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貨殖列傳|毛振華:中國評級業開山人的堅守與抉擇
【編者按】
《史記·貨殖列傳》是最早專門記敘從事“貨殖”(商業)活動的杰出人物的史書著作,司馬遷闡釋的經世濟民的經濟思想和商業智慧,被譽為“歷史思想及于經濟,是書蓋為創舉”。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結構、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在這場大變局中,所有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企業家、創業者、打工人的故事,都值得被銘記。我們推出《澎湃財經人物周刊·貨殖列傳》,講述全球化時代大潮中的商界人物故事。
他們為時代立傳,我們為他們立傳。
夏夜的亞布力,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在熱鬧后又恢復了靜謐。
一年一度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落幕,媒體和嘉賓們都散去了。毛振華、陳東升和田源這幾位老友還在地中海俱樂部中相談甚歡。這是他們一年中難得的相聚時刻。
若將時光倒流到30年前,他們都是在北京騎著自行車去上班的國家公務員——住在中南海的毛振華下班后時常騎著自行車,穿過天安門,沿著長安街一路到陳東升位于東單的家。二人海闊天空地交流創業的想法,夜深了就蓋同一床被子,經常一聊就到天亮,再騎著車回去上班。
陳東升將他們這批人稱為“92派”,指的是在1992年浪潮下下海經商的體制內精英們。1992年,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受鄧小平南方講話的感召,紛紛主動下海創業,形成了以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中國中期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田源、萬通地產創始人馮侖、SOHO中國創始人潘石屹等為代表的“92派”企業家。他們在企業運作上秉持現代觀念與國際化視野,他們也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增長的一股推動力量。
1992年,毛振華從中央機關國務院研究室下海,對標美國評級機構穆迪創辦了中國央行批準的第一家信用評級公司——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陳東升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辭職下海成立了嘉德拍賣公司。
那一年毛振華28歲,陳東升35歲,兩位年輕人懷著滿腔熱血,志在填補中國商業領域的空白。初生牛犢無懼——他們還不知行業選擇的差異意味著如此之多的不同。他們也還沒想過,在之后的30年里,他們的命運既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又各自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
“中國版的穆迪”
就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開幕的當天早上,毛振華還在北京舉行的“中誠信國際2021年中信用風險展望研討會”發表主旨演講,演講結束后,便匆匆前往亞布力。這是中誠信的年度“盛會”,由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誠信國際)主辦、穆迪公司贊助。
在中誠信的發展歷程中,穆迪一直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在創業之初,毛振華就希望中誠信能夠成為“中國的穆迪”,但他并沒有料到,這會是一段漫長而又曲折的“姻緣”。
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攝
6月中旬,澎湃新聞記者在北京銀河SOHO見到毛振華。57歲的毛振華現在對外使用的與公司相關的身份是中誠信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回顧起創業往事,一切都還歷歷在目。
上個世紀90年代初,穆迪調降了中國的主權評級,引發了國內高層的注意。穆迪派來了一位副總裁與國務院有關領導洽談,在國務院研究室工作的毛振華為領導準備材料。他發現這位所謂的“副總裁”與中國官場中的“領導”并不是一回事,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項目經理。他暗想,穆迪作為一家純商業公司,居然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實在令人憧憬。
