,指的是短時間(幾分鐘到幾天)發生的氣象現象,如刮風、下雨、雷電。而氣候是指某一長時期內(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及以上)氣象要素(如溫度、降水、風等)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況,通常由某一時段內的平均值以及與平均值的離差值(距平)表征,主要反映一個地區的冷、暖、干、濕等基本特征。

        從氣候特征上講,我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國家。降水南多北少,旱澇分明;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年際差異大,全國年平均降水量632毫米,最多年份是最少年份的1.3倍;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氣候、高山高原氣候等;氣象災害種類多,影響大。

        而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值和氣候離差值出現了統計意義上的顯著變化。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氣候平均狀態的變化;氣候離差值增大,表明氣候狀態不穩定性增加,氣候異常愈明顯。導致氣候變化的原因,可以分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自然變率、太陽活動、火山活動、陸地及海洋等;人為原因包括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氣溶膠、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等。

        記者:我們都知道全球氣候呈現變暖的趨勢,這一趨勢,對我們國家的氣候變化有怎樣的影響?

        鄭國光:我國氣候變暖的趨勢,其幅度明顯高于全球。例如,近60年來,全國地表平均氣溫升高1.38℃,平均每10年升高0.23℃,幾乎為全球的兩倍。其中,北方增溫高于南方,冬季高于夏季,夜間高于白天。本世紀前10年是近百年來最暖的10年。

        記者:最近看到您提到氣候安全問題,請談一談這個問題。

        鄭國光:氣候安全指的是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不受氣候系統變化威脅的狀態。作為一種全新的非傳統安全,它與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密切相關,是國家安全體系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中國夢的基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和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既要重視傳統安全,又要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

        全球氣候變暖已嚴重影響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發展,對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能源安全、重大工程安全、經濟安全等諸多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領域,均構成了嚴重威脅,對我國國家安全提出了嚴峻挑戰,對國際非傳統安全也帶來了挑戰。去年9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首腦峰會,12月的利馬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1月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以及將于今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都充分表明了世界各國都在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維護發展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和平安全。

        因此,我們應從國家安全觀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氣候安全問題,科學應對氣候變化,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

        記者:這些年我們國家的極端天氣災害頻發,是不是受這一趨勢影響造成的?

        鄭國光:有很大關系,可以說,正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出現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狀況。比如,2003年,淮河發生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2004年,“云娜”臺風造成重大災害;2005年,西江發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2006年,川渝遭受百年一遇干旱,南方地區遭受“碧利斯”“格美”“桑美”臺風災害;2007年,淮河再次發生流域性大洪水;2008年,南方發生歷史罕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2009年,北方冬麥區發生大旱;2010年,西南地區發生特大干旱,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2011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旱澇急轉;2012年7月21日,華北遭受特大暴雨,給京津冀造成重大影響;2012年5月10日,甘肅岷縣遭遇特大冰雹襲擊;2013年7月至8月上旬,南方遭受嚴重高溫熱浪襲擊;2014年7月,超強臺風“威馬遜”重創海南。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南水北調工程,實際上,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重大工程面臨的風險加大。氣候變化影響重大工程(如,青藏鐵路、電網、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能源工程、生態工程等)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影響重大工程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影響重大工程的技術標準和工程措施等。

        記者:現在的霧霾天氣,除了汽車尾氣、工業排放、燃煤供暖等因素外,與氣候變暖有沒有關系?

        鄭國光:關系很大。我們有個專業術語來衡量,叫作大氣環境容量(表示大氣對污染物的清除能力)。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大氣環境容量明顯降低。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大氣環境容量明顯下降,本世紀以來下降趨勢更加明顯。同時,由于風速減小使得靜風日數增加,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成為霾天氣多發的幫兇。

        記者:這樣一些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已經影響到我們生存環境的方方面面,勢必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鄭國光:是的。氣候變化問題已由科學問題轉化為環境、科技、經濟、政治和外交等多學科領域交叉的綜合性重大戰略問題,歸根結底是國家的排放權、發展權和國際話語權、主導權問題。在我國,氣候變化已成為國家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問題,事關國家安全,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長快,人均排放低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排放總量已超過美國,排世界前列,處于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風口浪尖上。

        記者:形勢已經很嚴峻,我們都采取了哪些應對舉措?

