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沉寂18年,阿爾茲海默癥新藥在質疑和爭議中獲批
原創 華北佛樓蜜 虎嗅APP
出品丨虎嗅醫療組
作者丨華北佛樓蜜
題圖丨IC photo
對于美國制藥公司渤健(Biogen)來說,注定無眠。
當地時間6月7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正式批準渤健公旗下針對阿爾茨海默癥(AD)的藥物(Aducanumab)上市。從2003年至今,沉寂了18年的阿爾茲海默癥治療終于向前走了一步。
這一消息瞬間引爆北美股市,也引爆了我的朋友圈。
在當地時間周一早間曾停牌近3小時后,渤健復牌,股價連續突破了300美元和400美元兩道關口,日內漲幅曾一度達到60%以上,一度觸發熔斷機制。截至收盤,渤健上漲38.34%,市值直逼600億美元。
該藥物的開發合作伙伴、日本制藥公司Eisai股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上漲56%。
不止于此,這則藥物審批消息仿佛成了美股醫藥板塊的一注強心劑,讓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在消息公布之后曾上漲超過5%。影響持續蔓延,讓同樣在開發阿爾茲海默癥藥物的制藥公司禮來股價一度上漲10%。
另一邊,科學家對FDA的審批發出疑問甚至斥責其“不負責任”,美國的醫生表示即便上市又如何,絕不會給患者開處方。
資本狂熱和科學的冷峻化作股市和觀點在兩個群體間交織共生,一切只發生在幾個小時之間,只圍繞著這一款藥物。
為什么,何以至此?
珍貴
與阿爾茲海默癥纏斗中,人類遍體鱗傷。
這個以發現者名字命名的疾病,有一個更加直觀又略帶絕望的名字——“失智癥”,在我們的日常語境中,常稱呼它為老年癡呆。
它長發于老年群體,因為腦內發生病變,患者通常會伴隨記憶喪失和和認知機能衰退,行為偏差,甚至有些狂想,逐漸喪失了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疾病讓人生出現大段空白,它是腦海中的橡皮擦,將記憶榨干殆盡,讓心智如同孩童,對于患者而言,這是人生的一次病態流逝,他們因此完全失去對于生活的話語權,他們的親人也只能束手就擒。
絕望的是,現代醫學都無能為力。
由于起病隱匿,發病過程無較為明顯的典型癥狀,故極易被忽視。加之病程較長,大多數病人在確診時腦內凋亡的神經就已無再生的機會,這使得治療變得更加困難。
而導致疾病發生根本的原因(醫學稱為病理機制)至今仍是個謎。多種學說眾說紛紜,標準答案至今未有。
這相當于在沒有地圖的前提下摸索著尋找迷宮出口,病理的晦暗讓藥物研發極其困難。《科學美國人》曾提到,阿爾茨海默癥的藥物研發失敗率99.6%,為失敗率之首,與之相比,癌癥的藥物研究失敗率為81%。
FDA此前批準的阿爾茨海默癥的相關藥物僅有5種,但這些藥物都只能控制或延緩病情發展,并不能逆轉或治愈,并且往往還帶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胃腸道不良反應、腹瀉、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即便如此,這五種藥物已經成為阿爾茲海默癥的“最優解”,因為我們沒有選擇的余地。
根據Prince等報道,2013年全球老年癡呆患者已有3600多萬人,隨著老齡化的持續加重,如不能研制出藥效顯著的藥物,到2050年將有超過一億人患病,因此,研發有效藥物尤為重要。
市場需求和空白巨大,企業不會放棄這一板塊,除了渤健,前赴后繼者大有人在,但都慘淡首場,折戟沙場。
2012年,強生和輝瑞的單抗藥物bapineuzumab在III期臨床慘遭失敗;
2014年,瑞士制藥巨頭羅氏的單抗藥物gantenerumab在大型III期也以失敗告終;
2016年底,制藥巨頭禮來廣受矚目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solanezumab在III期臨床試驗中功虧一簣。
禮來從1988年開始持續30年,投入近40億美元用于阿爾茲海默癥藥物研發;
2017年2月, 默沙東宣布停止開發相關抑制劑藥物verubecestat;
2018年1月8日,輝瑞宣布關閉阿爾茲海默癥和帕金森新藥研發管道,并為此裁員近300人。