毛振華說干就干,很快就著手參照穆迪等國外評級公司的相關資料寫報告,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許可證。“創新就是率先模仿”—— 對一流企業就要跟蹤它、學習它、追隨它。
向中國人民銀行的主管領導匯報時,毛振華慷慨陳詞,最后說了一句:“這是市場經濟的國際慣例?!?/p>
1992年10月,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成立,成為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的國內首家全國性信用評級機構。
鄧小平1992年的南方視察旋風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大批在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主動下海創業。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攝于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中國企業家博物館
這就是當時的時代氛圍。鄧小平的南方視察旋風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在一個混沌初開的市場,一切符合市場經濟方向的新事物都是如此之受歡迎。
不過,意氣風發的毛振華很快就發現,他滿懷信心一頭扎進的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市場——中國的債券市場尚未成型,缺乏獨立的發債主體。美國之所以能誕生穆迪、標準普爾、惠譽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債券行業評級公司,是因為美國是世界上債券市場最發達的國家。
“債”是評級業務的主要對象。在成熟的發達市場,債券市場是資本市場中體量最龐大的市場,遠遠超過股市。投資人需要了解各種債券的風險,由此催生了評級市場。而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中國,除了國債,只有少量經國家有關部門核準發行的企業債,這些債務都有政府公債的性質,以行政攤派的方式發行。
毛振華記得,當時為了推銷國庫券,員工的工資有一部分都以國庫券來發放。中誠信努力推動發行企業債,但在仍受計劃經濟思想制約的中國債券市場,企業債的發行利率不得高于國債,理由竟是擔心企業債利率高后搶了國債的發行市場。
1997年,央行要求商業銀行全面退出交易所市場,成立銀行間債券市場。自此,中國債券市場逐漸形成以銀行間市場為主,銀行間和交易所兩相分立的債券市場格局?,F在廣為人知的中誠信國際正是于1999年將評級業務分拆出來成立的公司,外資評級機構惠譽參與了合資。彼時,公司股份結構為惠譽30%、國際金融公司(IFC)15%、中誠信45%、中華工商時報10%。(后來中誠信又從這些股東手中收回了股份。)
直到2005年——在中誠信成立13年后——“評級元年”才到來。這一年央行推出了短期融資券,開啟了中國信用債市場發展的新起點。從那時起,企業開始大規模發行無擔保的信用債券,中國才有了真正市場化的資本市場評級。正是在這一年,中誠信的評級業務才開始首次盈利。
而中誠信與穆迪之間的故事也才剛剛開始。
2006年,穆迪從中誠信手中收購了中誠信國際49%股權。監管部門認為本土公司起步晚,希望中誠信通過合資引入國外的評級理念和方法。
“引入穆迪先進成熟的評級技術和管理,有助于提升中國評級業的水準和公信力,將推動中國評級業更好地服務中國資本市場。”媒體彼時援引毛振華的話報道說。
在最初的談判中,穆迪提出控股51%,毛振華經過斗爭將最終的成交條件修改成穆迪持股49%。收購完成后,毛振華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我們其實是同床異夢。他們(穆迪)要獨資,我希望做中國的民族品牌?!薄皟仍谛枨蠛屯庠趬毫ζ仁刮覀冞x擇了合資?!?/p>
事實證明,這并不是一段平靜的“婚姻”。
2016年,中誠信以持有的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100%股權作價增持中誠信國際,交易完成后,穆迪持有的中誠信國際股權比例由49%下降至30%。2018年,中誠信集團出讓了部分股權,為中誠信國際引入了中信資本、三峽資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博裕資本等機構投資者。
2012年,中誠信旗下的中誠信亞太公司也在香港獲得了業務牌照,在香港和亞太地區與穆迪等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直接競爭。
至此,中誠信國際的估值為100億元人民幣,相對于1999年分拆注冊時的2000萬元,雖然上升了500倍,但距離穆迪600億美元的市值仍有很大的距離。
