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叛逆者》:能為苦爆款久已的諜戰劇帶來希望嗎?
犀牛娛樂原創
文|冷罐頭 編輯|樸芳
國產劇領域,已苦爆款諜戰劇久已。
說到上一部熱度與口碑并駕齊驅的爆款作品,還是2015年的《偽裝者》,在斬獲包括飛天獎、華鼎獎在內的多個獎項的同時,實現了大范圍的受眾輻射。
近幾年也偶有高口碑的諜戰劇產出,如2020年,由李易峰和金晨主演的《隱秘而偉大》,在豆瓣斬獲了8.1分的亮眼口碑。但在大眾傳播度上,始終差了一口氣。整體來看,近幾年諜戰劇的市場表現并不盡如人意。
在“主旋律之年”,諜戰劇作為主旋律題材的重要分支,自然也有不少項目儲備。近日,由朱一龍、童謠主演的《叛逆者》,引發了不小的聲量,自上線以來持續蟬聯貓眼熱度榜日冠,口碑層面也頗為喜人。
但盡管如此,客觀來講,《叛逆者》尚未形成大規模出圈的趨勢,能否隨著劇情的推進,實現口碑的持續發酵進而破圈,匯聚了行業內外的大量關注。
為什么說《叛逆者》
是優質的諜戰?。?/p>
截止到發稿前,《叛逆者》的劇情線已經行過了四分之一,大眾輿論仍然偏向正向的一方。
甚至有媒體直言,“如果《叛逆者》不爛尾,那么將會是今年已播出的最優質的諜戰劇”。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近幾年“偶像+諜戰”大規模涌入劇集市場,口碑頻頻遇冷的情況下,“專心搞諜戰”的《叛逆者》就顯得彌足珍貴。
目前來看,《叛逆者》在同類型劇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在于反常規的劇情線鋪設。在《叛逆者》中,林楠笙(朱一龍飾)是“養成系”特工,原本是復興社學員的他,被特務處上海區區長陳默群親自選中,開始為國民黨效力。
優質特工的天賦、職場小白的懵懂、內心的惻隱……都在劇情的起承轉合間漸漸滲透著。林楠笙從“誓死為黨國效力”,再到被策反、棄暗投明的轉變,成為了劇集的主要看點。
不同于以往諜戰劇中開局便是迷霧重重、諜影綽綽的極致燒腦體驗,眼前的林楠笙更像是一位剛進入新手村的玩家。天賦過人、觀察敏銳,但是經驗還不夠純熟,為了證明自己日夜操勞著……
如此種種,《叛逆者》為觀眾打開的更像是一扇“養成系”特工的大門,觀眾們在陪著林楠笙一路打怪升級排除異己、尋找組織的同時,還不忘督促著林楠笙將《特工的自我修養》爛熟于心,忙得不亦樂乎,與觀眾建立了更深層次的情感聯絡。
其二,在于角色塑造的“接地氣”,最大限度上淡化了主角的光環,強化了內容的真實性。
屢見不鮮的抗日神劇幾乎都有三個共性:有失真實、主角大開金手指、邏輯斷檔。這對諜戰劇而言,幾乎是致命的。這在《叛逆者》中,幾乎被規避了。
林楠笙的特工天分,體現在了他的記憶力、觀察力上,經驗的缺失在劇中也得到了直觀呈現,“職場小白歷險記”讓觀眾頗有共鳴感。
其三,在于邏輯線的暢通,無論正派還是反派,全員智商在線。
從前段日子《御賜小仵作》的爆火中可以看出,拒絕對觀眾進行降智打擊,已經漸漸成為了優質劇集的聰明打法。在《叛逆者》中,反派的強大給觀眾帶來了強大的壓迫感,即便是潛伏在特務處十余年的老手“郵差”,也因判斷失誤,險些誤入反派的圈套,真實地還原了當時革命工作的困難性,同時也在勢均力敵的博弈中,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諜戰大戲。
《叛逆者》和經典諜戰劇間
有什么差距?
當然,作為一部諜戰劇而言,《叛逆者》也并非是全無弱點。
盡管《叛逆者》在人物設定、劇情邏輯上都比較出彩,但隨著劇情的推進,也有部分觀眾發出了質疑聲。
一方面,在《叛逆者》中,采用了群像式的敘事手法,通過對活躍在上海地區的國共特工交鋒博弈的刻畫,塑造出了詭譎懸疑的諜戰風云。但目前來看,群像的塑造并沒有特別出彩,除了林楠笙和顧慎言(王志文飾)這兩個角色外,其他的人物形象有些扁平化,難以逃脫工具人的命運。
縱觀以往的經典諜戰作品,幾乎部部都是“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群像大戲。每個字都可謂是落筆千鈞,一筆一劃的背后都有著無數張隱忍蟄伏的特工臉譜。眾多向死而生的特工先輩,一磚一瓦地搭建出景致一統的“諜戰帝國”,并用沉穩、克制、喜怒不形于色等詞逐漸勾勒出觀眾心中的特工形象。蘊藏在其背后的家國大義,更是令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目前來看,《叛逆者》在這一維度的發力,略有不足。當然,隨著后續劇情的推進,也并不失角色的血肉更加豐滿,更能打動觀眾的可能。
另一方面,盡管叛逆者的劇情線做得扎實嚴謹,但還依稀可見套路的痕跡。開局將潛伏的共產黨特工和盤托出,劇情圍繞著林楠笙從最開始為黨國效忠到被共產主義精神所感召而展開,沒有為觀眾預留太多獨立思考的留白。
綜合來看,《叛逆者》是一部基本功扎實、邏輯線暢通、人物塑造頗新的諜戰劇,但和《潛伏》《風聲》等經典諜戰劇相比,仍存在著差距。
諜戰劇的前世今生
國產諜戰劇已經走過了四十年,1981年推出的《敵營十八年》是中國大陸首部電視連續劇, 10集體量,成為當時大陸最長的電視劇,國產諜戰劇也自此正式拉開帷幕。
此后,諜戰劇進入了緩慢的發展期,直到千禧年以后,諜戰劇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上新數量、劇集體量都實現了新一輪的飛躍,產出了《暗算》《潛伏》《黎明之前》等大批優質的經典劇集。
同時,在品類細分上也實現了較大的突破,懸疑、偵探、歷史、紅色、動作、反特等多種元素融入諜戰劇的創作之中。彼時,也是高品質諜戰劇“井噴”的時期。
2010年以后,諜戰劇的口碑開始下滑,劇集領域的快速發展、臺網關系的裂變……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劇集市場涌入了大量品質良莠不齊的作品。在2015年之前,尚且產出過《偽裝者》《懸崖》等口碑與熱度兼具的作品。此后,則進入了漫長的沉寂期。
《麻雀》的大熱,讓市場瞄準了“偶像+諜戰”的風口,有大批作品跟風入局?!短煲聼o縫》《胭脂》《局中人》《秋蟬》《瞄準》《隱秘而偉大》……均在演員陣容上實現了年輕化的表達。
盡管年輕演員的大量加入,為劇集帶來了大量的曝光度,但年輕演員能否擔得起諜戰劇的演技考驗,一直是大眾津津樂道的話題。在劇集行業日益趨向精品化的今天,不難發現,年輕流量演員對劇集的加持作用越來越小,劇本的扎實才是第一要義。
從觀眾對優質諜戰劇的渴望來看,諜戰劇依然是市場中的“剛需”,且具有先天的題材優勢,以扎實的劇本做支撐,諜戰劇仍大有可為。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