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遲來的烈士:國軍將領許國璋與常德會戰
2015年1月12日,原國民革命軍第150師師長許國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為革命烈士。作為一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軍人,許國璋在他長眠72年之后獲得了這份殊榮。
許國璋,字憲庭,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縣(今屬成都市)縣城。許父名作宗,是清軍的一名將弁,曾在西南作戰中立功。許國璋受到父親影響,“少聰穎、好武略、卓然有乃父風”。遺憾的是,尚未成年時,父母就雙雙離世。為求生計,他不得不在18歲那年投入四川陸軍第2師當兵。
許國璋在部隊里頗能吃苦,靠著“勇往邁進、拔幟先登”,在兩年里就當上了排長,繼又在連長任內考入合川軍官傳習所接受軍官速成教育,因成績優秀被人稱為“高材生”。此后他歷任國民革命軍第21軍少校營長、中校營長、上校團長等職,逐漸成為川軍劉湘所部的一名優秀骨干。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后,率部駐防重慶的許國璋憂心如焚。他屢次“迭電上峰、請纓殺敵”,對部屬訓話時說:“日本鐵騎,縱橫黃河南北,日本軍隊的浪人,在淞滬一帶橫行霸道……我們要好好練就軍事技術,將來一有機會,與日本強盜見個高下。”
1938年4月,當時已是第161師第483旅少將旅長的許國璋終于接到了開赴前線參戰的命令。部隊出發前,許國璋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他對妻兒告別道:“我此次出川抗戰,身已許國。你們在后方,妻要勤儉過生活,兒要努力讀書。我每月除以應得薪金寄助外,要你們自己努力。至于我,望你們不要惦念。”
由于川軍裝備較差,在與日軍的作戰中往往只能依靠血肉之軀作出大無畏的犧牲,這使部隊的傷亡與日俱增。盡管如此,許國璋還是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先后在武漢會戰、豫南會戰和鄂西會戰中與敵軍殊死作戰,他也因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苦而積功累升至第150師中將師長。
第44軍軍長王澤浚常德會戰:“我的熱血要灑在這里”
1943年11月,日軍為阻止中國軍隊繼續從第6、第9戰區抽調部隊加入滇緬方向,遂以第11軍為主體發起常德作戰。許國璋所在的第44軍根據軍事委員會及第6戰區司令長官部的作戰部署,開赴洞庭湖以北的南縣、安鄉、津市、灃縣地區,依托河湖水王地帶布防,以屏障常德東北地區。
11月2日,日軍五個師團向第6戰區擔任守備的第10集團軍、第29集團軍等部發動進攻。當日軍主力尚未進抵第150師虎渡河防區時,許國璋就指揮所部伏擊日軍正在偵查騷擾的小汽艇分隊,并繳獲汽艇三艘及其它各種軍用物資。此后,許國璋率部自虎渡河向南縣、安鄉、津市且戰且退,逐次抵抗。
11月10日凌晨,日軍第116師團(師團長巖永汪)的前衛部隊一度突入津市,與第150師部署在此的一個營發生激戰。為保該據點不失,許國璋親率一個團前往增援,在經過激烈的肉搏戰后,成功將日軍擊退。戰斗到17日,第44軍由于戰線綿延百余里,并有部分陣地被日軍擊破,軍長王澤浚為集中主力繼續戰斗,決定將部隊轉移到鰲山、臨澧、觀國山地區。
11月18日,蔣介石致電第6戰區代理司令長官孫連仲,要求將第44軍“除以一部于澧、津以南地區,與敵周旋外,務集中主力,協力第七十四軍太浮山以北地區之作戰為要”,戰區于是向第29集團軍、第44軍逐次轉達了這一命令。