渤健就在這種背景中走了出來,即便這條路曲折離奇,路障眾多。
質疑
先看FDA如何評價這款藥物,根據FDA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齊亞·卡瓦佐尼博士所說,這款藥是首個影響潛在病程的治療方法——此前的藥物僅僅能針對癥狀進行治療,但無法延緩疾病的進程。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Aducanumab是首個被批準旨在減緩阿爾茨海默癥病情發展的藥物。這種藥物可以通過清除患者大腦中形成的粘性結塊,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斑塊導致了阿爾茨海默癥。而迄今為止其他已獲批準的阿爾茨海默癥藥物都是為了治療癥狀,而非減緩或逆轉疾病進程。
官方說法讓該藥在作用效果上表現上看起來更勝一籌,但科學家不買賬。質疑的原因藏在這款藥物略顯波折的研發試驗歷程中。
2017年,渤健宣布和衛材公司(Eisai)合作,在全球范圍展開Aducanumab的開發和商業化合作,但臨床試驗過程一波三折。
2019年3月21日,兩家公司一度宣布暫停前述兩項III期研究,似乎也成為了折戟戰隊的一員。
暫停原因是因為2018年12月匯總的臨床數據,獨立數據檢測委員會提出的無效性分析(Futility Analysis)結果。結果顯示,試驗中的301號研究與302號研究結果在統計上顯著低于預期值,效果不佳,因此兩項臨床試驗難以達到終點。
(無效性分析是指在臨床試驗中通過對中期數據結果進行分析,判斷該試驗是否能達到預期終點。通常如果無效性分析結果在統計上不顯著,臨床試驗將會提前終止。)
事情似乎就這么告一段落,但一次峰回路轉再次震驚業界。
一年后的2019年10月,渤健和衛材再次宣布將于2020年初向FDA遞交Aducanumab的生物制劑申請(BLA),渤健解釋稱,在科研人員重新研究其亞組數據后發現,有部分數據提示高劑量Aducanumab治療患者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認知能力。
詳細數據是接受高劑量Aducanumab治療的患者的認知能力評分(CDR-SB)較對照組相比降低了23%,且有顯著統計學意義;但接受低劑量Aducanumab治療的AD患者認知能力評分雖然略有提高,但沒有統計學意義。在上述試驗中,分數降低意味著認知能力提高。
在11月6日FDA公布的文件中,渤健認為此前的分析并不能準確反映單個研究的結果,中間存在一定偏差。
應FDA的要求,渤健對此前數據進行了重新分析和模擬,認為301號研究顯示,阿爾茲海默病患者使用Aducanumab后,其認知能力提高沒有統計學意義,而302號研究顯示,患者認知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因此,渤健認為302號研究能夠證實Aducanumab的有效性,這一結果與此前無效性分析得出的結論背道而馳。
專家委員會表示,“真的嗎?我不信” 。
他們認為,301號研究的失敗不可忽視,對于該藥物能否投入臨床使用并保證穩定的效果,委員會專家普遍存有疑慮。
就這樣,委員會以8反對、2不確定、1贊成的結果回應了302號研究結果的有效性。
對于“是否有證據證明Aducanumab對阿爾茲海默病的病理生理有藥效作用”,超過50%的委員會成員認為不確定。而對于渤健公司主張的“302號研究是主要支撐Aducanumab藥物有效性的證據”的這一問題,沒有委員會成員投出贊成票。
專家委員會的投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FDA是否會同意藥物獲批,如此一邊倒的“差評”也讓業普遍認為,渤健的“垂死掙扎”似乎收效甚微。
然而,有人選擇站在渤健一方與“普遍認為“唱反調,那就是FDA這個擁有最終決定權的大佬。
“偏愛”
FDA神經科學辦公室的主任比利·唐恩認為,“支撐Aducanumab通過批準的證據非常有力”。
然而,委員會的大部分成員反對這一說法。他們表示了對試驗“證據一致性的擔憂”,并質疑“FDA如何認為有足夠證據證明其有效”。
此前,多方質疑讓Aducanumab上市前景似已黯淡,渤健股價因此大幅波動。
在渤健及衛材宣布將重新為該藥申請上市時,渤健當日股價大幅上漲近40%,市值激增150億美元,多名代理機構的專業人員對Aducanumab藥物證據可信度表示認可后,渤健公司的股票再度飆升了40%。專家委員會的反對投票曾一度讓渤健的股票跌破30%。
