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對嬰兒車友好,就是對嬰兒友好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比如,一個老太惡意掐傷了4個月的嬰兒,居然還有人覺得:這是媽媽的錯,是嬰兒車擋了別人的道了。
據廈門警方的通報,6月7日,56歲的杜某玉在超市購物時,因嬰兒車停放在收銀臺前影響其結賬,就心生不滿,用手指甲狠掐了一下車內嬰兒的左腳。因“傷害不滿十四周歲的人”,行兇者杜某玉已經被拘留。
只是一個普通大小的嬰兒車,而且行人稍側一下身就能走過去,談不上什么擾民礙事,56歲的大媽既沒有向孩子父母提出要求,又沒有受到什么損害,卻將魔爪伸向毫無自我保護能力的嬰兒,狠狠地掐掉嬰兒的一塊肉皮。杜某玉的歹毒已經得到法律制裁,只是看到新聞后面一些留言,讓人心生寒意,一些網民在指責家長該“長個心眼”,別給別人添麻煩,就差直接說“活該”了。
推嬰兒車出門,就這么帶罪三分、矮人半截嗎?
我想起我家孩子小時,要推嬰兒車的那些日子。也是在那段時間里,我切身體會到都市無障礙設施里有多么多的堵點和漏洞。
每每,要推著嬰兒車,要在迷宮一樣的地鐵站里找無障礙電梯。有的無障礙設施是自動的,有的卻是人工值守的,需要“打電話”通知工作人員開電梯的,等待成了一種煎熬。有的是后期加裝、改建的簡單升降設施,乘著顫巍巍的“裸梯”,我總是雙手死死拉住嬰兒車把手。陡然出現的兩三級臺階、鬼打墻一樣的無障礙指示圖,以及遲遲等不到的值守人員,成為帶娃出門的灰暗記憶。因為公用設施對嬰兒車的不友好,我的同事們曾以親身經歷為契機做過兩個版的調查報道。
除了硬件設施之外,就是個別人對嬰兒車的不友好。比如,帶嬰兒車上公交,哪怕我通常選擇在終點站、人不多的時段上車,但是,總在搬車上下時,感受到BGM一樣的催促聲。
一個文明的社會里應容得下一輛嬰兒車。因為作為哺乳動物的“幼崽”的嬰兒,不能獨立生存,會哭會鬧,會不選擇時間、地點地便便、嘔吐,而養育、照顧,特別是容忍,是全體社會需要共同分攤的社會成本。
但是,不知道何時厭童成了一種可以躍出文明閾值的集體不良情緒,開始充斥于網絡,“熊孩子”成為一個細分的新聞類目。另一方面,恐婚、厭育、母職懲罰成了網絡的熱門話題,兩個議題相互共振,形成下降的螺旋。
以熱詞“母職懲罰”(Motherhood Penalty)來說,我總疑心,這是把社會對兒童成長的不友好態度,偷換成了男女矛盾。很多育兒之累,不是什么性別的沖突,而是社會對兒童的不友好、對養育兒童的媽媽(爸爸)不友好,男性不該背鍋,“男權”也不該成為大戰風車的對象。
曾有一篇熱門文章《從幼兒噪音看日本“無緣社會”》,連日本著名歌星宇多田光也在電視節目上批評日本“對于媽媽育兒不夠友善”:在日本,用嬰兒車帶寶寶搭乘交通工具,不會有任何人來幫忙。2014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東京超過七成的市區町村收到過關于孩童噪音的投訴。
帶孩子出門,讓媽媽太有愧疚感,已經成為日本年輕人不育不婚的重要原因。而這種詭異的價值觀,也伴隨著日系的“無緣社會”“食草族”滲進中國的話語空間。這背后的發生機制很復雜,至少不能用“男權”一張膏藥來解決。
按“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與其大戰風車,挑動性別對立,不如切實打造一個兒童成長友好型社會。對嬰兒車友好,就是對嬰兒友好,就是對社會未來友好。你未來的養老金,還指望這些嬰兒車里的小朋友呢。
設計 祝碧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