與此同時,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截至2020年底,中國境內債券市場規模達114萬億,超過2020年全年GDP總量,已成長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債券市場也成為中國成熟的大中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整個債券市場的存量高出整個中國股市市值總值。
債券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時機已到,中國評級業市場也開啟了新篇章。
2018年3月,交易商協會正式接受境外評級機構注冊。穆迪、標普、惠譽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紛紛躍躍欲試,迅速開始籌劃在華獨資經營事宜。
接下來的兩年間,標普的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和惠譽的獨資子公司——惠譽博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相繼在北京開業。標普信評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并取得A類信用評級業務牌照,惠譽博華則拿下了銀行間債券市場B類牌照。標普信評還在證監會完成了從事證券評級業務的備案,成為首家完成此備案登記的外商獨資評級機構。
而在中美貿易摩擦與債市開放的大背景下,市場一再傳聞穆迪與中誠信國際達成框架協議,尋求對中誠信國際的持股由目前的30%增加至50%以上。對此,中誠信國際堅決否認,穆迪卻不予置評。
后來毛振華在2020年亞布力青島論壇上首次公開回應,“無論出于什么原因,我們都不會出讓股份和控制權給它(穆迪)?!?/p>
既是行業龍頭,也是中國企業之林中的一棵青茁秀木
亞布力之行結束后不久,毛振華又奔波在了路上。
夏至日,毛振華作為中誠信集團董事長奔赴湖北,開始了長達近一周的調研。此行他拜會了湖北省副省長與武漢市的領導,以及湖北省的幾家大型企業。毛振華表示,中誠信集團將湖北作為戰略發展的重要地區,積極推動湖北信用產業等領域發展。
在主業評級業上,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誠信已成長為中國第一大信用評級公司,承做了中國資本市場大部分金融產品評級的第一單,也是全球第四大評級機構。
在發改委的年度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機構信用評價中,中誠信國際連續5年穩居第一;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中誠信國際在銀行間市場評級機構市場份額中占到34%,遠超其他同行機構。
盡管中誠信在同行中的“成績”位列第一,一路走來猶如逆水行舟,常要曲彎前行。
在評級業務相當有限的情況下,1992年到1994年上半年,金融領域和國有企業領域改革齊頭并進,中誠信在此背景下承接了許多投行和財務顧問業務:從為三峽工程設計融資方案開始,先后擔任杏花酒廠、中國有色、武漢中百、伊利實業等眾多企業改制和上市的財務顧問;山東華能項目成為中誠信第一個在紐交所成功上市的項目……
1994年下半年,中國資本市場走向低迷,毛振華遇到了創業以來的第一個寒冬:股東們的投票幾乎讓他被迫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此后,他在香港工作了3年,任香港某上市公司的總裁。
田源、陳東升、毛振華(從左到右)在哈佛商學院
直到1998年后,中誠信的12個國有背景股東逐漸退出。毛振華用他在香港掙的錢買下了公司的股權,并逐步將公司的資本由2000萬增至8000萬。
可是,由于中誠信參與的個別咨詢項目涉及到中紀委的調查案件,1999年至2000年間紀檢部門也對毛振華進行調查。雖然調查結果沒有發現問題,對他卻是個不小的震動。
經歷了這番挫折,毛振華更加堅定了做交易的原則——他的生意就是在他熟悉的領域內做力所能及的事,少犯錯;他也更為明確自身的定位,他絕不是一個什么錢都掙的“商人”,他不做非常的“交易”。
“我不是一個職業商人。職業商人有職業商人的需求?!泵袢A說道。
毛振華喜歡給自己劃邊界,他認為這與他所受到的公務員訓練有關——底線思維——凡事皆有底線,一旦過了邊界就“犯規”了。
在中國信用債市場迎來蓬勃發展之時,2020年冬天的“永煤事件”成為又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中誠信國際因成為永煤爆雷路上的“幫兇”而被監管抓了典型,暫停有關業務3個月。