但比利·唐恩是Aducanumab能否獲批的決定性人物,如今來看,他真的起了決定性作用。
是什么讓FDA面對重重質疑依然選擇頂風批準?原因很簡單,患者等不了了。
據美國疾病負擔調查結果顯示,在80歲以上患者群中,阿爾茨海默癥造成的疾病負擔高居第二位。我國疾病負擔研究顯示,阿爾茨海默癥給社會經濟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其中直接醫療費用占48.13%、間接費用占51.87%。
2018年,全球該疾病的社會相關成本為1萬億美元,據估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2萬億美元。
在我國,90%的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在家中接受配偶、子女或其他親屬等照料,長期生活護理、醫療費用支出給照料者帶來沉重的家庭疾病負擔。此外,由于我國目前醫療保障體系欠完善,照顧者得不到較全面的社會支持。
由于患者患病時不僅需要生活照顧,還具備情感、精神需求,與患者關系親近者在生活及精神方面照料更加細致,能讓患者的生活更加舒適、愉悅。
但受離異、喪偶,子女不在身邊等因素影響,老年人獨居現象目前較為普遍,患者與人交往機會減少,孤獨、寂寞、飲食不當等問題亦在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
因此,在多方因素的壓力下,對于患者和家屬而言,僅僅是23%的提升也是一根救命稻草,最起碼藥物能夠給他們帶來希望。
同時,近20年的審批荒漠也讓FDA承擔著巨大的社會壓力,需要渤健藥物充當壓力的傾泄口。畢竟對于一個躑躅蹣跚,艱難前行的領域而言,每一小步都是一次進步和希望,FDA選擇珍視這一點希望。
寫在最后
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快節奏的產品迭代速度已經成為各家之間的競爭籌碼,他們努力的向前奔跑,步伐迅速,高效的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運行速度。
但生命科學領域像一只大象,它前進的步伐總是略顯緩慢。一款藥物的誕生,甚至需要十余年的時間,從互聯網企業的商業邏輯來看,生命科學領域無疑是另類的。
這是因為,面對疾病,有太多未知領域需要時間去探索,這其中需要科學更需要機遇。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是我們應該給“緩慢”藥物研發過程的態度,“緩慢”但影響深遠,是屬于生命科學研究的獨特律動。
樂見每一次進步。
參考資料:
https://investors.biogen.com/news-releases/news-release-details/fda-grants-accelerated-approval-aduhelmtm-first-and-only
https://endpts.com/fda-oks-aducanumab-for-alzheimers-turning-controversial-biogen-drug-into-a-megablockbuster/
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21-06-07/biogen-alzheimer-s-drug-aduhelm-shouldn-t-have-fda-approval?srnd=premium-asia
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21-06-07/approving-biogen-s-alzheimer-s-drug-aducanumab-aduhelm-is-big-mistake?srnd=opinion&sref=ZtdQlmKR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tougao@huxiu.com
End
原標題:《沉寂18年,阿爾茲海默癥新藥在質疑和爭議中獲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