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報刊文批部分網媒轉載喬裝成原創:儼然是“網絡劫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昔日蘇東坡《題西林壁》中形容山巒多姿的名句,今日卻被用來調侃網絡轉載的亂象,令人心生感慨。
游弋于網絡空間,“轉載”儼然已成“神奇”詞匯。各種掐頭去尾、隱去來源和作者姓名的做法早已司空見慣,更有以作家莫言之名流布的情感短文、勵志警句,讓本人都坦陳“寫不出來”;用楊絳文章片段加上杜撰段落拼湊而成的“百歲感言”,在微信朋友圈不時浮現。一起普普通通的社會新聞,經由多路網媒“八仙過海”,事實就成了可以肆意裝扮的小姑娘;一篇就事論事的時評文章,即便過了幾個月也會被別有用心地打撈,“張冠李戴”地與當下的熱點事件相匹配。種種網絡轉載失范現象,不勝枚舉。
“央視女主播被砍”“中國超級計算機被14歲中學生攻破”“奧運冠軍砍小區楊樹”……舉凡最近一段時間的網絡新聞“標題黨”現象,對傳統媒體報道進行“深加工”,近乎招引眼球的標準模式。斷章取義、移花接木,篡改標題、亂貼標簽,煽動性、情緒化表達泛濫,這些輿論場轉載中的“網絡劫持”,不僅擾亂視聽,更嚴重損害媒體公信。
這背后,是一些網絡媒體奉行“拿來主義”,長期做傳統媒體優質內容資源的搬運工,吃著免費午餐,掙著可觀流量,“得來全不費工夫”。有的網站、微信公號長期用各種手法把轉載喬裝成原創,絲毫不考慮作者的感受。如果任其恣意發展,長此以往,勢必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不利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剛剛過去的世界讀書日,引發媒體和公眾熱切討論如何多讀書、讀好書。其實,世界讀書日的全稱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市場經濟條件下,著作權與商標權、專利權等一樣,是知識產權的有機構成,其重要性不應有“網上”“網下”之分。就此而言,國家版權局近日發布《關于規范網絡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著力治理網絡轉載生態,可謂正逢其時。
你可能聽過這樣一則故事。工程師受邀排查機械故障,在電機表面畫條線即收費1000美元。面對質疑,他回應說:一條線只值1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畫,值999美元。暫且不論故事真實與否,這確實道出了一條真理:那些看不見的知識和智慧,往往蘊含著巨大價值。正因此,被轉載的每一篇作品都凝結著勞動和創造,原作者的每一滴汗水都該得到體認與尊重。因而,以保護版權為契機,用日趨完善的制度為創新撐腰,讓每一份辛勞獲取應得的回報,也防止“網絡劫持”扭曲作品原意、為各種不正當目的服務,才能更有力地呵護智力成果,助力創新驅動的大樹加速成長。
一位作家說,生活有時候比我們的頭腦走得更快、更遠,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想清楚互聯網時代對我們意味著什么,就已經置身于移動互聯網時代了。傳播技術的快速演進激發了人類的想象力、創造力,也提醒人們思索傳播責任、行為邊界。切實增強版權意識、從嚴規范網絡轉載行為,謹慎握持手中的傳播權、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當是“互聯網+”語境下,每一名現代公民的自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