隨后,央行、證監會、交易商協會等多個部門發布了一系列關于取消強制債項評級的政策,對發行人、投資機構和整個評級行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對于評級業存在的“評級虛高”問題,毛振華并不避諱。評級公司自身固然存在問題,但他也指出造成這一局面有多個原因,其中一個就是擇優機制——很多公司想發債,資質卻夠不到規定的門檻(評級級別為AA+及以上)。中國有那么大的企業存量,可以發債的公司卻不多。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交易所市場的規模都遠小于銀行間市場。2015年之后,證監會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市場,交易所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但也導致了交易所市場的級別普遍高于銀行間市場。于是“監管競爭”成為境內評級機構日常要面對的最為現實的問題。
原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有一個“王老五尋親記”的說法:買家和賣家應該是自由婚姻,“岳父”(監管)起的作用應該比較少。毛振華卻打了另一個比方:監管機構有時候是幫女兒選女婿,經過審批的才是優秀的。
“我們(評級機構)只是這個選優程序中的一個成員。”
站在企業家的立場,毛振華眼中的“評級虛高”現象還源于中國的國情:地方國企信用高度綁定地方政府信用——中國大部分發債企業是國有企業或是國有背景的企業,企業評級的信用區分度取決于兩個因素:企業本身的還債能力和政府支持,這兩者取高者。
毛振華以某些虧損的企業為例:盡管不盈利,但如果國家很需要這樣的企業,評級的級別就會很高,評級機構對企業的信用區分度做判斷時,并沒有明確的法律文件作為依據。
國家信用與這些企業的信用傳遞應該如何判斷?企業最終承擔責任的意愿和方式,又會對投資者產生什么影響?這些牽涉到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問題,毛振華坦承這是個難題,也是行業內部需要共同去面對和改善的。即便可以參考成熟市場的前車之鑒,其中的度仍需要評級公司自己去把握。
“我們的公司在中國成千上萬的企業之林中是一棵不大的樹,有自己的一片土地。盡管經常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我們是思考者、參與者、收獲者?!泵袢A說道。
放棄,是另一種堅守
毛振華對于自己與企業所處的位置有著越來越清醒的認知——從事評級行業就意味著必須要給自己劃邊界:有風險的不能做,冒險的不能做,影響品牌的不能做,與評級客戶競爭的不能做——評級市場一步步擴大,中誠信從事投資的領域越來越少。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逐步成型,信用評級的主營業務需求開始走向正?;绻姓\信一邊做投行業務,一邊做評級業務,二者很容易有利益沖突,這既不專業也不合規。
“我的企業因為它的性質,它是有邊界的,同時受到總需求限制,評級的市場就這么大,企業自身的規模自然會受到制約?!?/p>
最終,毛振華選擇了退居二線——擔任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他笑言,這個身份相當于是公司的高級顧問。此外,他還保留著控股公司中誠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這個職務。
這個決定要追溯到2007年。彼時的中國經濟仍處于次貸危機將至未至的火熱上升期,毛振華的經濟學素養與從商多年的直覺告訴自己,中國經濟或將面臨一場周期調整。在這種強烈的意識下,他想要給公司釋放的一種信號——“暫停擴張,采取謹慎的姿態?!?/p>
同時,在商海中沉浮了10余年后,他心中始終有一股未了的情懷。這種情懷最終驅使他做出了“半隱退”的決定——選擇到大學當老師,繼續去研究國家和社會的宏觀問題。
這個決定無論對毛振華,還是對公司的發展,都意義深遠。下海之初,毛振華內心充滿理想,認為企業發展沒有邊界,可以跨越行業,甚至國家,自己不僅僅只是中國評級行業的開創者——從政府機關走出來辦企業,成為世界500強企業是每個企業家的向往。一旦放棄就可以說是放棄了從商之初的理想。
但他相信,這是一個理性的抉擇——“勇于放棄,方得永生”——是他的另一種堅守。
穆迪從中誠信手中收購了中誠信國際49%股權后的第二年,2007年,毛振華做出了一個重要抉擇:逐步淡出中誠信的日常管理,擔任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開始專注于宏觀經濟方面的學術研究。這個選擇讓毛振華仿佛回到了職業生涯之初——研究國家的宏觀經濟問題——回到最初的赤子情懷。
亞布力的日與夜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92派”一代的未了情懷
亞布力的最后一夜,毛振華與陳東升、田源留下來與“中國企業家論壇”的年輕成員交流。面對著這些年輕的面孔,田源在談到家國情懷時哽咽了,不得不停下來,擦去眼淚。
年輕一代們能理解這些淚水嗎?
