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茶葉攪動的世界史:從“酪奴”逆襲到美國誕生
茶,當今世界的三大飲料之一,世界上有30多億人飲茶。這種安神定氣的飲料象征著和平、和睦與和諧。但它并非僅僅是一種經濟作物。在人類歷史上,圍繞著茶葉,曾經有過無數的風云變幻。茶葉深刻地影響了這個世界的歷史。
從南向北:“酪奴”的逆襲
茶葉的原產地在中國。相傳神農氏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我國人民很早就開始種植茶葉,在浙江余姚田螺山遺址里就發掘出了距今5500-7000年的先民種植的古茶樹樹根。起初,人們僅把茶葉當作一種藥材,從野生茶樹上采下鮮葉,直接煮成羹湯品飲,其味苦澀,故稱“苦茶”。其功效在東漢的《神農食經》里有記載:“苦茶久服,令人悅志。”
從漢代開始,漸有長江流域飲茶的記載。三國時期吳主孫皓宴會群臣,以茶代酒,這是最早見于正史的飲茶記載。稍后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王朝間的對立也沒有阻止茶葉北上中原的步伐,但傳播過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
早在西晉時,乳酪這種從游牧民族傳入的飲料,已經成為北人所喜愛的風味食品。權貴王濟在招待東吳名士陸機(陸遜的孫子)時就端出數斛羊酪,矜夸曰:“卿東吳何以敵此?”結果陸機的回答不卑不亢:“有千里莼羹,未下鹽豉。”
到了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請臣僚王肅和一群鮮卑貴族吃飯時,酒席之間也問了這么一句——“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洛陽伽藍記·報德寺》)這給出自江東名門瑯琊王氏,因其父為齊武帝殺害而入魏的王肅出了一個大難題,他的身份頗為尷尬:為自己的國家所拋棄,只得投北。身為降臣,寄人籬下,心中即使充滿對家鄉的眷念,也不能據理力爭。于是只能回答“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并各稱珍;以味言之,甚是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唯茗不中(注:‘好’的意思),與酪作奴”,用來迎合當時北魏以飲茶為恥的鮮卑貴族的優越感。這也是茶的別稱“酪奴”的由來。
盡管北魏的貴族極力詆毀茗飲,卻終究難擋茶葉“北伐”的步伐。就在《洛陽伽藍記》成書的北齊年間(公元550-577年),飲茶風氣在北朝上層社會已經興起,成為文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終,到了南北統一的隋唐年間,南方所產之茶經由大運河,大量銷往北方,茶飲已風靡大江南北;所謂“自鄒(今山東兗州)、齊(今山東益都)、滄(今河北滄州)、棣(今山東惠民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公元758年,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葉生產的著作《茶經》問世,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栽茶、制茶、飲茶、評茶的方法和經驗。作者陸羽也被后人傳頌為“茶仙”。
日本茶道與豐臣秀吉的黃金茶室
也正是在大唐盛世,飲茶的習俗被 “遣唐使”帶回了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日本首次確切記述茶事是729年(日本天平元年·唐朝開元十七年)二月八日,天皇在宮廷召集僧侶講解《大般若經》,曾“賜茶百僧”。當時日本的茶很珍貴(全進口),只在重大國事和佛事時才蒙恩賜。日久天長,對茶的尊崇就演變成了神圣的儀式——茶道。
