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小川池子”放水
單次下調1個百分點的存款準備金率,在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歷程中并不多見。因此,此次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被視為一個大利好。從交易量和盤中的巨大振幅不難發(fā)現,多空雙方實際上存有較大分歧,有人敢賣,有人敢買。
股市的這種反應,或許表明了此次降準的本質。看起來此次降準能夠釋放出1.2萬億-1.5萬億元流動性,但其背景是,外匯占款的減少、廣義貨幣(M2)的增幅沒有達到預期。一季度數據顯示,外匯占款減少2521億元,同比少增1.04萬億元。這個量與此次降準所能釋放出的流動性相當。如此不難看出,此次降準是一次中性操作,它更多的是去適應外匯占款減少導致的貨幣供給趨緩,而不是主動刺激。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外匯占款實際上成為了央行貨幣投放的主要來源。在資本管制下,央行購買了大部分的外匯,這個過程自然而然地投放了人民幣。在過去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不斷擴大、外匯不斷涌入的情況下,央行只能照單全收,一邊買入外匯,一邊投放了相對于經濟增長“過量”的基礎貨幣。
這種過量的貨幣投放相對應的外匯流入就是俗稱的“熱錢”。為了應對熱錢,央行行長周小川在2010年專門提出過一個“池子論”: 短期投機性資金流入,把它放進“池子”里;等它需撤退時,將其從“池子”里放出。通過“池子”,央行就基本能夠對沖掉由于過多的資本流入導致的過量的貨幣投放。
從央行的資本負債表中可以看出,這個“池子”就是存款準備金。在2014年年底央行的34萬億元左右的總資產中,外匯資產達到了27萬億元,占比高達80%。而央行的負債,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存款準備金),數額高達22萬億元,而貨幣發(fā)行只有7萬億元。
以外匯占款作為貨幣發(fā)行的主要來源,就意味著,當外匯占款從過去的快速增加向減少方向轉化時,貨幣供給將會呈現出自動緊縮的動向。為了扭轉這種自動緊縮,存款準備金這個池子的功能也就從原來的儲水向現在的放水轉變。
考慮到一季度經濟增長率只有7%、GDP平減指數為-1.1%,通縮風險存在,因此貨幣政策總體趨向于寬松是必然的選擇。此外,在強勢美元格局下,人民幣依舊維持了較強的幣值,如果人民幣預期貶值,那么這就意味著資本可能出現外流、外匯儲備將減少,本幣投放趨緩。如此可以預期,未來存款準備金率還將繼續(xù)出現適應性的下調。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