“從橙紅的光影里/從蘇醒的樹林里/我扛著簡單的行李/順著山的標志/走向這高大的梧桐,幽靜的山林/走向這綠色的琉璃瓦,灰白的墻壁/順著這通向藏書的臺階/一級又一級?!?/p>
這是毛振華年少時在武漢大學珞珈山下寫下的詩歌。他深信,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產物,沒有人可以逃離所身處的大時代。
作為從上個世紀80年代大學校園走出來的一代人,毛振華仍然篤信啟蒙的理想:知識是崇高的,詩歌是美好的。
毛振華與陳東升在亞布力 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 攝
1979年,15歲的毛振華從湖北石首成功考入武漢大學經濟學系,這是一位連足球都沒見過的少年,是大學真正改變了他的命運,也是在這里他遇到了陳東升。
“我們一路走來,感覺跟國家和社會聯系太緊。我一個農家子弟因為恢復高考,才能上了大學,去到了很好的機關,后來下海,也是聽從改革的召喚。我個人的發展是與整個社會同呼吸共命運的?!?/p>
由官而商,從商到學——毛振華的經歷在“92派”中雖說也頗為獨特,但若是放到歷史的大環境里,他又深深嵌在他所成長的時代之中——國家的歷史與他的個人史深深交織,型塑著人格、影響著他的選擇——家國情懷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從“啟蒙”的時代成長起來,他們既是崇尚理性的知識分子,又是樂觀務實的企業家。
中誠信只是“中國成千上萬的公司之林中一棵不大的樹”。 澎湃新聞記者蔣夢瑩攝于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中國企業家博物館
毛振華從武大畢業后,曾先后在湖北省統計局、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國務院研究室等單位從事經濟研究工作,從江漢平原走出,足跡從南向北。
“我去過那么多環境完全不一樣的地方,看上去我這個人總是在到處跑,跳度很大。這是為什么?我們農家子弟,每一份工作都是源于上一份工作中形成的別人對你的認可。沒有人推薦,你的資源就是你自己,不可能有很好的條件,經商也是如此。”
一晃眼,毛振華在高校從事宏觀經濟研究已達整整14年,他擔任所長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季度推出的宏觀經濟報告和月度的分析報告,已頗具影響力。他本人在宏觀經濟、資本市場和信用評級理論等領域也出版了多部專著。
“顯然我不可能再回去做公務員。我選擇到大學當老師,繼續去研究國家的問題。這是我家國情懷的一方面,雖然不是以一種直接的方式。”
“研究”可以說是毛振華的老本行,他對“研究者”這個身份有很強烈的自我認同——這讓他又能做回那個崇尚理性的知識分子。相比于那些備受推崇的企業家故事與“心靈雞湯”,他更看重的是企業擴張的邏輯與發展戰略,加之企業的財務如何管控,風險如何識別等等。
在《企業擴張與融資》一書中,毛振華從企業成長理論和企業擴張分析出發,在分析企業不同階段的風險特征的基礎上,結合實際,試圖為企業的擴張行為尋找合適的融資方式;而《雙底線思維》則對2008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回顧與再思考,探討過去十年間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經驗和得失,并展望了中國宏觀經濟的未來趨勢。
相比于年輕一代互聯網“新貴”中出現的早早隱退做研究的現象,毛振華認為這兩種“隱退”不太一樣:年輕一代做出的選擇商業性更強,對消費者心理與獲客管理研究更多,而他所做的研究更偏理論和學術化,對具體的商業需求研究很少。他坦言,與年輕一代企業家的差異很大。
“(成長的)環境完全不一樣。年輕一代更看重成功和財富,我們當初創業,想得比較少,只想著這是個事業,是個事。后來(公司)的發展也遠遠超出想象,沒想到中國會發展得那么好。”
出身于貧苦之家,毛振華自認個人的成功既是靠自身的努力,也跟時代有很大關系。沒有市場經濟,沒有變革,就沒有他的今天,也更沒有中誠信的今天。
回顧中誠信走過的30年,也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30年——雖沿途風景壯美,險灘也時時出現,種種堅守與抉擇之后——在下一個30年,這棵青茁秀木能否長成參天之樹,眺看天地之壯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