主張“和敬清寂”的茶道在戰火紛飛的日本戰國時期(1467-1573年)成型,并由被譽為茶道天才的千利休(1521-1591年)將其發展成為一門藝術。很快,茶道開始在武士社會中風靡。在僅有四疊半大小的茶室里,馳騁沙場的粗野武士的靈魂可以得到完全的洗禮,感受到在亂世中少有的安靜。
出身低微的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后,也沒有忘記用茶來炫耀自己(暫時)結束戰國紛亂的赫赫功績。畢竟,對這位太閣大人而言,表面恭順的各地大名(諸侯)只是被迫屈服于強盛的武力,但茶道卻可以征服他們的心。為了宣示財富與權力,豐臣秀吉用黃金打造了一間茶室,在這間金燦燦的茶室點茶的大名們無不嘆服,為秀吉“天下人”的氣勢所懾服。
1587年,豐臣秀吉在京都北野天滿宮舉行了“北野大茶會”,只要熱愛茶道,無論武士、商人、農民百姓,只需攜茶釜(茶具一種,煮水的壺)一只、水瓶一個、飲料一種,即可參加這次為期10天的大茶會——只有充滿自信而又強有力的統治者才擁有這樣開放的膽識。而這場完滿的盛典也標志著豐臣秀吉統治的“桃山時代”極盛時期的到來,茶葉變成了太平盛世的一個象征符號。
茶馬互市:古老的戰略物資
茶葉在東渡扶桑的同時,也從中原向周邊傳播。從蒙古草原到青藏高原,茶葉在乳酪的大本營站穩了腳跟。逐水草為生的游牧民們發現,他們日常食用的牛羊肉、奶等都是油膩、不易消化之物,所缺少的果蔬營養成分,恰可以從富含維生素、茶堿的茶葉中得以補充,而茶中大量的芳香油還可以溶解動物脂肪。如同顧炎武總結的那樣,游牧民族“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到了宋代,昔日乳酪的擁躉同時也成為了香茗的粉絲,甚至到了“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的地步。中原民族作為生活調劑品的茶葉,對于草原民族就像鹽巴一樣,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由于氣候條件的限制,游牧民族需要的茶葉只能仰賴從中原進口。于是,茶葉變成了像今天石油一樣的戰略物資,也成為大宋王朝面對周邊“四夷”的一張王牌。西夏的李元昊發動對宋戰爭后,雖然在戰場上未嘗敗績,最后卻也不得不主動求和,原因就是戰爭爆發后宋朝實施經濟制裁,造成“互市久不通,飲無茶”,引起西夏老百姓怨聲載道。而在最后達成的和議里,根據西夏的強烈要求,除了銀、絹之外,每年宋朝還要在“歲賜”中送給西夏茶葉三萬斤。
所謂“歲賜”,著實是堪稱當時世界上最繁榮、最文明的大宋朝令人詬病的軟肋,就連江南的方臘起義,也不忘譴責宋廷“歲賂西、北二虜(指西夏與遼)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而宋朝同契丹(遼)、西夏和金朝的戰爭屢屢吃癟只得花錢買和平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缺馬。
經歷了靖康之恥的李綱就曾指出“金人專以鐵騎取勝,而吾以步軍敵之,宜其潰散”。所謂“國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馬”,騎兵如同古代的坦克部隊,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力量。盛產馬匹的遼、金嚴禁向宋朝出口,遼代規定“每擒獲鬻馬出界人,皆戮之,遠配其家”,金代更夸張,“詔禁賣馬入外境但至界欲賣而為所捕,即論死”。
這樣,宋朝可能的馬匹來源只剩下了藏區。在宋朝戰馬需求急切,其他馬源枯竭,完全仰賴商業途徑購買吐蕃等族戰馬的情況下,在“夷人不可一日無茶以生”,宋朝不可一日無馬以存的情況下,茶馬貿易就應運而生,成為宋朝解決戰馬來源的重要途徑。北宋時官府用川茶交換藏區的馬匹每年達2萬匹以上,南宋達1萬匹以上,而兩宋時期四川年產茶3000萬斤中,每年至少1500萬斤以上銷往藏區。