        鄭國光:我國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工作,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舉措。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特征,使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面臨著比發達國家更嚴峻的挑戰,也存在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新機遇。走科學發展道路,要始終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低碳技術、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全球低碳經濟轉型將在世界范圍內提升能源產業及其裝備制造業的戰略地位。我國企業既面臨空前競爭壓力,又存在跨越式發展機遇。

        應對氣候變化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應對氣候變化既是我國現代化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又是當前發展中現實而緊迫的任務。既需要有中長期戰略目標和規劃,又需要有現實可操作的措施,開展實實在在的行動;應對氣候變化要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應對氣候變化要與轉變發展方式有機結合起來,推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應對氣候變化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輔相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的道路,可實現經濟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雙贏。節約能源、優化能源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低碳發展道路,既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對策,也是我國突破資源環境的瓶頸性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兩者具有協同效應。在氣候變化外部壓力下,我國不能采取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耗竭的發展方式,氣候變化作為一種杠桿,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記者:為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我國訂立了很多目標,也請給我們再具體介紹一下。

        鄭國光:我國以積極的態度科學應對氣候變化。2009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發展綠色經濟,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推廣氣候友好技術。2013年11月,我國發布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14年9月,又發布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了未來六年中國低碳發展的路線圖和時間表。2014年11月,在北京發表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這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和負責任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態度,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記者:應對氣候變化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怎樣的關系?

        鄭國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而氣候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要求我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認識和把握氣候規律,利用和保護自然氣候,科學應對氣候變化。氣候關系著人類生產生活的環境條件和質量,氣候環境發生改變生態系統必然會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化,人類文明也會相應地受到影響,一些古文明的興衰典型地揭示了氣候、生態、文明之間的密切關系。

        實際上,生態安全正面臨氣候及氣候變化危機。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日益明顯,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產生顯著影響,導致淡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農業生產不確定性增強、生物多樣性減少、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破壞、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重發等等。全球生態安全和人類發展正面臨氣候變化危機。

        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需要我們不斷提升對氣候規律的認識水平和把握能力,堅持趨利避害并舉、適應和減緩并重,以氣候承載力為基礎,主動順應氣候規律,合理開發和保護氣候資源,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科學有效防御氣象災害,著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保障氣候安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記者:所以,按照您的思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與應對氣候變化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必須一體對待,系統考慮。

        鄭國光:在應對氣候變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我們有如下建議。

        一是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應對氣候變化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升級,注重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經濟發展和城市安全環境。東部發達地區要率先提出實現排放峰值的目標和路徑,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地方的政績考核。西部開發要貫徹“在容量下發展、在保護中開發”的理念,從源頭上避免“先高碳后迫降”的被動局面。

        二是要科學認識氣候規律,高度重視氣候安全。要從戰略高度上更加重視氣候安全問題,將氣候安全作為國家安全體系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考慮。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確定中長期氣候安全目標,減輕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水資源、生態、能源、城鎮化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重點關注與極端氣候事件和災害相關的農業、水資源風險加劇、生態安全風險升級、健康安全風險加大等新問題。

        三是要走低碳城鎮化道路,強化城市規劃的氣候可行性論證。據研究,城鎮居民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約為農村的三倍。因此,在城鎮化剛剛步入中期階段的時候,許多城市資源環境承載力已經減弱,水土資源和能源不足、環境污染等問題凸顯,生態保護、環境保護、氣候保護面臨更大挑戰。一些地方城鎮建設規模擴張過快、占地過多,大拆大建大變化的急功近利思想冒頭,盲目“攤大餅”問題突出,對保護耕地和保障糧食安全、防御自然災害和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四是要科學開發和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大力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氣象能源,充分利用光、熱、水等氣候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和現代農業,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著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五是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提高全民意識。要發動社會力量,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全社會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和防災減災的科學認識;把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和防災減災科學知識、自救互救技能作為中小學校的必要課程,使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和防災減災培訓和演練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積極推進氣象科普進社會活動,提升脆弱群體應對城市極端災害能力。

        面對防災減災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嚴峻形勢,以及我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艱巨任務,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任務,需要全社會動員起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金逸太阳城团购| 百家乐庄闲几率| 百家乐真人游戏娱乐网| 顺义区| 中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菲彩娱乐| 自贡百家乐赌场| 斗首24山择日天机择日| 永济市| 六合彩生肖|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游戏作弊| 大发888在线娱乐城合营商| 大都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至尊百家乐20130301| 澳门百家乐官网游戏官网| 蒙特卡罗娱乐| 大发888娱乐城好吗| 属虎和属鼠合伙做生意| 红宝石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平台信誉排名| 狮威百家乐官网娱乐场| 百家乐官网筹码方| 大发888bocai官方下载| 百家乐最新心得| 百家乐官网怎么看大小| 彩票大赢家| 三晋棋牌中心| 大发888是什么游戏| 大发888官网 df888| 华商棋牌游戏| 二八杠单机游戏| 大发888娱乐场官方| 大发888娱乐场下载iypuqrd| 百家乐白菜价| 真人百家乐官网游戏软件| 临汾玩百家乐官网的人在那里找| 百家乐群到shozo网| 百家乐唯一能长期赢钱的方法| 线上百家乐可靠吗| 百家乐官网筹码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