第6戰區代理司令長官孫連仲接到命令后,許國璋不顧連日高燒的病體,立即召集副師長楊自立、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孫梅臣、參謀長李霞舉及所屬三名團長謝伯鸞、魯宗敬、杜芳商討行止。會中,許國璋力主所部主力立刻出發,并要注意躲避沿途出現的日軍,務必提前趕到太浮山目的地構筑起防線,在與友軍第161師取得聯系后與第74軍協同向進攻常德的日軍發起側襲。許國璋的主張很快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同意。隨后他正式下達命令,謝伯鸞的第448團輕裝整束連夜出發開赴目的地,第449團和第450團隨后兵分兩路各取捷徑向太浮山挺進。許國璋最后強調:“必須不顧一切先敵占領太浮山,我即率師直屬部隊跟進。”
不料部隊開拔后,日軍第120聯隊已經渡過澧水逼近太浮山。這使師部的前進道路被截斷,師部無法按照既定計劃前進。許國璋見狀,不得不率領師直特務連、搜索連、工兵連,以及被日軍截斷而無法歸建的第449團和第450團各一個連,于11月20日向常德以西、沅江北岸的陬市轉移。
許國璋認為,陬市是常德西面的門戶,并且已有防御工事。只要陬市不丟,此刻正在常德奮戰的第57師西面將無危險。據此,許國璋決定所屬三個團繼續按照原計劃在太浮山部署并執行側襲任務,自帶現有的五個連堅守陬市。
為了鼓舞士氣,許國璋要求部下死戰到底,他在訓話時說:“我們為國家盡力的時候到了,我們能多打一個日本兵,就給守備常德的部隊減輕一分壓力,以盡我們軍人的天職……我們已經被三面包圍,背后又是深不可測的沅水,既無渡船,氣候又冷,與其當俘虜被日寇侮辱、殺害,或落水淹死,毋寧在前線為國奮戰,直至戰死光榮得多。我們前進才是生路,我決不離開陣地一步,我的熱血要灑在這里。這里是祖國的土地,我要誓死保衛它,死了也是我的光榮。”官兵們在聽了許國璋的這番悲壯誓言后勇氣倍增,紛紛表示要與日軍決一死戰。
堅守陣地的中國軍隊自殺殉國:“長留正氣滿瀟湘”
部隊抵達陬市不久,日軍第133聯隊的先頭部隊便向陬市發動進攻。許國璋拿著手槍督率所部迎戰日軍,由于他是帶病作戰,未得休息,在疲勞和中彈負傷的情況下,在戰場上休克多次。左右勸其暫避,他卻拒絕說:“我的熱血要灑在這里,這就是我的墳墓。”言畢,許國璋叫來副師長楊自立,命令指揮殘余部隊繼續阻擊日軍,自己則帶著不滿百人的特務連向正在沖鋒的日軍發起逆襲。不幸在激戰中身中兩彈,昏迷倒地。
許國璋負傷后休克,衛士誤以為他已陣亡,便拼死將他背下火線,并乘著日軍暫停攻勢的機會將其送到沅水岸邊的一所草房內。正巧有漁民兩人欲駕船離開,在衛士的溝通下,兩人愿盡全力將許國璋送往南岸。
11月21日凌晨4時左右,許國璋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并向既驚又喜的衛士詢問戰況。許國璋在得知自己被送下火線而師部人員仍在奮戰后,痛聲說:“我是軍人,應該戰死在沙場,你們把我運過河,這是害了我呀!”說完就再次陷入昏迷。片刻之后,許國璋再次醒來,他在羞憤中從睡著的衛士身上拿出手槍,對著太陽穴扣動了扳機,時年僅46歲。許國璋以實際行動完成了一天前在陬市立下的誓言。
第150師師長許國璋1944年1月,許國璋的遺體被送回成都原籍安葬。途經重慶時,陪都各界舉辦了隆重的公祭儀式,蔣介石特派何應欽主持,并頒挽幛——“義壯山河”。此后,川康綏公署副主任潘文華在成都忠烈祠為許國璋舉辦追悼會,并親寫挽聯以彰忠烈:“大忠大孝,以國家民族為先,頻傳常桃鏖兵,光復名城摧敵虜;成功成仁,繼之鐘(王銘章)弼臣(饒國華)而去,遠昭睢陽授命,長留正氣滿瀟湘。”
1944年2月2日,國民政府追贈許國璋為陸軍中將。5月8日發布褒揚令,準許他入祀首都忠烈祠,其入祀令曰:“陸軍第一百五十師師長許國璋,致身衛國,矢志忠貞。此次敵犯湘鄂邊區,該員等督師戰守,力遏兇鋒,效命疆場,壯烈殉職,緬懷大節,悼惜良深。應予明令褒揚,將生平事跡存備宣付國史館,并準入祀首都忠烈祠,以資矜式,而勵來茲。此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