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緬邊境線上最大難民營:在這里,克欽人能做的只有祈禱
緬甸政府軍與反抗武裝于1月15日在緬甸北部交戰。18日,緬甸北部戰事進入全面升級狀態,克欽獨立軍(KIA)與緬甸政府軍之間爆發激烈戰斗,導致附近村莊有近千名群眾被困。戰火正逼近緬中邊境。
克欽獨立軍與緬甸政府軍的上一次大規模戰爭爆發于3年半之前。2011年6月,緬甸政府軍與克欽獨立軍打破17年來的停火協議,開始新一輪武裝沖突。克欽地區幾乎全民皆兵,按照克欽獨立軍設立的“克欽政府”規定,所有男子13歲就要開始從軍,終身兵役制,而克欽的婦女和兒童為躲避戰火來到難民營。
2013年,攝影師進入中緬邊境上的克欽難民營,在那里除了牧師與教師,幾乎見不到健康的成年男子。
在中緬長長的邊境線上,散落著100多個難民營,因戰爭流離失所的難民數量超過10萬。位于羯央河邊上的羯央卡是邊境上最大的難民營,8000多名婦女、兒童、傷殘士兵生活在這里。難民營位于緬甸拉咱,因靠近羯央河而得名。羯央河是中緬邊境線的一部分,河對岸就是中國云南。
每個周日上午,難民營里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會派人參加周日禮拜。這里的牧師都會為所有難民的親人祈禱和祝福,希望他們平安歸來。克欽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在難民營里,很多活動和事務也是以牧師為核心展開。Nhkum Hkun San是羯央卡的六位牧師之一,17年的停火時期里,他是一名中學教師,隨著戰火再起,他也不得不離開家鄉避難,在密支那學習后成為了一名牧師。
在凌晨三點的第一場禮拜聚會上,一名還沒睡醒的孩子被母親背著一起來唱贊美詩。由于男人都在前線,參加聚會的基本都婦女和兒童。媽媽和妻子們,帶著丈夫和兒子的照片坐在一起,默默為他們祈禱平安歸來。
一名小女孩在課間時,在教室里看著窗外。隨著敲擊舊輪轂的聲音,穿著綠色校服的孩子們搬著木頭桌椅,走進教室。在羯央卡,最好的建筑物就是學校和教堂。這些教室是唯一有金屬頂棚的建筑。難民營學校的校長說:“孩子們雖然身在教室,但是心卻不在里面,時時都擔心恐懼著,父母都在難民營的孩子是很少的,只有一兩個,但其實我們也不了解每一個孩子的情況,即使知道,我們也會為孩子們保密。”
難民營的孩子很多都面臨營養不良,難民營食物匱乏,很多孩子就著鹽巴和辣椒面吃飯。
在難民營的生活區里,還有一些簡易的集市。這里售賣農產品只有一些常見的水果和蔬菜,其中一部分是難民們自己種植的,一部分是從河對岸的中國進口的。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的仍然保持著純真的天性。這里隨處可以見到玩耍的孩子,他們推著舊輪胎在營地里的土渣路上奔跑,調皮的孩子還會爬上樹或者窗臺;相比活潑的孩子,年長的人則顯得心事重重,他們蹲在家門口出神。炊煙和鋸木頭的木屑粉混合在一起,彌漫在難民營凝重的空氣中。
一位病人正在難民營的醫院里休息。在羯央卡難民營的醫院邊有著一排房屋,這些房子比一般的難民住所要稍微好一些,但也只不過是由竹排外墻換成了木板外墻。這九所房子外,每家門口都放著一個假肢。
這些房子就是克欽殘疾士兵的住所。這些士兵大多數是被地雷所傷,在緬北地區至今還有100萬顆地雷沒有拆除。一旦踩中了這些步兵雷,就將面臨截肢。Shanghting Htu Bu的丈夫永遠地留在了戰場。她16歲就嫁給了丈夫。2012年3月16日,攻占Npawn的一場戰斗讓Shanghting永遠地失去了丈夫,留下了6孩子讓她獨立撫養。
“在他戰斗時,我每天都祈禱他能平安歸來。”Shanghting回憶道,但上帝似乎沒有聽到她的日夜祈禱。她所經歷的是每個克欽女人都會承受的壓力,總有一些人,踏上去前線的路之后就不再回來。
男孩將弟弟背在身上,他們身后正是2013年初失守的卡亞高地。兩位姑娘拿起他們手上那仿制中國“八一式”的步槍,做起了射擊的姿勢,長發上還別著蝴蝶結。
在離羯央卡最近的城市拉咱城外,就是克欽人的墓地。每當戰爭來襲,這里的墓碑就會越來越多。 在難民學校里的每個孩子都經歷過戰爭。對于他們來說,戰爭的影響無處不在。 隨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總有一天他們又要離開這里,像父親一樣去戰斗去保衛他們所信仰的。
更多澎湃新聞視覺產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觀看方式” thepaperphoto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