雖然來自藏區的馬匹最后未能挽回宋朝被蒙古鐵騎滅亡的命運,但茶馬交易在此后的幾百年間卻相襲成風,開辟出了著名的“茶馬古道”。而位于康藏交通要沖的小村莊“打箭爐”也因茶馬貿易而發展成為一個貿易重鎮——大名鼎鼎的康定縣。
茶馬互市的意義尚不止于此,事實上它成為歷史上漢、藏兩大文明發生交流融合的一個重要渠道。恰如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中所言:“漢地的貨物運到博(Bod,藏族對藏區的自稱),是我們這里不產這些東西嗎?不是的,不過是要把藏漢兩地人民的心連在一起罷了。”
茶葉在政治上的重要意義連外國侵略者也看得清清楚楚,19世紀80年代,英國特務(“探險家”)慕爾克羅夫特到西藏刺探情報,他發現藏民的生活中離不開茶葉,還看見大批的商隊用牦牛運輸茶葉。回去以后就提出一條毒辣的計謀,建議以印度茶葉取代川茶,隔斷藏區和漢地的聯系,“以茶侵藏”。幸而這個計劃未曾得逞,藏族人民寧愿以高出印茶十倍的價格購買川茶,而置英國人大力傾銷的印茶于不顧。
嚴禁茶葉走私引發美國獨立戰爭
說到英國,英國人是當今世界上最喜愛飲茶的民族之一,下午茶是英國人生活的一部分。2006年初,BBC 網站對 12 項所謂“英國的國家象征”進行了投票,最后竟是“茶”以 35.03%的得票率獨占鰲頭。但英語對茶葉的發音(tea),明明白白地來自閩南話,足見這個“英國的國家象征”,乃是made in China。
事實上,幾乎所有外語中對“茶”的稱呼,都來自漢語。大航海時代以后,中國茶葉通過陸路和海路兩條不同路線傳入歐洲。陸路所經的地方,都用接近北方話的發音來稱呼茶葉,譬如俄語的chai,波斯語的chāy,希臘語的shai;而由荷蘭東印度公司從廈門購買茶葉,再通過海路銷售的地方,皆把“茶”的閩南音轉駁而去,如荷蘭語的thee,法語的thé,德語的tee。
1650年代,飲茶風氣傳到英國。有意思的是,英國最早的茶葉是在咖啡館里出售的:咖啡兩便士,巧克力與茶半便士,還有一便士一袋的香煙,報紙免費閱讀。最初對于英國人而言,茶是一種神奇的、包治百病的,具有濃厚異國情調的飲料。1664年,東印度公司送給國王查理二世的禮物不是什么珍禽異獸,而是一小包“貴重的茶葉”和一點肉桂油。國王的妻子、葡萄牙公主凱瑟琳王后把她高貴的喝茶習慣帶入英國的宮廷生活,家庭茶會成為了王公貴族階層最時髦的社交禮儀。上行則下效,榜樣的力量無窮。進入十八世紀以后,喝茶已經從英國上流社會一種時髦的奢侈,進入到了大多數英國人的日常家庭生活。
自然,嗜茶的英國人也把這個習慣帶到了北美殖民地。 1757年,紐約市為規范茶水銷售而頒布了《紐約市茶水販管理條例》,足見當時活躍的茶葉商業狀況。但在倫敦眼里,這塊新大陸永遠只是親娘生后娘養,為了償還七年戰爭(1756-1763)的巨額債務,1765年3月,英國議會通過了加強對北美殖民地經濟控制的《糖稅法》、《印花稅法案》,對北美商品課以重稅,引起了北美人“無代表不納稅”的憤怒抗議。
為了拯救在走私茶葉沖擊下嚴重虧損的英國東印度公司,1773年5月,英國政府通過了《救濟東印度公司條例》,允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運銷,每磅茶葉繳稅3便士,同時嚴厲禁止茶葉走私——據估計,當時每年北美殖民地的茶葉進口已達到100 萬磅,其中四分之三是走私茶葉。
就是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三便士,最后掀起了滔天巨浪。1773年11月28日,東印度公司運有茶葉的商船停靠在波士頓港碼頭。12月16日夜晚,60名“自由之子”化裝成印第安人登上了商船,將船上的342箱茶葉全部傾倒入海。12月23日的《馬薩諸塞時報》生動地描述道:“漲潮時,水面上漂滿了破碎的箱子和茶葉。自城市的南部一直延綿到多徹斯特灣,還有一部分被沖上岸。”
“波士頓傾茶事件”令英國和北美殖民地的矛盾驟然激化,沖突不斷加劇。不遠的地方,即將要傳來列克星頓的槍聲,引爆美國的獨立戰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